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起來看看,這是蛾子還是蝴蝶?這張照片就是江蘇高考材料作文原文作者當年在山洞探險時拍下的。
今年江蘇高考作文「探險者與蝴蝶」材料原文出自2011年第4期《讀者》的《輕一點,別點蠟燭》一文,此文是作者根據一次探險經歷所作。「洞裡可能看到蝴蝶嗎?」不少網友對其科學性展開質疑,專家也表示原文作者可能把蛾子誤認作蝴蝶了。記者昨天聯繫上原文作者漆宇勤,他坦言自己也不清楚當時看到的到底是蝴蝶還是蛾子。
網友疑問
有棲息在山洞裡的蝴蝶嗎?
對於江蘇作文的這段材料,不少網友提出疑問:蝴蝶應該具備昆蟲的趨光性,怎麼會向山洞深處轉移?在山洞裡的應該是像蝙蝠這樣的穴居動物,蝴蝶怎麼可能出現?在黑暗的生存環境下,蝴蝶怎麼可能進化出色彩斑斕的外觀?而缺氧的洞穴深處,怎麼可能點燃蠟燭?……更有網友調侃:「這一極其挑戰達爾文的進化理論的材料,只讓我們看出出題人的生物課果然也是體育老師教的。」
這些科學質疑在網上也引發了專家的注意。@果殼問答作為專業人士也忍不住出來解釋一番:正常情況下蝴蝶不會對山洞有什麼愛好。當然,有時候蝴蝶會在山洞裡過夜,它們也可能選擇乾燥而寒冷的洞穴冬眠,所以或許也有可能在洞穴裡遇到蝴蝶。不過這段文字的原出處提到這是一個鐘乳洞,這樣的洞穴溼度較高,並不適合蝴蝶。
專家分析
應該是把蛾子當成蝴蝶了
昨天,記者就此問題請教了南京農業大學[微博]植保專家胡春林教授。他介紹,蝴蝶和蛾子都是鱗翅目的,但屬於不同的物種。蝴蝶一般白天活動,蛾子一般夜裡活動。白天活動的蛾子也有,但非常少,比如尺蛾。他認為,根據材料推斷,山洞裡趴著不動的不該是蝴蝶,而應是蛾子。「蛾子的壽命一般為10多天,極少有達到幾個月的。夜蛾的生命周期不長,只有10多天。」胡春林認為,作者1個月後再進山洞看到的物種應該已經變了,「不太可能是同一種東西。」
南京林業大學生環院森林保護系錢範俊教授研究過蝴蝶,但是在他的研究經歷中,沒有碰到過生活在山洞中的蝴蝶。「而且,一般人到山洞探險都是秋天,而秋天的蝴蝶更是比較少。」
昨天晚上,記者將作文材料原作者發來的探險照片(洞穴裡發現的「蝴蝶「)發給了錢範俊教授,求鑑定。
「這張照片一看就是蛾子。」錢範俊肯定地說,這是一種夜蛾成蟲,屬鱗翅目夜蛾科。「蝴蝶和蛾子的形狀還是有很大差別的,比如,頭上的觸角,蛾子的觸角是絲狀或羽毛狀的,而蝴蝶的觸角是球桿狀或棒狀的,根部細上部粗。」
原文作者
這個事情與我無關
網友們發現,江蘇高考材料作文原文出自2011年第4期的《讀者》,只有一些細微的改動。
比如原文裡說的是間隔幾個月,而題目是幾天;原文裡說的是玄色的蝴蝶,而題目卻是「色彩斑斕的蝴蝶」。
昨天晚上,記者聯繫上了遠在江西的原作者漆宇勤。採訪前,他剛剛在微博上給眾多網友公開回覆:
1、這次江蘇的高考題目真的不能說是「我的」,不過是濃縮引用了我某篇稿子中的一小段文字而已;2、每年高考的閱讀理解和作文材料素材總是要引用一些文字的,不用張三的就用李四的,所以,沒什麼大不了;3、現在對高考是不是關注過度了?4、命題者有他自己的思考,所以修改和改變是可以理解並應該尊重的;5、我只是記錄一段真實的經歷,不知道可以如何解讀,也不知道怎麼會被引用為作文素材,所以,這個事情可以說是與我無關,我是無辜的。
【採訪原文作者】
原文是親身經歷
不清楚看到的是蛾子還是蝴蝶
據了解,漆先生是江西人,還是個80後,業餘時間很喜歡旅行和讀書寫作。本次江蘇作文題的原文就是他在幾年前一次旅行探險後寫成的。他從電腦裡找出了當時和朋友們旅行的照片,才回憶起那次的探洞是在2010年的7月18日。當時他和幾個朋友到萍鄉附近一座不太出名的小山遊玩,就走進了這個山洞。漆先生第一次進這個山洞,往前走了300多米,第二年再去往裡走了400多米,直到前面出現一個深不見底的陡坡,大家才不敢繼續前進,原路返回。
在漆先生原文中提到的所謂「玄色蝴蝶」便是第一次走到山洞內300多米處發現的。當時雖然帶了兩支手電筒,但是大家擔心越往裡走氧氣越少,所以點了蠟燭,一來照明,二來看火苗大小判斷氧氣濃度的變化。蠟燭剛點燃沒多久,就有人眼尖發現了巖壁上趴著蝴蝶。
漆先生給記者發來了當時用手機拍攝的照片。不過……「這是蝴蝶嗎?看上去像蛾子嘛。」記者問道。漆先生也很坦率:「也有可能是蛾子吧,我們自己也不太清楚,但是在那個洞口確實有很多漂亮的蝴蝶,所以我們就默認是蝴蝶了。」
漆先生是在2000年參加高考的。而現在已經31歲,有個5歲女兒的他,一不小心成了江蘇作文考題的原文作者——若是讓他自己面對這道作文題,他又會怎麼發揮呢?
