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是本土物種還是外來入侵物種?這塊1億年前化石或是答案

2020-12-15 風聖去旅行

小龍蝦在中國被食用的歷史雖然只有幾十年,但在全球範圍內,中國已成為小龍蝦消耗量最大的國家。

「中國小龍蝦是上世紀30年代從日本引進的」,一直以來,這種說法被廣為接受。直到一塊距今1.4億年左右本土小龍蝦化石的出現,似乎正在打破小龍蝦是從日本引進中國的「事實」。

1.4億年前小龍蝦化石
小龍蝦傳入

本期,阿聖來到中國小龍蝦之都,江蘇盱眙縣,和你一起探尋小龍蝦起源的故事。

阿聖現在的位置是位於盱眙的龍蝦節廣場,前面這個建築就是盱眙龍蝦博物館,這也是中國第一座小龍蝦主題博物館。

盱眙龍蝦博物館

這個博物館裡面展示的都是跟小龍蝦有關的元素,比如各種小龍蝦標本,龍蝦字畫,龍蝦菜式展品以及小龍蝦文化,當然,鎮館之寶就是那一對出土於本土的小龍蝦化石,距今已有1億多年。

小龍蝦標本

在說起小龍蝦化石之前,先來看一件啼笑皆非的烏龍事件。

2019年初,一篇發表在《地質學報》上的文章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文章稱,一名遼寧男子發現了一件罕見的遠古生物化石,他把化石拿到大連自然歷史博物館,給科學家鑑定,經鑑定,這塊化石是一種前所未見的遠古時代蜘蛛化石,隨即便把研究成果發表在《中國地質學會學報》上。

而這份報告,引起了北京一位科學家的注意。他對這塊蜘蛛化石非常感興趣,但同時也感覺很奇怪,因為這份報告對化石的詳細描述非常少,出於科學的嚴謹性,他便聯繫了美國的一位權威學者。

「蜘蛛」化石
Paul Selden

保羅塞爾登(Paul Selden),是美國堪薩斯大學地質學系無脊椎古生物學的知名教授,對各種化石有著豐富的研究經驗。保羅拿到化石後便進行了仔細的研究,令他非常疑惑的是這塊蜘蛛化石,它的6條腿是斷開的,並且眼睛非常大,怎麼看都不像是蜘蛛,那到底是什麼呢?

藉助顯微鏡等進一步分析,他們發現這塊化石上面居然有人為偽造的痕跡,在化石上面發現了一些水泥和油性塗料,最為關鍵的是,在螢光顯微鏡下發現的暗紅色部分,居然是龍蝦外殼的殘留物,原來這塊化石不是蜘蛛化石,而是小龍蝦化石!

蜘蛛化石分析

隨即保羅便把這一揭穿真相的研究過程發表在了《古昆蟲學》雜誌上,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討論。而當初那名男子之所以把小龍蝦化石偽造成蜘蛛化石,並把化石賣給博物館,就是為了多賣點錢。

看來這名男子也不像是門外漢,繪畫功夫了得,居然騙過了一些中國專家學者!在這個烏龍事件中,雖然不是真的蜘蛛化石,但確是一件貨真價實的小龍蝦化石。

在談小龍蝦祖宗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咱們中國本土的,一種類似小龍蝦的物種,這個物種就是東北黑鰲蝦,學名叫,被稱之為小龍蝦的兄弟。

小龍蝦和蝲蛄

蝲蛄和小龍蝦不同,我們現在說的小龍蝦,也就是我們平時吃的,學名叫克氏原螯蝦,原產於北美。而蝲則是地地道道的中國物種,原產於中國東北地區。小龍蝦通體偏紅色,蛄則偏青黑色。小龍蝦生存能力很強,甚至可以在臭水溝裡生存,而蝲蛄則對水質要求很高,一般生活在清澈無汙染的溪流等水域。

正是由於小龍蝦食性雜、繁殖快,環境適應能力強,所以在世界各地都有廣泛分布。而我們今天要探尋的,正是這種被廣泛認為是入侵物種的小龍蝦,克氏原螯蝦。

小龍蝦 克氏原螯蝦

1927年,日本人開始大量養殖牛蛙,而養殖牛蛙需要飼料,於是從美國進口少量的小龍蝦作為飼料,然而本來只是作為飼料的小龍蝦卻開始大量繁殖,直到今天,在日本很多地方,小龍蝦依然會被當作入侵物種來處理。

比如,在日本北海道釧路市阿寒湖旁,每年都有專人處理小龍蝦,而方式則是,直接踩碎,當成肥料,以此來控制小龍蝦數量,防止對當地生態造成進一步的破壞。

大概在1930年左右,小龍蝦被日本人引進中國。最早是在南京長江流域一帶繁殖,隨著時間的變化,小龍蝦開始擴散到全國大部分地區。

其實在科學界,關於小龍蝦的起源一直存在著爭論,美洲起源說,東亞起源說,陸生說,海生說等等,眾說紛紜。

支持小龍蝦北美起源說的根據,是現在普遍認為小龍蝦自然種原產地來自美國的路易斯安娜州,並且淡水小龍蝦和海水小龍蝦很像,最關鍵的是在北美發現了一塊1億年前的小龍蝦化石。但是原產地不代表起源地,到底起源於哪裡,得靠大量的分析和證據。

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沈炎彬,是目前國內研究小龍蝦起源的權威課代表。沈老先生不僅收集了很多小龍蝦化石,還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沈老先生認為小龍蝦起源於中國東北地區,是地道的中國物種,而這麼說不是沒有根據的!

