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填報志願束後,很多考生心中一直忐忑不安,擔心自己能否被錄取、被心儀的大學錄取。
從今天——8月16日開始,山東本科普通批考生第1次志願開始模擬投檔;
8月19日11:00前,開始正式投檔並向高校開放投檔結果;
8月19日至21日 ,進行投檔錄取。
這也就是說,本科普通批考生中,最快的,20日就可能查到自己的錄取結果,最遲在22日,一定能查到自己的錄取結果。
這是因為,21日普通批錄取工作結束,錄取未滿額的學校,22日就要公開第二次志願計劃。考生如果查不到自己的錄取結果,如何確定第二次志願是否還要填報?需要填報的還要重新考慮96個志願的選擇。
今年山東新高考第一年,雖然考試不分文理科,但大學錄取還是「文理分明」,從部分高校提前批錄取情況來看,今年錄取最低分數線較之於往年,文科傾向考生相對較穩且有所下滑,理科傾向考生普遍有所上揚。
如齊魯師範學院公費師範生,文科今年錄取最低分是503,去年是531;
魯東大學公費師範生,文科今年錄取最低分是518,去年是538;
而理科生相反,齊魯師範學院公費師範生,理科今年錄取最低分是505,去年是504;
魯東大學公費師範生,理生今年錄取最低分是527,去年是510;
公費農學生中(一般都是理科生了),山東農業大學,今年錄取最低分是515,去年是497;
而山東大學提前批錄取72人(都是理工類),錄取最低分是646分,去年提前批錄取55人,分數是644分。
如果列出的學校錄取數據再多一些,就可看出文理科的總走勢是文科穩中下降,理科是穩中有升。
但是,由於今年山東平行志願進行了改革,由過去「1拖6+1」(即一個平行志願選擇一所學校,在這所學校可選6個專業志願,一個專業調劑志願)方式一次填報12個志願,改為「專業(專業類)+學校」為單位的平行志願模式,考生填報96個志願直接到專業,這就給錄取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
過去,只要分數到了某個學校的最低線,就可以給你調劑個專業,而現在,考生只能在你填報的專業內「選擇」。
如果把學校比喻成一幢大樓,專業比喻成一個房間,那麼過去考生是拿著自己的考分在學校所有房間選,只要這個學校任何一間空房尚有「空位」,就可「落座」,如果學校有10個專業,每個專業招收10個人,共100人的話,一名同學的分數(位次)排名只要大於或等於100就被錄取了;
但現在的直接到專業,考生的分數只有大於或等於10才行;
同樣的分數在10和100之間選中的概率差別之大,是顯而易見的。
因此,過去雖然只有12個志願,但每一個志願「落座」的機率卻很高。
今年雖然有96個志願,但每一個志願「落座」的機率卻大大減小。
這種志願改革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尊重生考生的「專業志願」,執行的結果,則將是有的考生「高分」選不到「好專業」——強中自有強中手啊;而幸運的考生則可能「撿個大漏」,低分「衝進」名校裡。
最後,平湖一柱再囉嗦一句,某個學校的地位就擺在那裡,一般情況下,錄取分數是相對穩定的,三流的學院錄取分數再高也不會高過一流大學,一流大學的錄取最低分,再低也不會低到449(分數線)。
對所有考生大數據來說,遵從的是統計規律,個例只能是個例。
因此,「意外」總是意外,穩定才是根本。對大多數考生來說,96個志願的「衝穩保」只要拉開梯次,被「穩」學校(你的分數與往年錄取分相近的學校)錄取的機率才是最大的;被「幸運蘋果砸」、低分衝進好校、及高分滑檔的機率都是很小的。
我的意思是說,只要你填報的志願與你的分數相適應,你就可以安心等著被錄取的好消息吧!
(作者,李玉柱,本文為 平湖一柱 原創作品,歡迎指導,轉載或引用請註明作者和出處,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