「回頭看看這個題目,如果我是閱卷者,我覺得只要作文符合人文精神的素養,話題能進一步拓展開來——比如,『細節』決定成敗、敬畏自然等,就可以給比較高的分吧。當然這個只是我個人的觀點。
反過來看,相對於這則材料,我的原文應該是個80分文章。因為我的原文過多地側重敘述。
而如果讓我來寫這個作文可能要更深入集中地闡述自己的主題——例如要注意細微的事物等等。是人侵犯蝴蝶的生存生態和空間。」
人對自然與生態要有一種應有的敬畏與尊重。因為一個小小的細節就可以改變大環境尤其是命題者對材料修改後的幾句話:「他們欣賞了一會兒,不想驚動打擾蝴蝶,就離開了」;「他們在想,是不是幾支蠟燭的光亮影響了蝴蝶的生活習慣呢?」這讓我們的立意自然會往「蝴蝶是自然的代表,探險者是人類的代表:人類活動對自然的影響。」的方向走,並由此引申出「人要敬畏自然(生命)」。記者 王晟 王晶卉
原文作者是名官員出身貧寒
當年高考作文得分不高
昨天傍晚,記者採訪中了解到,漆宇勤本人經歷坎坷,頗有傳奇色彩。漆出生於江西上慄縣的農村,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中考[微博]的時候,他考上了當地一所重點中學,但由於家裡經濟條件實在太差,不得不放棄了進重點中學讀書的機會。此後,在一名好心老師的幫助下,得以在一所普通學校就讀。中學的時候,他就在刊物上發表過作文。1998年,獲得江西省中學生寫作比賽第一名。高考的時候,他的語文考得並不好,高考作文的得分也不高。漆本人認為,這與他字寫得比較差有關係。「閱卷的老師看到我那麼差的字跡,肯定影響評分。」
據了解,漆宇勤當年高考成績並不如意,只得讀了江西師範大學[微博]的二本,而且並不是在本部讀的書。但這並不影響他對文學的愛好,大一的時候,他就加入了江西省作家協會,當時才20歲。2004年,大學畢業,通過公務員[微博]考試進入萍鄉市政協工作,目前任萍鄉市政協辦公室副主任。目前,他還是萍鄉市作協副秘書長,創作主要以詩歌和散文為主。25次獲得各類文學獎勵,出版個人作品集4部。
而漆宇勤當年探險的那個山洞,就在其家鄉上慄縣。探險後,他創作了《輕一點,別點蠟燭》一文,後發表在《讀者》上。記者 高文玉
2013年江蘇高考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幾位朋友說起這樣一段探險經歷:他們無意中來到一個人跡罕至的山洞。因對洞中環境不清楚,便點燃了幾支蠟燭靠在石壁上。在進入洞穴後不久,他們發現了許多色彩斑斕的大蝴蝶安靜地附在洞壁上棲息,他們屏住呼吸,放輕腳步,唯恐驚擾了這群美麗的精靈。數日後再來,他們發現這群蝴蝶早已不在原處,而是遠遠地退到了更深的洞穴。他們恍然大悟,也許那裡環境更適合吧,小小的蠟燭竟然會帶來這麼大的影響。
要求:閱讀材料、自選角度、題材不限,詩歌除外,完成作文,不少於800字。
■高考組圖:
2013高考 看看考場周邊都有哪些人在忙碌
人大附中考點考生入場瞬間 信心滿滿
組圖:記錄2013高考中最漂亮的「你」
人大附中考點考生入場瞬間 燦爛微笑
高考現場:首日「戰役」結束(組圖)
明星高考奇葩事:楊冪總分第一趙薇丟準考證
人民網記者直擊2013年北京高考現場
盤點2012年高考:鏡頭裡的幾宗"最"
■2013高考試題匯總專題
語文試題 安徽 山東 廣東A B卷 北京 新課標Ⅰ
數學試題 北京文 理 湖北理 廣東理A 文科A 安徽文 理 山東理 新課標Ⅰ理 新課標Ⅱ理 江西文 四川理 文 江西理 文 江蘇 更多>>
文科綜合 浙江 廣東 安徽卷
理科綜合 浙江 廣東 安徽卷
■各省市高考作文題 同題徵文活動
■各科高考試題點評:
·一張試卷考出五種能力 專家詳解高考語文命題之變
·評安徽語文考卷:總體偏難「不畏浮雲遮望眼」
·2012高考語文,考的是思維而非記憶 更多>>
■2013各地高考作文點評
·於丹:2013年高考作文緊扣社會現象 很有時效性
·人大附中特級教師評2013年部分省高考作文題
·北京高考作文出自楊振寧與莫言的對話
·2013年江蘇高考作文點評:展示人文大愛
·名師點評陝西高考作文:立意明顯 考生容易切入
·高級教師點評上海高考作文:考生發揮空間大 更多>>
(責編:郝孟佳、林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