摳標準細節 上智慧手段
——請看第三屆進博會安全管理工作的
亮眼「成績單」
■本報記者 王曉曄 李斌 劉帆
展區面積增加近3萬平方米,展品規模持續擴大,累計意向成交726.2億美元、較上屆增長2.1%……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前景不明的背景下,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不僅如期舉辦,而且「越辦越好」。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我國「十四五」時期發展作出全面規劃,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習近平主席親自謀劃、親自提出、親自部署、親自設計、親自推動下,進博會已經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
「越辦越好」的第三屆進博會在安全管理上也愈發精進。上海市應急管理局緊盯布展撤展安全工作、嚴抓社會面風險防控、落實落細防疫舉措,以細節優化促成整體工作跨越式邁進,進博會安全管理「成績單」越發亮眼。10月24日起,上海市應急管理局採取駐點執法方式,強化進博會展位搭建安全監管工作,開具整改單80份,督促整改安全隱患833項,警示約談單位14家,查處違法行為3起,行政處罰6萬元。進博會召開期間,該市應急管理系統共對危險化學品領域和工貿行業生產經營單位監督檢查1172家次,全市未發生生產安全(工礦商貿)亡人事故。
以通力促合理
施工圖充分審核後再施工
進博會展位搭建的第一天,上海市應急管理局執法監察處的曾圓就在一處展位發現了問題:「這個底板是35釐米×35釐米的吧?按照《國家會展中心搭建設施安全管理標準》規定,尺寸應該是80釐米×80釐米的,怎麼差了這麼多?」
這個問題出現在一般施工現場,立即按尺寸要求重新焊接底板就能解決。但在進博會場館,整改卻不容易。
場館內不允許動火作業,立柱、桁架都是提前焊接好運進場館的,一旦需要修改尺寸,就要拆卸運出。而今年尤為特殊,按照防疫要求,場館運輸車需隔天才能進場。如果按常規方式修改底板尺寸,勢必耽誤布展進度。
「進博會是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我們想方設法保障進博會如期安全舉行。但一些搭建商把『必須如期舉行』當作執法人員的軟肋,在隱患整改方面抱有僥倖心理。」該局執法監察處副處長張之崟坦言。
整改難度大,並不意味著隱患會被放過。上海市應急管理局聘請的專家和國家會展中心聘請的審圖人員進行一番討論後,確定在保證結構安全的情況下修改施工圖,並把隱患問題輸入上海市會展業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信息系統,緊盯處理進度。
這個看似簡單的執法案例,透露出上海市應急管理局為保障第三屆進博會安全做出的細節優化——完善《國家會展中心搭建設施安全管理標準》、強化審圖人員與專家的合作、升級上海市會展業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信息系統、對短期搭建施工中的違法行為執行行政處罰一般程序……各類隱患能夠被快速消除,得益於這些環環相扣的細節。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上海市上半年的線下展會均被取消,搭建工人甚至是展會企業都不免有些「手生」。「今年是個特殊年份,受國內外環境變化和疫情影響,安全形勢尤為嚴峻複雜,必須更加精心組織、更加深入紮實做好各項工作。」10月26日,上海市應急管理局局長馬堅泓就進博會期間安全管理工作進行再部署、再動員。
「『不管遇到什麼風險、什麼災難、什麼逆流,人類社會總是要前進的,而且一定能夠繼續前進』,習近平主席在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深深鼓舞著我們。這屆『不一般』的進博會,必須在安全管理上精益求精。」該局執法監察處處長李黎明介紹,「針對在第二屆進博會安全管理工作中發現的短板,我們早謀劃、早打算,認真制定解決方案。很多搭建商拿的是效果圖或草圖,而審圖方在開始搭建前就審核過的施工圖卻不知所蹤。我們進場檢查時,看不到施工圖,就無法判斷結構是否安全。」
