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對2020年度四川省「優秀職業農民」公示,共計20名家庭農場農場主、30名農民合作社理事長榜上有名。其中,綿陽有4人上榜。今天起,小直帶大家去認識一下這4位優秀職業農民。
新型職業農民是以農業為職業、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能、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生產經營並達到相當水平的現代農業從業者。新型農民與傳統農民的差別在於,前者是一種主動選擇的「職業」,後者是一種被動烙上的「身份」。新型職業農民可分為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三種類型。
這幾天趁著晴好天氣,三臺縣金石鎮宏梅家庭農場負責人林紅梅和村民們正在對農場裡的玉米進行補栽。
今年48歲的林紅梅,以前從事服裝、副食品銷售,收入不錯,但她心裡一直對土地有著別樣情懷。2014年,經過深思熟慮,她拿出了16萬元積蓄,和幾個朋友成立種植合作社,並流轉600畝土地發展中藥材丹參種植。
「不懂技術,不懂管理,並且受到極端天氣的影響,讓我們損失了30多萬,幾乎是血本無歸。」林紅梅說,第二年,她調整了思路,在三臺縣金石鎮高井村重新流轉了200畝土地,發展玉米和小麥種植,並註冊成立家庭農場。
「專門請教了鎮上的專家,選擇適宜當地發展的優良品種。什麼時候打藥、什麼時候施肥,我們都是請教專家,他們也都很樂意教,很感謝他們。」林紅梅說,這一次,她更加注重技術和管理,除了虛心請教外,她還報名參加了縣上統一組織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
「以前我們種莊稼一味蠻幹,後來發現搞農業還是要相信科學,不懂科學就無法增收增產。」林紅梅說。
崇尚科學,讓林紅梅這位新型職業農民受益匪淺。如今,她的農場以生產優質糧油為主,堅持種養循環,並提供農業機械服務,農場面積已經達到了1100畝。
「我的心願就是想創國家級農場,然後辦一個聯合農場,讓這周邊的農場團結起來,互惠互利,發家致富,爭取把產品銷售出去,走出三臺縣,走出四川省。」林紅梅說。
雖然規模還沒有達到夢想的標準,但林紅梅正在一步一步靠近。目前,她的農場帶動了周邊30多戶村民發展優質糧油種植,為6個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並輻射和支持相鄰貧困村發展糧油產業。
「紅梅我們從小看著她長大的,她懂技術,做莊稼做得好,我們跟著她搞農業很有信心。」高井村村民王富純說。
據了解,這樣的農場在金石鎮還有很多,通過這些農場主的帶動,鎮上的專業化種植水平和糧油產量逐年上升。全鎮已建設高標準農田1.3萬餘畝,優質油菜種植覆蓋率100%、優質水稻覆蓋率80%以上,機械化率達70%。
金石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周敏介紹:「事實證明,新型職業農民已經成為現代農業建設的主力軍、新農村建設的中堅力量。下一步,我們會將符合新型職業農民遴選條件的,優先確定為培訓對象,通過他們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為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綿陽市廣播電視臺全媒體中心
記者:王何力
責任編輯:張燁桐
三臺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