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看高考作文40年:材料題是主流 時事熱點升溫

2020-12-11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

  原標題:大數據看高考作文40年

  1977年,中斷了十餘年的高考制度恢復。當年採取分省考試的形式,北京卷的作文題目是《我在這戰鬥的一年裡》。

  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了高考恢復40年以來,超過200道全國或地方命制的高考作文題,發現歷經變革至今,「材料題」是常客。2000年開始,傳統文化和時政熱點逐漸走上試卷。而在出題方式上,也出現了諸如半命題作文、「微寫作」的創新。

  專家指出,這意味著教育部門對於語文學科的定位發生了轉變,正在從純粹的文學科目逐漸轉變為現實性、基礎性科目,出題人的眼光在移向當代,從更高的格局引領學生心智更加健全發展。

  24 44

  連續十年出現 材料題是主流

  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高考40年來,全國卷一共44套試題中,一共有24套試題使用了材料作文的形式,佔比約55%;高考40年來,各地自主命題192套,其中有75套為材料作文,佔比近40%。

  記者發現,材料作文最早興起於上世紀80年代,1980年,要求考生們讀《畫蛋》,寫一篇讀後感。隨後,材料作文頻繁出現在高考試卷上。從1999年至2009年,全國卷均為材料作文,掀起材料作文新高潮。

  案例:1995年全國卷:給出閱讀材料寓言詩《鳥的評說》,要求任選寓言詩中的兩種鳥,展開想像,以《××與××的對話》為題,寫一個200字左右的對話片斷。

  2013年福建高考卷:要求根據顧城的《憂天》作文。

  分析:學而思網校高考研究中心向歐分析,材料作文是「主流」,體現出對學生綜合能力的關注。「漢語是母語,讀得多才有可能寫得好」,而這兩者存在相互制約的關係,這一考試形式能夠同步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和「輸出」的表達能力。

  北京市教委校園促進項目中學組特聘專家、新東方集團培訓師及語文項目創建主管楊洋分析,「命題作文範圍比較大,寫作的難度係數較大,評分的要求也會更高」。

  他解釋說,而材料作文能夠讓學生在一個框架內進行創作,更有利於進行比較,因此是更為「主流的選擇」,「畢竟高考要在尊重命題的合理性基礎上,照顧到學生的發揮和創新」。

  12 18

  北京卷連續三年考傳統文化

  在材料命題中,除了勵志、寓言故事外,還有另外一個趨勢,即國學和傳統文化,以古人智慧而觀今的作文題目越來越多。

  1982年,考生被要求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題作文。2003年的全國卷選取了《韓非子》中的一則寓言、2004年湖北卷選取了唐朝劉禹錫的《昏鏡詞》等等。

  除此之外,近年來,傳統文化更多見諸於卷面。據不完全統計,近40年來至少出現過14次,其形式包括古詩文、諺語、地方民俗等,進入新世紀以來,傳統文化內容出現的更加「頻繁」,18年來出現過12次。僅北京卷也在2014年至2016年,以老規矩、民族英雄、老腔等為題目要求行文。

  案例:2005年湖北卷:使用了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一段文字。

  2009年上海卷:以「板橋體」做材料。

  2016年北京卷:「老腔」。

  分析:「傳統文化是越來越熱的點」,楊洋說,近年來高考作文很關注考察這方面的內容,關注的是考生對熱點事件進行恰當合理的思考這一核心能力。例如2014年北京作文題目「老規矩」,直接考察的就是如何認識傳統文化的重要性,「要重禮儀、積累經驗、有更好的儀態等等」,而到了2016年的「老腔」,是考察如何讓傳統文化保持生命力。

  他認為,近年來的考察更加傾向於圍繞傳統文化領域的社會熱點命題,其實是對教師教學的考驗。當嘗試做好語文教學時,要讓學生能夠把眼光移向當代。如今體現出語文學科的純文學性在下降,這裡的「下降」其實是個褒義詞,因為好的人文教育是關注學生,關注現實的教育。