上世紀20年代,在遼寧西部凌源市發現了一塊距今1.4億年左右的淡水小龍蝦化石,學名奇異環足蝦。通過化石分析,可以看到,這塊億萬年前的奇異環足蝦和現在的小龍蝦區別很小,最大的不同就在於生殖肢。現在的小龍蝦有2對生殖肢,而古老的奇異環足蝦只有1對,除此區別外,並無其他明顯區別,也就是說,現在的小龍蝦是由古老的奇異環足蝦演化而來的。

熱河生物群

我國在多處發現小龍蝦化石,而大多集中在遼寧西部的熱河生物群。熱河生物群是距今約1.4億-2億年前,生活在東亞地區的一個古老的生物群,在這裡發現了大量的恐龍類、原始鳥類、魚類等化石,除此之外,當年震驚世界的中華龍鳥化石,也出自於此,因此,熱河生物群被譽為」20世紀全球最重要的古生物發現之一」,是世界級的化石寶庫。

在熱河生物群,就發現了大量形態各異的奇異環足蝦化石,而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小龍蝦化石,無論從數量上還是時間上,都比小龍蝦北美起源說,更有說服力。

奇異環足蝦

既然淡水小龍蝦化石最早在中國被發現,那麼這裡就留下2個問題:

1.小龍蝦是怎麼從中國傳入外界的?

沈炎彬

沈老先生作為研究小龍蝦起源的權威學者,其研究成果不僅在國內受到認同,在國外也廣受認可。關於這個問題,沈老先生和國內的一些學者給出了一種合理的解釋,即地質運動說。在漫長的地質運動中,小龍蝦通過地質變遷和火山爆發等因素,被傳播到了國外。

2.小龍蝦為什麼在中國突然消失了?

既然小龍蝦起源於中國,那麼又為什麼在上世紀30年代,是由日本重新引進中國的呢?關於這個問題,沈老先生說還需要通過更多的化石來研究。或許和恐龍為什麼突然滅絕一樣,存在著同樣的謎題。

