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Veronica Ye學姐(AdmitWrite留學平臺導師)
留學前,做雅思聽力練習,一直都是某機構老師上課播放聽力段子,然後學生回答問題的模式,但是後來一出國,我發現了問題的所在:不僅上課聽不懂,學生聊天我也聽不懂。就因為這個困擾,導致了我剛出國的時候覺得自己9年的英語白學了!
但通過自己幾年來的推敲,終於發現了問題所在,並且我可以負責任的說,出國後第一年英語聽力的改變,可比教育機構幾萬塊錢的聽力老師說的講的要好的多。
現在我來具體給大家分析一下,問題所在以及解決的辦法。
總體來說,一共有以下3個問題:聽力練習只有5分鐘,上課聽課有2小時。
最重要的問題是,我發現做上課聽力的時候,格式是:聽聽力,做題,老師講題。
所以一堂課下來可以做個2-3個練習題,也就是說大部分上課的規模,上課的格式是被聽力練習包圍著的。
上課的目的也很簡單:做練習題。
我個人在3,4個補習機構上過課(年少不懂事,以為砸錢越多,分就越多)所以我見識了各種不同的講題方法,不同的老師,但是不管怎麼樣的老師講題的效果不會差太多。
因為你聽不懂的詞語還是聽不懂,聽不懂的段子還是一樣,所以不會有本質上的變化。
如果你有一個想要學習聽力的心,自己學其實好的多!
也就是在我出國後,發現每一節課上,老師都會源源不斷的說上快兩個小時。這對剛出國的我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因為之前那麼久練習的「專心」,僅僅適用於5分鐘的專心,完全不知道2小時聽聽力是什麼感受,更別說聽懂了!
所以一開始上課,對我來說僅僅是在練語感,因為我完全聽不懂。
到一個月之後(沒錯,從完全聽不懂到稍微聽懂了花了一個月,並且毫不誇張),終於可以到達聽內容的階段了,在那個階段我已經適應了老師說話的速度,所以一下子到達下一個階段就是聽內容。
所以在這一個月之間,我意識到了中國教育機構教育方法的巨大漏洞:幫助你應付5分鐘的聽力考試,但是完全沒辦法幫助你出國後的上課。
我記得當時教育機構各種五花八門廣告打著,說出國後聽力根本不會那麼難,並且背的單詞80%是用不到的,而事實是,國外考試都是給廣大學生做準備的,所謂的雅思考試sat考試,只是進入大學門檻的最低標準,進入之後的語言障礙遠比你想像的要多的多。
所以,如果你想要更好的練習聽力,我的建議是:
對待每次聽力都像對待上課一樣,找一段2小時的聽力,做筆記,聽內容。
這樣的話,你可以逐漸適應聽力聽2個小時後的感覺,而不是僅僅只停留在5分鐘。
注意!這個階段你是在練習,怎麼集中注意力!也就是說,怎麼把你原來的注意力——5分鐘的聽力,鍛鍊並且擴張成2個小時的練習。這個練習可以讓你的聽力出現本質上的提升。
從一開始的一天2小時到後來的一天4小時,慢慢增長。因為你會發現,出國後上課,並不是一天一節課的,有的時候一天一節課都沒有,有的時候一天3節課(6個小時),而這個時候,你的大腦需要休息,完全沒有辦法聽東西進去。
那個時候聽聽力更是難上加難。所以我建議你在聽聽力的時候,先一天2小時,到後來4小時,每周聽3-5次,一個月下來,你會從一開始的完全聽不懂,到後來的稍微聽得懂。再更多練習後,你能聽得懂的就越來越多了!
聽力練習聽關鍵詞,上課聽課聽概念。這是第二個補習機構的誤區:聽關鍵詞。
因為各種補習教師說了,根據題目聽聽力,所以聽聽力的時候,學生就習慣性的去尋找關鍵詞,去尋找對他們做題有幫助的東西。
但在實際上聽聽力的時候,尤其是上課,很多時候是需要你去聽懂概念,需要你去尋找聽力中比較有用的東西。
我記得之前在補習機構,老師總是說,聽聽力時候聽數字,聽重要的信息,聽題目中出現的詞語。而實際情況是,什麼你都需要聽,什麼都需要聽得懂,沒有不重要的信息!
