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愛讀童書媽媽小莉授權轉載,原標題《花2000塊上整理收納課,我學到了這些乾貨》,作者:小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想想我和拍爸這十年裡吵得架,超過80%的癥結都在「衛生」問題上。前幾年,就「一根頭髮絲兒要不要立刻撿起來」,我倆就能吵上大半天各總結出一篇小論文。他要的家一塵不染乾淨整潔,我心裡家就是隨性灑脫自由不羈。
吵了這麼多年的經驗是,我們幾乎不可能被別人改變,只可能因為腳踏實地的生活改變自己。
娃越來越多,家越來越亂,在無數次找不到東西,寫稿前得扒拉一遍書桌才能擰出鍵盤後,偶然間看到一句話,
「你的房間就是你人生的折射。」
這句話我想了好幾天,亂糟糟的房間真的能代表亂糟糟的人生?
好像從某種程度上看,是對的。
找不到東西讓計劃一次次被打亂,時間被莫名浪費。更重要的是,一堆堆的雜物不僅讓物理空間凌亂,身處其中,心裡的空間也會跟著凌亂。
我第一次意識到原來家的整潔,除了視覺上的美好,還會伴隨著健康、高效和有秩序的人生。於是我這個邋遢鬼,也開始去嘗試了解和學習家居整理了。
想感慨的是,當做這件事情並不困於「為了當一個好妻子好媽媽,有責任義務整理好這個家。」
而是把它當成「一門技能甚至藝術,為了自己的人生更美好高效,去探索它」時,才會擁有滿滿的動力,去取代疲勞的付出感。
這幾年好了好幾本關於收納整理的書,但之前了解的知識都是零零碎碎的。上周小莉上了花了兩天時間去上了「超級整理術」課程,覺得又有了很多新的成長和收穫。
於是交出這份功課,把我認為最精華和最實用的內容分享給親們。希望新的一年,我們的生理和心理,都能擁有一個更有秩序、更幸福舒心的家。
1、空間規劃,放在最應該放的地方
之前一想到要整理家,腦子裡是一團亂麻,完全不知道從哪裡開始。整理前,先做好對整個家的空間規劃,是我這次感觸最大,並且實踐起來覺得最有魔力的地方。
印象最深的是《小家越住越大》裡作者的故事:
她的洗漱護膚用品在廁所,化妝用品在房間,吹頭髮又在廁所,於是每天早上的黃金時間就在廁所—房間—廁所來回倒騰。 這樣不知不覺過了好幾年後,她才發現只要在廁所安一個帶鏡子的收納櫃,把化妝品搬去廁所,她就再也不用來回倒騰了。
一件很小的改變,就讓她早上省出了十幾分鐘,再也不用慌慌忙忙了。
拍自《小家越住越大》
再說個我自己身上的事,半年前我跟風買了一瓶水洗面膜,買完放在了房間的梳妝檯上。
除了新買回來用了一次後,我再也沒有光顧過它,因為我根本不記得洗澡的時候要帶上它。有好幾次都是進了浴室打開龍頭,才想起來我應該趁洗澡時候敷上再洗掉。
上個月我終於想起來一次,於是帶進了浴室,用了一次後又忘了帶出去(中年老母親的記性請見諒)。 結果呢,因為每天洗澡都能在浴室撞見它,光顧率大大提升,三娃媽居然實現了每周三次面膜,一個月不到就空瓶了,最近覺得臉都在迸發光彩。
咦,原來整理不只是把東西整整齊齊地放好,是要把它放在最適合它呆的空間裡。
一說起整理歸納,我想大部分人都和我以前一樣,先把一大堆東西都從各個地方拿出來,然後開始挑挑扔扔,把不要的都淘汰後,再放回原來的空間裡。
在做這件事前,是不是可以做一做規劃,找到物品們最適合呆的空間後,在動手開幹呢?
先把家裡的收納空間都大概劃分出來,比如先分大的區域,客廳、餐廳、廚房、廁所、房間、陽臺等等,找到每個區域裡可以收納的空間。
拍自《小家越住越大》
簡單畫一張平面圖,看看有哪些收納區域
然後再想想每個區域裡,日常使用的場景,在裡面用得最多最順手的是哪些東西,用空間來定應該收納的物品。
比如玩具是該放客廳還是兒童房?
得看孩子是習慣在客廳玩還是房間玩。如果孩子喜歡在客廳和大人們呆一起,玩具又放房間,那每天搬來搬去就是一項無謂的體力活了。
對所有物品進行分類
對家裡的整體收納空間大致有數的,就可以開始動手整理物品了,那從哪裡開始動手呢?