作為上海市應急管理局聘請的第三方機構專家,上海坤標檢測技術有限公司的莫立英直言:「審圖方是國展中心聘請的第三方,他們審圖時重視的是綜合考量,而我們則專注於結構安全。」
為確保進場搭建時少出問題,今年,上海市應急管理局將關口前移,打通了審圖方和該局聘請的第三方機構的溝通渠道。「審圖方審核完畢,將施工圖交給第三方機構專家進行結構安全專項評估,審圖方需參與搭建全流程的監管。」張之崟一邊介紹,一邊巡館。
跟隨上海市應急管理局人員,記者只走了14個場館中的3個就有8000多步,戴著口罩更覺氣短。自布展開始,上海市應急管理局執法監察處14名執法人員每日至少在全部場館巡查3輪,每輪至少2個小時。進博會閉幕後的撤展工作更是時間緊、任務重,10天搭起來的展位,2天就要拆完,該局人員需要24小時緊盯現場。
同時,該局聯合國展中心,利用保險手段,優化完善進博會的安全管理保障體系。「我們通過制定政策措施,運用保險力量發揮專業優勢,從風險管控、施工配合、事故預防等方面發揮保險應有的作用。這不僅是進博會獨有的創新,更會拓展應用到上海會展業未來的安全管理機制中。」該局綜合協調處處長李海權表示。
抓細節促創新
實現「一屏觀天下」
記者在國展中心看到該局綜合協調處的陳峰時,他正從容應對各種繁複工作,手機響個不停。作為進博會協調工作的「老將」、《上海市安委會辦公室關於加強本市會展業安全生產工作的指導意見》上註明的「聯繫人」,近2個月,他多了一項工作——接受關於《指導意見》的問詢「。會展業關於安全生產工作的指導意見在不少地方都是『空白』,很多電話是打來『取經』的。」陳峰說。
經過三年發展,進博會成為世界觀察中國開放更加清晰的窗口。作為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大型國家級展會,進博會的影響力有目共睹。其舉辦地上海,今年3月出臺了全國首個會展業地方性法規——《上海市會展業條例》。該《條例》圍繞上海「建設國際會展之都」的目標要求,提出了多項促進會展業發展的賦能政策。上海市應急管理局主動扛起防範化解會展業突出安全風險隱患的重任,於9月出臺了《指導意見》。
「我們始終在思考如何擴大監管效能。」李黎明說,去年發現了很多假的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今年該局與國展中心聯合,在辦理國展中心進場證的時候就核證,並核發進博會施工人員的「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
「今年,假證數量明顯減少了。」去年就參與了進博會安全管理工作的莫立英感慨變化之大。
這一方面得益於執法威懾力增強,另一方面離不開安全管理標準的修改完善。
「僅站在執法者的角度想問題是不夠的,我們還要站在服務者的角度反觀問題。」張之崟說,第二屆進博會開始前,針對會展行業無展位搭建安全標準的情況,該局果斷出擊,以國展中心企業標準的形式,發布《國家會展中心搭建設施安全管理標準》。今年,這份標準升級為2.0版本,進一步增強了可操作性和服務性。
張之崟介紹,他們發現,之前假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的集中出現有一定規律性。比如,按照國家標準,在基準面2米以上(含2米)有可能墜落的高處進行的作業,被稱為高處作業,需要持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作業。「我們發現,第一天大家都無證,第二天假證就大批量地來了。」因此,該局細化標準,對有無臨邊防護加以區分,在保證安全性的同時,增加了可操作性。
標準逐步完善,怎麼用好成了該局工作的重點。10月23日,國展中心一間會議室聚集了200多人。這裡正舉行一場關於《國家會展中心搭建設施安全管理標準》的培訓,以確保現場安全管理人員對標準熟悉把握。培訓後還將有一場令許多人提心弔膽的考試,80分以下即為不合格,不合格還要再補考,否則不能擔任現場安全管理人員。按照上海市應急管理局的要求,每個獨立場館須配備至少2名安全管理人員。
「這就倒逼主場、主運方等落實各自安全責任,施工人員學標準、用標準的意識也會增強。」李黎明說。
第三屆進博會是常態化疫情防控下我國舉辦的一場規模最大、參展國別最多、線上線下結合的國際經貿盛會,溢出效應不斷放大,同時催生出「智慧+安全」的監管模式。