也許正如這塊遠古的化石所展示的一樣,一隻小龍蝦正在捕捉一條狼鰭魚,而這場發生在億萬年前的畫面,卻突然被某種未知因素,瞬間定格。

相關焦點

  • 牛蛙、小龍蝦都是外來入侵物種,它們會造成本土物種的滅絕嗎?
    先說兩種常見的外來入侵物種:牛蛙和小龍蝦。我們所吃的牛蛙和小龍蝦都是人工飼養的,放到野外,它們的危害不容小覷。小龍蝦原產美洲,進入我國幾十年的時間,它繁殖快,食性廣,喜歡鑽洞,要麼破壞農田,要麼造成潰堤,鉗子還會把水稻夾斷,對農業極其不利。
  • 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小龍蝦曾上榜入侵物種名錄!但……
    中國生態環境部2日在北京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215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延伸閱讀:小龍蝦上榜入侵物種名錄!
  • 小龍蝦上榜雲南外來入侵物種 專家:靠「吃」是解決不了的
    近日,雲南發布《雲南省外來入侵物種名錄(2019版)》,這是我國首個省級外來入侵物種名錄。A festival is held in Jianli county of Central China's Hubei province to promote the delicacy of crayfish.
  • 外來物種入侵!抱歉這裡是中國 —盤點外來物種入侵失敗案例
    眾所周知,每個地方的生態系統經過成百上千年的演變,生物多樣性已經相對平衡。但如果有外來物種的侵入,入侵的外來物種可能會破壞景觀的自然性和完整性,摧毀生態系統,危害動植物多樣性,影響遺傳多樣性。南方水葫蘆泛濫但是部分外來物種在入侵中國後,被我國豐富燦爛的飲食文化所感染,變成了「瀕危物種」,今天為大家盤點3個入侵失敗的案例。
  • 外來物種入侵 十大最危險"入侵物種"盤點/圖
    外來物種入侵,中國約有450種外來入侵物種 其中大約50%是有意引進後擴散的,年損失約600億。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有哪些?警惕「外來物種入侵」。  廣西外來入侵物種數量在全國位居前列  巴西龜、福壽螺、清道夫、水葫蘆……這些在廣西常見的生物卻是外來物種。
  • 入侵物種禍害全球,本土生物打不過外來者,最重要原因長期被忽視
    本土生物打不過外來者然而你會發現一個奇怪的事兒,為什麼本地生物總是幹不過這些外來親戚。比如2016年人工養殖的俄羅斯鱘、西伯利亞鱘等外來鱘魚從庫區網箱中逃逸,對我國本土鱘魚帶來的巨大威脅,從競爭排斥到雜交帶來的基因汙染。
  • 江蘇已發現226種外來入侵物種,植物「侵略」嚴重
    現代快報訊(記者 盧河燕)美味的小龍蝦、嬌小可愛的牽牛花、五彩斑斕的巴西龜……這些可都是危險的外來入侵物種。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十年增三成
    我國已經成為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據國內媒體報導,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 ...入侵種 外來入侵物種 入侵生物 外來物種 入侵物種 蟛蜞菊 原...
    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玉米、馬鈴薯、甘薯、小菠菜、西紅柿、西瓜……其實它們開始都不是生活在我們這裡的,是被有心人引入進來,它們是「外來種」,但是到了新的環境下,它們給人類帶來許多益處,我們接納它,它便成了「合法移民」。  然而,在眾多的「外來種」中,大概有1%卻是「來者不善」。
  • 不只有小龍蝦,已有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都咋來的?
    說起外來物種入侵,多數人認為離自己特別遙遠,如果硬是要想下去,可能威脅莊稼的田裡的種子,河裡的魚,是離著自己最近的。而事實上,走出家門,火遍全國地攤夜市的小龍蝦,時不時就能看到被售賣的福壽螺,還有最近兩年剛出現的草地貪夜蛾,都是外來入侵物種的代表。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我國30%的魚類因此瀕危
    根據《澎湃新聞》6月3日的報導,根據中國生態環境部6月2日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截止到目前,中國已經發現了660多種外來入侵的物種,其中不乏我們熟悉的物種——小龍蝦。小龍蝦竟也是外來物種?
  • 同為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牛蛙、小龍蝦受追捧,有種魚卻無人問津
    大多數人對物種入侵的概念應該都不會感到特別陌生,它指的是原本在某一個地區生活的動植物,經過長時間的繁殖擴張,突破了原先所處的環境,入侵到其它的國家和地區。外來物種的普遍特點就是適應環境的能力強,繁殖能力和破壞能力也十分突出,一般情況下來說,如果一個地區突然出現了外來物種,時間一長,當地的生態環境都會遭到明顯破壞。
  • 我國660種入侵物種裡,哪些是能吃的?靠吃能解決物種入侵嗎?
    小龍蝦學名克氏原螯蝦(Procambarus clarkii),20世紀30年代進入我國,60年代食用價值被發掘,80-90年代大規模擴散,無序養殖致使大量逃逸,已對我國生態造成破壞,被列入《中國第二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小龍蝦被稱為「夜市小霸王」,但被消費者吃掉的小龍蝦,絕大部分是人工養殖的,2019年我國小龍蝦總產量達163.87萬噸,湖北省約佔一半。
  • 半月談|660多種已入侵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十年增三成
    660多種已入侵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十年增三成半月談記者 高博 吳書光 蔣成 屈凌燕 吳濤 何偉 楊靜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範圍蔓延。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 科學網—環保部:488個外來物種已入侵我國
    現在國內入侵物種有多危險?對於這個問題,國家環保部自然生態保護司生物安全管理處處長王捷的答案很無奈——情況嚴重,恢復不太樂觀。 「最近一次調查,外來入侵物種有488種。」王捷說,這個數字顯然是保守的,因為「外來入侵物種有一個潛伏期,潛伏到一定程度,會有一個大爆發大流行,這個時候大家才發現這個東西挺可怕的」。
  • 小龍蝦上榜《外來入侵物種名錄》,我們如何吃蝦才是健康安全的呢
    今日,雲南省發布了《雲南省外來入侵物種名錄》,將入侵物種分為5大類。其中,Ⅰ級惡性入侵類包括微甘菊、鳳眼藍(水葫蘆)、褐雲瑪瑙螺、小管福壽螺等。美洲大蠊(大蟑螂)、克氏原螯蝦(小龍蝦)、牛蛙等屬於Ⅱ級嚴重入侵類。其中小龍蝦,備受大家的關注。
  • 幾大入侵的外來物種,入侵中國卻被吃到不夠吃,特別是第二種!
    幾大入侵的外來物種,入侵中國卻被吃到不夠吃,特別是第二種!現在美食的崛起已經造就了很多的吃貨,現在到處都可以看到有很多的美食城,其中有很多的美食,你想吃什麼就有什麼。對於現在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經濟發展,我們中國的美食也登上了國際的舞臺,其中有一些是我們國內本土的美食,很多國外的美食家都聲稱我們中國的美食種類非常的多,而且還好吃。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氣候變化的原因,很多國家都出現了外來入侵的物種,就連我們中國都有一些外來物種入侵,但是還好的是,這些物種都被我們國家的美食家做成了一道道鮮美的美味。
  • 中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非洲大蝸牛、美國白蛾、德國小蠊、牛蛙、福壽螺、小龍蝦......近年來,這些外來入侵物種漸漸進入大眾視野。6月2日,生態環境部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 十年增三成,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
    同時,伴隨著跨境電商和國際快遞等新業態,入侵渠道更趨多樣化,造成的生態安全風險明顯增加。1660多種生物入侵我國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 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守好國門刻不容緩
    #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6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來入侵物種調查結果表明,215種外來入侵物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中48種外來入侵物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