  12年

  2006年後時事熱點年年考

  近年來,高考作文不乏接地氣兒的熱點話題。其實,1986年的高考作文題《樹木、森林、氣候》涉及了環保領域,就曾讓人眼前一亮。

  2006年全國卷作文題為「中國的人讀書的人越來越少」,隨後關注社會時事熱點成為一大趨勢,至今連續12年出現在每年的作文題目中。

  記者發現,相比全國卷,各地自主命題時,更傾向於以社會熱點為切入點。2008年,汶川地震出現在地方卷中,也一度激發了高考作文與社會熱點相結合的潮流。隨後,社會熱詞「範兒」、「京罵」、「名人代言」、「高考30年」等,均成為高考作文題。

  其中,2011年作文卷中的社會熱點較多,涉及歌手第一句話由「大家好,我來了」變為「謝謝大家,你們來了」;桌球賽中國奪冠;中國崛起三個話題。而在2015年,全國卷1和江西卷還出現了「女兒舉報父親」的「撞題」。

  案例:2008年全國卷I:使用社會熱點材料「汶川地震救災」

  2009年江西卷:使用圓明園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銅像流拍作為材料

  分析:楊洋和向歐都認為,這體現出了命題對於語文學科定位的轉變。「現在語文整體的地位已經凸現出來了」,向歐說,如今已經形成了「語文是所有學科的基礎」的共識,任何科目的理解都是建立在語文能力過關的基礎之上的,而不僅僅是培養文學素養。

  另外,使用時政社會熱點做材料的題目,通常要求寫作議論文,這種文體相對於文學性的考察,更關注邏輯性。考慮到如今文理分科的大背景,向歐認為,這是對於理科生的平衡,「議論文比較重視邏輯關係。」

  8年

  文體題目持續「標新立異」

  縱觀40年來的高考作文題,不乏創新之舉。比如,看圖寫作,其實早在1983年當時的作文題便是「以圖說話」,要求根據漫畫《這下面沒有水,再換個地方挖》寫作。

  據不完全統計,40年以來,全國卷至少有4年出現了漫畫作文,其中,1996年的全國卷中,給出了《給六指做整形手術》和《截錯了》兩幅漫畫,要求學生以「我更喜歡漫畫《__》」為題,寫一篇議論文,可謂是半命題作文的「鼻祖」。記者梳理發現,1996年至今,至少有8個年份的作文題目使用了半命題、漫畫或者新事物、新提法作為材料。

  此外,2005年的重慶高考作文題中,出現了大作文和小作文兩道題。多選,由此成為了高考作文命題的一種新方式。2014年起,北京高考作文也引入了這一形式,並擴充為微作文「三選一」,大作文「二選一」,以增加學生的自主選擇和發揮餘地。

  案例:2009年湖北卷:「站在__門口」

  2013年天津卷:「__而知之」

  2006年福建卷:1、諸葛亮借箭未滿十萬支;2、戈多來了;3、留下一點空白,三選一

  分析:不少當年看起來「怪異」的題目,還在多年後以「新瓶裝舊酒」的形式出現。向歐舉例說,2014年天津卷中「智慧晶片」的題目,與1999年「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的材料作文就有異曲同工之處,「當年的話題放到現在看都不太過時」,她認為,其實這既是一種「萬用話題」的傳承,又是選拔人才方面,更加看重對於社會中的新鮮事物的感想。

  高考作文題演變時間軸

  1977年 中斷了十餘年的高考制度恢復。當年採取分省考試的形式,北京卷的作文題目是《我在這戰鬥的一年裡》。

  1978年-1984年 各省份開始統一採用全國卷考試,將《速度問題是一個政治問題》縮寫成一篇五百至六百字的短文、寫作達·文西故事《畫蛋》讀後感、使用古詩詞和漫畫等都曾成為高考作文的命題材料。