我以前整理東西,都是從一個房間或者一個柜子開始,今天花半天整理這個柜子,明天花一個小時整理那個柜子。
但這樣做的問題是,我今天整理完了餐邊櫃裡的各種藥品,明天整理又發現床頭櫃裡也有一堆藥,雖然都放好了,但幾次後還是會忘記哪種藥在哪裡。
看到一個數據說,中國最普通的三口之家,不用大富大貴,家裡的物品大多就會超過上萬件。
這麼龐大數量的物品,怎麼才能想用的時候順利找到呢?
打破空間,把整個家的所有東西先分類,然後一類一類來整理,這個新學到的思路覺得特別顛覆。
我的一個閨蜜去年花了大力氣做了這項功課,借來他們家的分類貼上來,我覺得是非常好的參考。
看這個分類的時候,我心裡很多疑慮一下子就解開了。
比如經常找不到「雜貨」類,把這些小東西分成一類,全部收納在一起,存進一個空間,每次用完歸位,就不會那麼容易弄丟了。
「囤貨」類也一樣,囤在同一個空間裡,就不會東一個西一個了。
還有零食究竟應該放在哪裡?把它歸於廚房類後,就知道應該在廚房找出來一個空間去存放它。
分類清晰後,才會有清晰地邏輯有條不紊地開始幹,順序從最日常的開始,服裝、書籍、玩具......從簡單到困難,每一類花一個完整的時間,一次性地整理完。
整理的時候用上「斷舍離」的原則,把一年裡「沒用過、不需要、不舒服、不適合、不心動」的東西捨棄掉,給每一個物品找到一個最適合他們的家。
2、巧用各種收納工具
邏輯清晰了,開始實幹的時候依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最多的應該就是空間不夠,怎麼都放不下。
除了學會扔東西外,好的收納工具會讓事情變得簡單很多。先說說最頭疼的衣櫃。這次學習到的一個新的認知是,「衣服能懸掛的就不要摺疊」。
在衣櫃裡多增加掛衣杆,儘量把衣服都懸掛起來,除了更方便找到衣服,不容易起皺,也會比疊起來更節省空間。
理想中的衣櫃示意圖
(原來隔板設計的初衷是放包和帽子)
我從來沒有留意過的衣架,原來也有很多學問。第一次了解到植絨衣架,它夠窄省空間,幾乎可以掛任何衣服、防滑、速幹、可以風吹日曬。
不要問我去哪裡買,我也在研究
最贊的是,室內室外都可以用它,晾完衣服不用收,直接拿回來掛衣櫃裡就好了。
然後就是讓衣服「站起來」,以前我疊衣服,都是平疊,然後一層累一層的。剛開始的時候,還挺整潔,但每次拿衣服都要從中間抽取,時間長了就會越來越亂,衣服也都變得皺巴巴的。
看了近藤麻理惠的書才知道,原來疊衣服最好的辦法是讓它們都「站」起來。稍微厚一點的衣服褲子,疊成一個個萌萌的小長方塊,也能豎起來放。
比如薄的衣服,直接捲起來站著放,節省空間又一目了然,想穿哪件直接抽出來就好了,也不會把別的衣服弄亂。
還有換季衣服和床單被子的百納箱,把它讓在衣櫃的最上層,除了看起來更整潔,它還自帶壓縮功能會裝下更多衣服。
最好選上面和側面都有拉鏈的,牛津布材質更結實防潮。
接著是廚房裡的收納工具,保鮮盒既可以放在柜子架子裡,也可以放進冰箱,整個臺面馬上會整潔不少。
方形的會比圓形更省空間哈
還有放進抽屜的收納筐,亂糟糟的抽屜馬上就能煥然一新。
可以放在水槽下面的置物架,原來只能放得下一層的水池,空間馬上變大三倍。
雜物類在宜家看到的小收納筐,覺得很實用,記得一定要貼上標籤,才會一目了然用完歸位。
收納工具有很多很多,最適合自己家裡的才是最好的哈。買之前一定先要做好規劃和布局,量好家裡的尺寸再下手。
一轉眼已經碼了這麼多字了,越寫越覺得,整理收納需要了解的東西還有太多太多,沒辦法一次跟親們分享完。
不如我們都先動手做起來,有了親身體驗後再來討論。記住,每個人開啟整理收納的最好時機,就是此刻、眼前、當下。
願新的一年,我們都能從整理自己的家開始,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一起加油吧!
今天的文章來自愛讀童書媽媽小莉。畢業於播音專業,和三個娃一起讀了2000多本繪本。在她的公眾號裡(ID:xiaolijianggushi),每天都會更新一個故事音頻,分享育兒故事,已經吸引了百萬媽媽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