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極端。
不討論全國,僅以某一、二線省會城市不同階段律師群體的收入為例。
1、實習和剛執業律師:年薪2w-20w不等,但絕大多數人年薪2w-5w是常態,整體收入低於應屆畢業生基本工資,入不敷出。
在這個階段,大多數人的收入只能勉強抵扣租房水電通行等開支,能開到10w-20w薪資的律所非常少,要麼你有人脈,要麼你有案源,要麼你學歷特高辦事特漂亮受到紅圈所的格外優待(能進紅圈所並不意味著會受到優待,紅圈所的青年律師一樣也是苦過來的)。
這時候就有大量青年律師由於生存問題無法得到解決,考公、考研、做法務或者轉行幹別的去了。
2、執業1-3年:
分兩種,授薪和提成。
授薪或者半授薪律師佔多數,年薪7w-15w的居多,勉強維持溫飽;
提成律師佔少數,自負盈虧,差距大,最低有年薪2w的(能堅持下來簡直是奇蹟),最高年薪有60w的(非常罕見,我身邊只有2例,光律所分的顧問費就高達30w了,這類律所可謂鳳毛麟角,百年難得一遇,大多數律所都是放養的,能給點蚊子腿就不錯了,因此這種不具有參考性),大部分收入在年薪10w-30w之間。
授薪和提成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呢?主要是因為,做授薪律師的,大多沒有自己的案源,給老闆打工,靠老闆給案源和提成,能拿多少錢老闆說了算。而做提成律師的,大多自己有案源,扣掉固定繳納的稅費和管理費以及必要的開支,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當然也有一些小律所不發工資,導致部分青年律師雖沒有案源也只能被迫獨立成為提成律師,其收入可能遠遠低於應屆畢業生工資水平,生存特別艱難。
我好友裡有四五千名律師,有近一半沒能熬過頭三年就被迫轉行了。
轉行幹啥的都有,有進公檢法司的,有開公司的,有當公司白領(比如法務)的,有當老師的,也有當廚師、司機、微商、擺攤小販、花農菜農的。
這就導致了一個非常神奇的現象。
朋友圈一刷,清一色的廣告,「限量xx元搶購xxx,xx元買不到吃虧買不到上當」,「自製牛肉辣醬35元一瓶,兩瓶包郵」,「自家果園的黃桃低價甩賣,滿10斤同城包郵」……
翻了半天,才找出夾在其中的寥寥幾個依然堅守律師崗位的朋友發的圈。
「上午xx市看守所會見,中午給顧問單位起草協議,下午xx省高院開庭,晚上約見xx案當事人,閱卷至凌晨四點,一轉眼天亮了,真是充實的一天啊!」
3、執業3-10年:年薪15w-500w不等,據行業內二八定律,20w-50w的居多,能超百萬的畢竟是少數人。
4、執業10年以上:30w-2kw不等,但就整體而言,30w-60w的居多。
總之,律師的收入整體居中,高到恐怖的少,執業前幾年低到恐怖的多,多堅持幾年,維持溫飽肯定不成問題,但要論賺錢麼,就很難說了……
這麼說吧,我在同期律師裡收入還算是偏高的,但咱們這個圈子裡,發財的往往是改行創業且成功的律師老闆,其次就是拿著法律資格證書的外企高管。
比如說那個改行賣牛肉辣醬的律師朋友,賺得就比我多得多……
不,我絕不是教唆你們去賣牛肉辣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