  1985年-2014年 上海市1985年率先試點高考分省自主命題後,全國前後共有16個省份嘗試全部或部分科目自主命題。

  隨之帶來的不僅是高考作文材料的豐富,寫作文體也出現了議論文、書信、記敘文、說明文、發言稿、對話等至少6種。

  2015年-2017年 自主命題省份減少,全國縮減到9套題。到了明年山東省使用全國卷之後,將只剩下8套試卷。

  畢業仍看不懂的作文題

  2005年湖南卷:「跑」

  2006年江西卷:燕子減肥

  2007年安徽卷:提籃春光看媽媽

  2012年安徽卷:梯子不用時請橫著放

  2013年江蘇卷:探險者與蝴蝶

  2015年山東卷:「絲瓜藤和肉豆須」

  2015年安徽卷:「蝴蝶是否有顏色」

相關焦點

  • 大數據看高考作文40年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當年採取分省考試的形式,北京卷的作文題目是《我在這戰鬥的一年裡》。  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了高考恢復40年以來,超過200道全國或地方命制的高考作文題,發現歷經變革至今,「材料題」是常客。2000年開始,傳統文化和時政熱點逐漸走上試卷。而在出題方式上,也出現了諸如半命題作文、「微寫作」的創新。
  • 2018年高考作文素材:高考時事熱點——工匠精神
    2018年高考作文素材:高考時事熱點——工匠精神 2018-05-17 20:26 來源:新東方網編輯整理 作者:
  • 【免費贈送】2019時事熱點梳理 | 作文素材、面試必備
    ◆   ◆   ◆ 為什麼要了解「窗外事」 創知路時事熱點大事記,即創知路時事熱點梳理,本質上是一物兩用,它既是高考作文素材集錦,也是強基綜評面試備考資料
  • 2017年時事新聞作文素材及評論? 2017高考作文素材整理
    2017年時事新聞作文素材及評論? 2017高考作文素材整理相信大家都發現了,最近幾年的高考作文都是圍繞著時事熱點而出題的,小編整理了一些2017年時事新聞,希望能對大家的高考作文提供素材,供大家參考。
  • 數讀「陝西高考作文近十年高頻詞」|高考大數據
    這屆高三考生解鎖了高考延期、雲上網課、宅家自學、看直播複習等技能,當人生大考遇上疫情大考,真正是「壓力山大」,每天都過得好焦慮…… ?他們關心的有哪些不一樣?@城事智庫帶你數讀史上最「不平凡」高考年!人工智慧專業是2019年新增的熱門專業。隨著數據的發展,AI是未來的趨勢,各高校開始新增「新工科」專業,這其中就包含人工智慧、大數據與智能製造等,已逐漸成為高校培養人才的新方向,此排行數據更符合當下趨勢。02 疫情後高考,變化知多少?在新冠病毒的衝擊下,2020年高考罕見地延期一個月,調整至7月7日、8日舉行。高考雖推後,夢想不延遲。
  • 江蘇|高考作文怎麼寫?立意就在材料裡,2個寫作方向是主流!
    2019年高考語文學科結束了,高考作文最吸引眼球,網上對於高考作文的各種分析文章鋪天蓋地,筆者也來湊湊熱鬧,說說江蘇高考作文寫作思路,希望以此拋磚引玉。今年江蘇高考作文,保持了江蘇一貫的調性,在哲理上做文章,著眼於一個理字,把理說透,就是一篇好作文。
  • 2020年高考作文命題熱點,這4個主題考前必須看一眼
    距離高考只剩下5天了,每年高考,關注度最高的莫過於作文了,今年高考作文會有哪些走向呢?最近許多重點高中、教培機構也紛紛邀約專家進行預測。為此,我們也邀請了專家,對今年高考作文的選題重點進行梳理。對於高考作文來講,首先我們得明白它的出發點,或者說基於什麼指導思想來出。無疑,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已經成為本輪課程改革的指揮棒。
  • 關注時事熱點理性思辨2020重慶高考作文如何拿高分?專家為你劃重點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7日17時20分訊(記者 周曉雪 李華僑)今(7)日是全國高考首日,隨著第一科語文考試結束,2020年重慶高考語文作文題目揭曉,今年的作文題也成為熱議的重點(見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此前報導>>>《2020年重慶高考作文題揭曉以「青年共創未來」為主題寫一篇演講稿》
  • 時事熱點:2020年上海中考作文題目出爐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網易發布:時事熱點:2020年上海中考作文題目出爐,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20寧夏事業單位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事業單位微信公眾號(nxsyks),寧夏事業單位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 6027571,微信號:ht18295188220   2020年上海中考於6月27日開考。由於疫情影響,今年的上海中考時間延後了近兩周,也調整為了首次在高考前舉行。