聽起來有點困難是不是?但這就是實際情況,想要完全聽懂課,你就是需要大量捕捉信息,然後用自己的語言去理解並且把知識串聯起來。
而這個過程會比想像中的難很多。因為在聽雅思聽力,你知道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而上課聽力完全相反,你需要根據老師的語氣,肢體語言,課本上的預習的知識去推斷什麼是比較重要的信息。
在摸清概念後,你需要知道怎麼把它總結成你自己覺得重要的知識。這是個信息處理過程,一開始這個過程會有點困難,但在你熟練後,會變得得心應手。
在這方面,我給出的建議是:
在適應了一下子聽2個小時的聽力後,嘗試記筆記,並且記下重要的信息。
在這方面,可以練習的素材推薦是ted talk。因為大部分這方面的語言,都是高度組織好的,並且大部分演講者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你把演講者說話,看做成上課講課,記下關鍵的信息,然後返回去聽是否在聽的過程中,有信息上的遺漏。
聽力練習沒有口音,上課聽課五花八門。口音是眾所周知的問題了!而對待口音的辦法只有一個:自己去適應。
大部分中國學生上課的老師都是持有中國口音的,畢竟不是每個學校都會重金聘請外教。
但是有個好老師證明是很重要的。亞洲學生總體來說是很難擺脫自己的口語的,有母語原因,老師原因,學校教育原因等等。因為這傳統的中式教育,導致了中國學生對口音沒有很大的重視。
還有一點原因,大部分英文原版電影,在引進中國後,都被配音配上了中文,中國學生對於英國口音沒有很大的認識,也就更深層次導致了對口音知識方面的匱乏。
所以在持有中式口音的情況下,出國聽聽力,會發現幾個問題:世界上不同口音太多了!人們說話太快了!好多slang聽不懂!
也就有了朋友圈可能經常看見別人抱怨的:我的天,印度口音說話完全聽不懂!但在抱怨的同時,你也要想一下, 那些老外聽中國人口音其實也是一個想法。中國口音也沒有很好聽懂好嗎!
所以在上課的時候,如果遇到印度老師,不要抱怨,不要驚慌,有口音是很正常的,那是因為母語和英語相差甚遠,在沒有學習其他語言的情況下,有口音是人之常情。有口音並不會影響你對於這門課的喜愛程度,對於知識的渴求還是一樣的!
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的聽!不斷的適應!聽不懂繼續聽!總有一天是可以聽懂的。因為大部分有口音的人,犯得錯誤都是一樣的。比如r和l混淆分不清,或者th和t讀起來一個音,這些都不是大問題。在意識到這些問題後,你就會有意識的注意這些問題,也就是到後來,讓這些問題不是問題。
在適應口音的同時,你也可以得到自己口音上的提高與突破。
在出國以前,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口音有多糟糕!但在後來注意起別的口音後,我就開始有意識沒意識的進行自我糾正。比如之前我r音發不出來,但在後來不斷聽,不斷練,我終於可以把r發的像個正常人了!再比如我之前會把th和z混淆,因為當時自己的老師就是這麼教的我的,但在後來意識到這兩個發音的不同後,我終於知道自己該怎麼把音發準,這樣聽我說話的人就能理解到我的發音了!
這些都只是一些小的改變。但更更重要的是,多聽不同口音的聽力並且主動去模仿,尋找語音上的不同,然後進行改變。人們常說聽聽力就是練口語,實際情況就是這樣。在練習聽力的同時,你可以改變自己的發音習慣。
最後我來總結一下:
通過這篇文章,如果想要提高聽力的朋友,首先要意識到:
沒有短期真正提高聽力的可能,最多只有短期拿高分的可能。
但如果你所注重的是,出國學習後能否理解聽力內容,那你需要做的不僅僅是補習機構中老師和你說過的那些話,老師推薦你做過的歷年真題,想要成功的路要比你想像中的複雜曲折許多。
下一步:
尋找2-3小時的聽力材料,保證每天聽1小時或者以上,一周3-5天,一個月內從完全聽不懂到——稍微聽得懂一些。在聽力的過程中要做筆記,記下所聽懂的重要的內容,然後返回去看是否有遺漏。
在這麼不斷的鍛鍊下,聽力是可以從0到0。5的,而後來的聽力練習,需要加大難度,並且對於內容的需求也越來越高。
推薦材料:
youtube視頻&ted talk
大部分youtube視頻都是可以借鑑的,任何2小時的內容你都可以嘗試著去聽(比如電影視頻什麼的),很多學生覺得2小時太折磨人了,那就從ted talk先看起!這個對於新手來說是很好的起步。
最後希望各位同學的英語聽力都能得到提高,不會出現聽不懂的情況啦。
導師背景Veronica Ye學姐
1、 個人背景:留學5年經驗,在加拿大、西班牙、法國學習過。在北美完全融入本地人生活,2年受邀學校講座成為唯一一名英語非母語的講師。精通3門語言,自己DIY申請100%錄取率。在決定法國高商選校時,毅然決然放棄前3高商,而是選擇了南邊的小城市學習並且「一點也不後悔「。所以法語比同期出國的中國學生好一倍!
2、 職業經歷:我為北美義工組織擔任HR監管,長期看簡歷、面試、培訓新人,深知各個組織需求。此外,我在大學期間為學校工作,安排並且為60名多倫多大學職工組織了為期1周的培訓。因為做事認真負責,在校期間, 我也是多倫多大學中國地區特邀「學校推廣」。
3、 學生服務:我的本科雙專業之一是人力資源,受到培訓並且獲得過學校「Career & Development Certificate』,大學期間擔任4年導師, 我深知大學、專業的選擇會影響今後5-10年的職業發展道路。我想用自己的經歷,幫助中國學生根據自身背景和需求,找到適合自己,性價比最高的學校,而不是專注於名次,跟風選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