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雜誌鋪:做雜誌零售發行電子商務供應商
雜誌鋪物流區裡分揀區的白板上寫著每日的分揀單數量。用戶訂單核對後在快遞打包區被打包。
成立9年多,累計發行雜誌3億冊,擁有包括個人、企業在內的全國訂閱用戶350萬+,自2009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雜誌閱讀推廣,已經與2000多家期刊出版單位建立合作,目前已發展成為國內領先的雜誌訂閱銷售服務平臺、中國電商百強企業,這就是雜誌鋪平臺。「讀者在哪兒,雜誌鋪的銷售和服務就在哪兒。」這一理念深深根植在雜誌鋪平臺發展的每一年、每一次服務中。
上周,《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與中國期刊協會及地方期刊協會的相關負責同志,一起走進雜誌鋪平臺的物流操作間,共同感受雜誌鋪在雜誌零售發行領域的專業、專心、專注。
現場:
流程清晰 每天分揀單數3萬+
四川,成都雙流區,雜誌鋪物流區裡井然有序。物流區門口停著五六臺快遞公司的車,這是雜誌鋪物流平臺操作的最後一步,雜誌即將發往全國各地。
走進物流操作間,通過收貨區後,來到分揀區。在這裡,每天分揀3萬多網上訂單。21日下午3點多,記者在現場看到,還有16萬冊雜誌待分揀。當大家對這個數字產生疑問時,雜誌鋪創始人兼執行長肖科很自信地說,這樣的量每天都能分揀完。
據其介紹,入分揀區後,工人根據後臺數據清單將不同品牌雜誌上架,然後進行分揀。目前分揀區是使用人工最多的區域,共有工人22人。在分揀流程之後,訂單與雜誌便來到核對區,幾名工人會對分揀出來的訂單及雜誌進行掃碼核對。隨後雜誌被送到快遞打包區,再被送到訂單列印區,最後經過ERP系統核對出庫數據後,裝上快遞公司的物流車。
「通過流程的優化,我們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來攤薄本來就不高的期刊發行成本。」肖科說,通過對數據、流程的嚴格管理形成了「零庫存」,同時通過與百世匯通、京東物流、中通快遞、韻達、天天快遞、圓通速遞、中國郵政等公司談判,壓低每單快遞的單價,走大批量訂單的協議價格,這極大地降低了成本。
據介紹,2019年開始,雜誌鋪平臺每天平均分揀雜誌16萬冊左右,最多時可以達到30萬冊左右。
雲南漫畫派對雜誌社社長張軍在參觀了雜誌鋪的物流區後感嘆:「目前期刊的發行價格比較透明、利薄,但是通過規模化經營可以『積少成多』。雜誌鋪便是通過網際網路銷售的便利、相對低折扣、用戶數量龐大實現了規模化經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銷售模式。」
服務:
方便實惠 大數據精準分析
想訂就訂,隨時起訂,退換自由;多品種,一站式;不掉刊,不漏刊,這些都是雜誌鋪對讀者的承諾。
「我們建立了龐大的ERP系統,用戶在訂購之後,可以隨時查詢雜誌的出刊時間、發貨時間、物流情況等,過程透明、清晰。」肖科說。
雜誌鋪不僅向用戶推薦好雜誌,也為好雜誌尋找讀者。
肖科表示,對於期刊出版單位來說,雜誌鋪平臺幫助其推廣好產品,幫期刊出版單位找讀者,做期刊出版單位銷售渠道的有益補充。他們會為期刊出版單位提供官網、APP、微信、小程序等獨立埠,還覆蓋天貓、京東、噹噹、蘇寧、拼多多、微信、支付寶等平臺,形成了行業內創新性的供應鏈和電商銷售服務系統。
此外,雜誌鋪通過多年的積累形成了龐大的資料庫。他們可以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精準地為期刊出版單位匹配用戶,幫助期刊出版單位減少發行環節,降低發行成本,讓產品更快觸達讀者。同時,期刊出版單位可以通過雜誌鋪了解其產品用戶的區域分布、續訂率、用戶訂購特徵等數據,還可以通過與雜誌鋪合作定向精準分析讀者大數據。
據重慶課堂內外雜誌社總編室主任戴澤明說,《課堂內外》全年有4億元的銷售收入,每年在雜誌鋪的銷售達400多萬實洋。他認為,雜誌鋪是非常重要的發行補充渠道。
而對於高碼洋的《新華文摘》來說,每期在雜誌鋪的發行量也有2000冊左右。《意林》系列雜誌每月總計有20萬冊的發行量,《南方周末》報紙每期有1萬份的發行量。
戴澤明認為,雜誌鋪對用戶畫像以及對市場的判斷比期刊出版單位本身更準確。
深耕:
線上線下 推廣新零售模式
如果期刊出版單位想在一個城市落地一場活動,怎樣才能找到自己的讀者?怎樣才能使活動更有效果?
