把單調枯燥的事做好,不斷地重複單調枯燥,年復一年,26年春夏秋冬一如既往,這是怎樣的一份堅守,一份熱愛,一份執著,一份感動。今天我們談的語文教師在崗位上不斷重複著改文章,寫評語的動作,她的每篇評語不是三言兩語,圈圈幾個錯字,句子下面劃幾道線,寫個日期。這位老師與眾不同之處就是她的評語功底。杭州四季青小學五年級語文老師兼班主任朱瑛杭州一位小學語文老師,被學生評價為「神仙」,因為她批作文像寫論文,每次批完全班同學的作文本,評語都超過一萬字,平均一篇作文寫300字。據說,這種做法已堅持了26年!能想像一下嗎?這樣的工作量不是一般老師做得到的。
批改小學生作文時,圈出錯別字都是最基本的,再加上有些作文語境不詳實,結構混亂,句子不達意,標點符號應用等錯誤,改作文可是大體力和大腦力活動,可不是件易事。有些學校老師每天還有繁重的教學之外的工作,比如班主任建設,學校活動,思想德育活動,聽課評課等等需要老師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
今天我們揭開杭州四季青小學五年級語文老師兼班主任朱瑛。翻開她學生的作文本,每頁不但標註出了好詞好句,圈出了錯別字,而且頁面右邊的空白處也寫滿紅色標註,直到文末還有長達七、八行的評語。說實話,記者起初聽說朱老師寫評語的這種幹勁,覺得她應該是剛入職不久年輕教師,因為如果不是精力旺盛、滿懷教育激情,很難做到這樣的程度。沒想到,竟然猜錯了!
「今年已經是我教書的第26年了,我一直這樣批改作文。」朱老師告訴記者。當天,她穿了件運動服,搭配上休閒款牛仔褲,和烏黑的披肩長發,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小許多。這位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曾被評為杭州市優秀班主任、區名班主任。
朱老師說,每一篇作文至少需要看4或5遍,再花十多分鐘批改,通常一節課時間最多批改3篇作文。她先仔細尋找文章中有沒有出現錯別字、語病等基礎性錯誤,標出文中突出的亮點;瀏覽全文後,再逐段點評,指出文中細節描寫、語言運用的優點和缺點,並給出建議;文末的總評,她會反覆瀏覽之前標註的地方,既指出學生這篇作文的優點,也要從整體的架構、事例的選擇和細節的呈現等方面給出修改意見。通常情況下全班36名學生,她批一次作文需要花兩周時間。
出於何因,評語要寫這麼長?---出於互相尊重「學生們寫作文通常都會先有構思,提綱,草稿,然後反覆修改好幾次。在成品之前他們花了很多心思寫的。」她告訴記者,她帶的班級,每次寫作文都是一次大工程。因為學生們這樣的付出,所以朱老師在批改作文時,要求自己絲毫不能馬虎。老師就是要言傳身教,只有自己先認真起來,學生們才會跟著認真。只有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學生才會更加尊重老師的付出,寫得更認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