「沒穿馬甲、馬甲穿著不規範、未穿反光馬甲……」一個「馬甲」引發的麻煩,在「智慧+安全」的精細化管理中得到解決。
「過去因穿馬甲發生的隱患,在表述上不統一。看似是小問題,但在促進隱患整改閉環時會帶來一些麻煩,不利於後續數據價值的挖掘。」來自上海市會展業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信息系統技術支持方之一的北京星度科技有限公司數字政務首席專家薛正非介紹,在總結上屆進博會經驗的基礎上,他們對系統做了優化升級,統一了系統內隱患名稱、設置了風險等級,且可勾選「24小時未整改」選項,實現隱患分類。
「24小時未整改隱患是我們重點關注的,系統提供的區分查看功能看似不起眼兒,實則大大減少了我們的人力投入。」曾圓說。除此之外,國展中心向市應急管理局開放的50餘個全景式攝像頭讓執法人員如虎添翼,「一屏觀天下,一網管全程」成為現實。10月24日,該局執法監察處的執法人員在視頻上看到有作業人員爬到桁架上,便通知現場保安把其證件拍下來,從而發現該作業人員並沒有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如果沒有視頻系統,這樣的問題發現起來比較困難,有時候搭建人員看我們不在現場,就偷偷進行特種作業。」該局在進博會布展撤展工作中執行行政處罰一般程序,24小時內可發出處罰告知書,5天內可走完全部程序。
保執行促協調
48小時場館外保「大安全」
「換班了,我的馬甲放在哪兒能不顯得亂呢?」「放冰箱裡吧。正好裡面沒東西。」
該局在進博會派駐的人員,8人一班,48小時一輪換。該局執法監察處的14名執法人員、50名第三方機構專家在國展中心有個小辦公室。說是辦公室,其實對他們來說更像是個歇腳的地方,急匆匆來喝口水,急匆匆再去檢查。即將換班,為了不給這個小小的辦公室「添亂」,便有了上述兩人的對話。
換班後的執法人員要回市區參加社會面風險防控工作。作為進博會應急管理工作牽頭單位,上海市應急管理局要確保進博會布展撤展、場館運行、周邊重點企業和設施安全等。
自9月9日起,上海市應急管理局對進博會舉辦場館所在地及周邊地區涉高溫熔融金屬作業、爆炸性粉塵、液氨使用、有限空間作業、使用危險化學品從事生產的工貿企業等實行重點管控,全力加強安全監管。
11月6日,為進一步加強進博會期間場館核心區域及周邊區域安全保障,馬堅泓帶隊赴青浦區開展安全生產督查檢查,重點督查危險化學品生產、粉塵涉爆及存在有限空間作業等重點監管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情況。
在上海市城運中心,來自上海市應急管理局的15人,緊盯屏幕,關注著「一網統管」平臺服務保障進博會安全的情況。依託「一網統管」平臺和上海市應急管理局指揮平臺,在進博會召開期間,該局實現了每日定時點名和不定時抽查各區應急管理部門、相關應急聯動單位責任措施落實情況。通過「一網統管」平臺置入的加油站運行監管模塊,上海市應急管理局實現了對相關油氣運輸車輛的重點監控。
進博會期間,該局抽調4人參與進博會防疫工作。中小學校、電影院、博物館、火車站、地鐵站、浦東機場都有他們的身影。8月以來,由上海市應急管理局、市衛健委抽調組成的工作組就各單位聯防聯控機制運行、防控工作方案、措施落實、物資儲備和應急響應等組織實施情況進行了抽查暗訪。
漫步在進博會場館及周邊,瀏覽上海市應急管理局公眾號,名叫「小護小滬」的卡通人講解著施工安全知識,也講述著上海應急人的故事「。上海市應急管理局人員對我們幫助很大,看得出來,他們是真心希望我們安全。」在國展中心參與施工的一名來自廣東的工人黃強,拿著上海市應急管理局送給他的「安全大禮包」(內含防塵口罩、防護手套等)和宣傳資料說。
11月13日零時26分,最後一輛車駛出國展中心,第三屆進博會的安全管理工作正式告一段落。李黎明望著這個從空曠到熱鬧再恢復平靜的場地,感慨萬千。進博會辦了三年,安全管理「成績單」一年比一年亮眼。為了下屆更好,他又核對了一遍撤展工作的要點,並在筆記本上寫下重點。「這些是還要改進的部分,下屆我們一定會做得更好。」
來源:中國應急管理報 責任編輯:丁茜
中國應急管理報 新媒體中心 編輯:張曉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