  • 2010年高考作文熱點時事素材及備考重點
    每年3—5月份,是各省區考試說明新鮮出爐的時間,也是高考作文考試熱點基本確定的時間,這個時候,各個省區的命題專家會集中到一起,共同商討本年度的各個學科的命題思路和方向,也會在5月初確定本年度的各科高考試題。而對於語文命題專家而言,最大的難點是對高考作文試題的命制。
  • 試題糅合時事熱點 高考複習也需關注抗疫生動素材
    高考延期,廣大高三學子不僅在全力備戰高考,而且也在與全國人民一道共同抗疫。疫情引發的種種社會熱點,尤其是眾志成城抗擊疫情中湧現出的可歌可泣事跡,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高考複習「素材」,且融會於各個學科之中。
  • 關注2020年高考丨劃重點!這些時事熱點高考生得關注
    但每年的高考試卷中都會出現一些與時事相關的題目,尤其是在文科綜合以及作文題目上。所以,你既要專心讀書,也要「聞窗外事」。那今年有哪些時事熱點值得大家來關注呢?拿好你的筆記本,南山中學和綿陽中學實驗學校的老師來「劃重點」了!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新冠疫情、扶貧攻堅、《民法典》頒布等,滿滿都是考點!
  • 2020年,我為什麼放棄了時事熱點寫作?
    之所以寫這篇作文,是前些時候寫了一篇作文,裡面有關時事熱點寫作的,令我想起以往的自己。題目要分兩個方面來談,第一:什麼是時事熱點寫作;第二:我為什麼會放棄時事熱點寫作。前者略說,後者詳寫。下文我會逐一解答。
  • 《意林》被稱為2013年"最有價值的高考作文參考書"
    記者從其它渠道也了解到,目前的考生市場一直是商家的必爭之地,各類考題押題書籍層出不窮,而今年的高考作文命中的卻是一本《意林》雜誌,它分別命中了全國卷,以及遼寧、上海、山東、湖南、湖北、江西、江蘇等八個省市的高考作文題!一本只有4元錢的小小雜誌,如何在2013年的高考作文中爆發了這麼大的威力呢?
  • 時事熱點:浙江滿分作文閱卷組長被舉報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北晚新視覺發布:時事熱點:浙江滿分作文閱卷組長被舉報,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參與閱卷老師稱,其從浙大退休,擔任閱卷大組組長已有20年。2018年3月,陳建新在一講座中強調,作文要重視真情實感,反對矯揉造作。而8月8日,退休媒體人李未熟實名舉報其「既做教練,又當裁判」。接近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的人士稱,收到舉報,會進行了解。
  • 2020屆高考作文指導系列之三十:時事類素材運用技法例析
    高中生議論文中,普遍性存在著「兩多兩少」現象:古人多,今人少;名人軼事多,熱點事件少。形成此種現象的原因,一是高中生的閱讀視野狹窄,終日掙扎於書山題海中,極少有時間關注身邊正在發生的各類社會熱點事件;二是即使偶爾知曉了某些社會熱點,也未能對其進行更為深刻的思考。故而,絕大多數的高中生議論文,鮮有緊扣社會熱點的時事類素材,更鮮有緊扣時事素材而展開的深入解析。
  • 高考語文,傳統文化+時事熱點,這樣備考作文,衝刺高分更有把握
    作文考的是綜合能力。豐厚積累的前提下,備考過程中要學會分析,更要學會綜合。具體就是,嘗試著多個主題一起寫,或者至少,論據要嘗試多角度來用。這樣的做法,表面的好處是省時高效,深層的好處,是加大思維訓練的強度,臨考更有效。
  • 恢復高考40周年:從高考作文題目看中國40年的變遷
    中國教育在線訊 40次高考,數十套作文題,細究其根,大多與時代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緊緊纏繞。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高考重啟,八十年代的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到九十年代的中國進一步大刀闊斧搞建設,進入二十一世紀,高考作文命題更加開放、自由,從社會層面轉移到精神世界。
  • 北京三年高考作文題均出自北京大學時事
    昨天北京的高考作文題「愛迪生看手機」選自今年5月15日楊振寧與莫言在北京大學[微博]展開的一場名為「科學與文學的對話」。記者發現,近幾年的高考作文題已經有三年均和北大相關。   楊振寧和莫言對話成高考作文題   「作文題目是什麼?」昨天上午,2013年高考正式拉開大幕。
  • 09高考英語最新時事熱點作文預測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寫作>中小學英語作文>正文09高考英語最新時事熱點作文預測 2013-01-10 13:53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