肖科說,雜誌鋪可以配合期刊出版單位對用戶進行精準化推介,使期刊出版單位能夠在很短的時間裡在某個城市聚集起相應的讀者群參與線上或者線下活動。
「這就是我們未來將推廣的新零售模式。通過對用戶行為的分析,推薦除雜誌之外的內容,如活動通知、讀者調研、知識類課程、文創等。」肖科說。
據肖科介紹,雜誌鋪正在嘗試建立數位化知識平臺,為期刊出版單位提供數字內容精準發行服務,讓期刊出版單位的知識付費內容、數位化內容有更好、更精準的銷售渠道和通路。此外,雜誌鋪還將發力文創領域,充分利用已建立的350萬高端付費會員網絡建設文創銷售平臺和電商增值平臺,為期刊出版單位的文創產品和增值產品提供更多展示銷售機會,為期刊出版單位的文創產品提供潛在市場。
責任:
不忘初心,推廣閱讀與公益
當然,作為一家企業,來源於民,也不忘回饋於民,是一個企業最不能忘記的初心。
2015年,雜誌鋪成立了「雜誌漂流進校園」「鋪公益」「全民閱讀推廣定點支持學校」等多個公益專項活動品牌,致力於推廣全民閱讀和校園公益閱讀。
其中,「雜誌漂流進校園」活動開展5年多來,累計漂流全國1.6萬所中小學幼兒園,發出免費雜誌80多萬冊,已經投入推廣經費數百萬元,覆蓋教師7000多名、學生380萬名以上。肖科介紹:「我們建立了以閱讀推廣為中心的16餘萬人的教師團隊,通過教師苑微信公眾號和教師群為教師提供閱讀推廣服務。」
雜誌鋪的閱讀推廣活動也走進了企業,他們創新性地與太平洋咖啡、上海浦發銀行、招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成都天府軟體園明星企業等多家異業單位合作,將數萬冊優質雜誌擺放進連鎖咖啡廳、銀行大廳、企業閱覽室等空間,開展了數百場現場展銷、優惠訂閱、雜誌在線共讀、掃碼免費贈閱等推廣活動。
在公益領域,雜誌鋪創立的品牌閱讀推廣活動也潤物無聲地影響著高校、偏遠地區的中小學等。「鋪公益」品牌下的「高校雜誌義賣會」舉辦30餘場,籌集公益義賣金數萬元用於大學生鄉村支教。雜誌鋪「全面閱讀推廣定點支持學校」已有80餘所,每學期寄送雜誌數萬套,至今累計捐贈定點支持學校雜誌5萬餘冊。而由雜誌鋪發起的「捐刊1幫1」是一項倡導自身會員為山區學校捐贈書刊的公益活動,該活動號召會員將家裡的閒置書刊寄給貧困山區學校,雜誌鋪以現金券的形式為其抵扣快遞費用,以此響應「精準文化扶貧」。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