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悠久,從夏商周到元明清,歷經五千年。這五千年來多少朝代更替,每個朝代的更替都必然伴隨著流血和戰爭,戰爭是武將和將軍們的舞臺。留名青史的名將有很多,無論哪個朝代都有驚豔天下的名將,韓信就是這樣一位留名青史的天才。
韓信的出身並不好,一介布衣,而且家貧,當不了官又不會經商,只能做一個無業游民。當他母親去世時,甚至連安葬的費用都沒有多少。但韓信性格豪放不拘一格,又好佩戴刀劍,一副英雄好漢的形象,當時有個亭長很欣賞他,經常留他在自己家裡吃飯。但是這個亭長的老婆卻對韓信經常來自己家蹭飯感到不滿,於是她便在韓信來之前早早把飯做好吃掉,不給韓信吃,韓信感到受到侮辱,一氣下出走他方。
但是韓信還是很窮,經常都沒飯吃,有一天他在城外釣魚的時候遇到幾個在河邊洗衣服的老大娘,一個老大娘見他好久沒吃飯很可憐,就給他一些吃的,一連好多天。韓信很感動,承諾以後一定要報答老大娘的恩情,他飛黃騰達以後,也確實履行承諾。
也許每個做大事的人都會遭受苦難和挫折,生活貧苦也就算了,當時還有很多人看不起韓信。有個人侮辱韓信,認為韓信是個膽小的人,他給韓信出了個難題,如果韓信想證明自己不是懦夫,就用劍刺他,如果韓信不敢刺他就說明韓信是個懦夫。韓信見那人高大年輕,在權衡利弊之後便從那人的胯下鑽了過去,這就是胯下之恥的出處。
但韓信終究不是一個普通人,他也不甘於普通,當時正是天下反秦的時候,韓信果斷帶著劍去參軍了。但是卻不得重用,他也曾在項羽手下待過一段時間,給項羽出過很多計謀,但項羽一個都沒有採用,於是他就離開了項羽,進入劉邦的陣營。
到了劉邦陣營以後依然不得重用,只能做著管理倉庫的小官,還不幸被連坐牽連要被殺頭。在其他人都被殺了以後,韓信字正腔圓地問滕公夏侯嬰,「漢王不是打算奪取天下嗎,怎麼殺掉壯士」,夏侯嬰見他器宇不凡,便免了他的刑罰把他推薦給劉邦,但劉邦沒有發現他有什麼不同之處,還是只讓他做了小官。
在韓信繼續做小官的時候,認識了蕭何,與蕭何交談數次,蕭何見他胸有大志,言談舉止頗有大將風範,是個難得一遇的人才,很賞識他。但韓信又跑了,因為他在劉邦這還沒被重用,感覺自己沒有出頭之日。蕭何聽聞韓信走了,立馬追了上去,都來不及向劉邦匯報。而當劉邦聽說過蕭何跑了以後又驚又怕,在蕭何把韓信帶回來之後,質問蕭何,而蕭何在這時候把韓信正式推薦給劉邦,還建議劉邦重用韓信。出於對蕭何的信任,劉邦對韓信委以重任,給他統領軍隊的權利。
秦末這個天下英雄匯集的時代,名將不少,雖然秦朝不得人心,但終究兵多將廣,在反秦的早期,造反軍被秦將章邯追著打,如果不是項羽釜底抽薪,以少勝多大敗了秦軍,可能造反軍都被打解散了。而韓信的出道戰就是大敗章邯,在這場戰爭中韓信留下了千古流傳的事跡。
韓信其實是個成語製造者,背水一戰、臨晉設疑、拔幟易幟,以及後來打敗西楚霸王的十面埋伏和四面楚歌,韓信在戰場上的斬敵數可能不如別人,但韓信的戰爭藝術無人能敵。當時與韓信對戰的各個武將,被韓信以各種出其不意的戰略打敗,並以成語的方式流傳下來。如果是平凡的戰略肯定不會有這樣的待遇,韓信厲害在他比其他武將高了一個檔次,他開創了很多新的打法,他的很多經典戰役被寫進兵法裡。
在多年的徵戰歷程中,韓信創造性地打出很多經典戰役,用兵之神一生未曾敗過。即使是震驚天下,兩次以少勝多,天下無雙的項羽,也敗在韓信手下。對於韓信的成就已經找不到合適的形容詞來描述,後世人們把他尊為兵家四聖之一,人們將他稱為兵仙。
然而,韓信卻沒能得以善終,由於他堅持要劉邦封他為王,讓劉邦對他產生猜忌,而導致漢朝建立以後,被呂后和蕭何密謀殺掉。命運就是這麼喜歡捉弄人,一代兵仙韓信,在戰場上戰無不勝,但在政治上終究還是差了些,實在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