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為了孩子的成長,請家長不要再做這5件事

2020-08-25 成長說



清華附小校長、特級教師竇桂梅,有著十幾年的班主任工作經驗,雖然當了校長,但是並沒有離開熱愛的講臺,更多的時候還是活躍在課堂中,為了可愛的學生們進行著不斷的研究。在家校共育這件事上,家長不該做什麼,以及學校建議家長們做什麼,這些是她給大家分享的幾個故事。



01

不要剝奪孩子的周末時光


第一個故事還是蠻有意思的。一位老師在聽一節美術課的時候發現一個小男孩並沒有在畫畫兒,而是在寫作業。


這位老師馬上問他:「你怎麼不畫畫呢?作業等到你回家再寫不行嗎?」這個六年級的學生說:「我回家2天,我媽媽給我報了3個班。一個是奧數,一個是作文,還有一個是單簧管。」


老師又問:「那你不是還有半天時間嗎?」大家猜猜他是怎麼回答的?他說:「這得由我媽媽決定。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知道了孩子們在周末到底做了什麼事情,有沒有他自己最想做的事情。而這樣的周末結束後,我們再看看周一孩子們的狀態?大部分孩子們是帶著滿臉的疲憊與倦怠開始他們新一周的校園生活的。


難道這都是學校單方面給的壓力嗎?我想,這是值得我們所有人反思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到底該怎麼辦?到底該怎麼安排孩子們的周末時光呢?



02

不要過分幹涉孩子的興趣和選擇


我要說的第二個故事與戲劇有關。清華附小在主題教學方面一直在不斷嘗試將各種優勢資源進行整合,其中,「1+X」課程的一個傳統就是每年一次的戲劇展演,它要求全校每個班級都要參與進來,各班家長可按照個人意願自行選擇是否參與。


有這樣一位忙碌的爸爸,百忙之中好不容易來到了學校,可是排練進行到一半的時候他就提前退場了。究其原因是他的孩子演了一塊一動不動甚至連一句臺詞都沒有大石頭。


事後,他給班主任發了一個簡訊,簡訊的內容是憑什麼讓我的孩子扮演大石頭?老師回復他說:「這是您孩子自己選擇的。」聽到這個答案,他突然間有一點緩和。


但是仍然和班主任溝通:「雖然是自己選擇的,但是難道我的孩子就只適合做一塊連句臺詞都沒有的大石頭嗎?難道不能做別的嗎?老師您不能給他多點臺詞,不能扮演主角,能不能扮演配角?」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再三與其溝通。


沒想到孩子回家後聽到了父母之間的對話。第二天上學的時候孩子將下面的這些話轉述給老師,「兒子你怎麼那麼沒出息,你怎麼偏偏選擇一個大石頭?老師既然說自願選擇,你怎麼不選點好的?你爸爸當年可是班長!一直是班級最優秀的!你一個男孩選一個大石頭,還拿一個剪子剪紙,這將來還有什麼大出息?


老師聽完後心情非常複雜。難道選擇一塊安靜的石頭,在一旁默默地觀察別人演出,分享別人的精彩不是一件值得稱道的事情嗎?難道剪紙就不可以是一個男孩的愛好嗎?



03

不要錯過了孩子的成長


第三個故事起源於一首詩。詩是這樣寫到的:


每次,聽到你下班回家的腳步,


我的心就像好不容易完成了一幅拼圖。


爸爸,我們這個家是一塊拼圖也不能少的。


第一次讀這首詩的時候我特別感動,我想起我們的學生裡寫出了類似的日記。三(2)班的一個學生這樣在日記中寫到:我的爸爸工作非常繁忙,經常半個月都看不到他的一個影子。好不容易他不用上班了,可是也總是三更半夜才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媽媽安慰我說他在我的臉上親了一下,但是我並沒有感受到。


終於等到我生日那天,他告訴我今天一定陪我過生日,我聽後特別開心,想著終於可以和爸爸一起過一個生日了,我一定和他說說自己的心裡話,告訴他我有多想他。可是過了沒多久他就給媽媽發簡訊說今天他們要開討論會,可能要晚回來一會兒。我就等啊等啊,可是爸爸還是沒回來。後來我實在太困了,等著等著就睡著了。前兩天的音樂課上,老師領我們唱《爸爸去哪兒》的主題曲。


唱的時候我一直在想,雖然我爸爸不是明星,但是我特別想向電視臺申請一下,讓我爸爸也參加《爸爸去哪裡》這個節目。這樣,我的爸爸就可以不用工作,不受任何幹擾地和我一起生活一段時間,讓我享受和爸爸生活的幸福時光。


這就是我要講的第三個故事,希望我們大家一起想想,現在的家長真的不容易啊,他們都在忙什麼呢?有什麼事情比孩子的成長還重要呢?



04

不要將教育的責任都轉嫁到老師身上


我要講的第四個故事和年輕教師有關。我們學校有一位比較年輕的一年級老師,她們班的孩子剛上學,家長們都相當謹慎,由此產生的各種問題需求特別多。


其中一個要求就是要她把所有孩子的情況都跟各自的家長敘述一遍。因為老師白天不能打電話,所以她只能在晚上一一與各位家長溝通,每次一打起來就要打個一小時左右。粗略算下來,如果一個班40個學生的話,這位老師的工作量是多少呢?她至少要打四十小時的電話。


所以在一次家長會上,這個班的副班主任說話了:「這個老師才23周歲,請各位家長想一想,你們23周歲的時候在做什麼?現在的爸爸媽媽你們在做什麼?大家能不能給予班主任一些關懷與體諒?


這難道不是教育的困惑嗎?難道教育僅僅是老師的責任嗎?家長難道可以將所有的責任都轉嫁到我們的老師身上嗎?我認為這些都應該引起我們所有人的反思。



05

不要因為愛讓孩子失去了自我


下面我要講的最後一個故事也許有點極端,但是確實發生過。這個孩子每天早上是不來上學的,因為他要睡到自然醒。自然醒的概念是什麼呢?家長給出的答案是八點半到九點半之間。可是學校的時間安排是早上八點正式上課。


無奈之下,班主任只得和家長坐下來談一談。誰曾想,家長的態度也很明確:之前的晨誦不會參加,讓孩子睡覺是家長的權利,但是如果孩子落課則是老師的錯誤。談話並沒有起到作用,這樣的情況一直延續了一個學期。


在這中間,這個小朋友還曾經遇到過這樣一件事情。在我們的趣味運動會上,上場以前家長拿著水瓶,讓他喝口水再去。孩子因為怕耽誤班裡的比賽成績,並不想這樣做。在家長再三地要求下,孩子無助地哭了。因為他不知道該往前跑,還是聽家長的話喝水。


後 記


「作為校長,我每天都會遇到上千萬的家長們——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們。我一直在想,我們怎麼做更好呢?」


竇校長向家長們提出了三點建議:


第一點,我特別希望我們的家長並不是要配合學校,而是我們共同來營造或者共同去達成一種人成長的基本價值觀。


第二點,我特別拜託我們的家長和學校不是甲乙方的關係,也不是敵我矛盾,我們的關係應該是去共同地完成一些任務。當然這裡所說的任務並不是所有的學校任務。需要完成什麼呢?我想我們可以一起來豐富學校的課程內容——把世界帶進教室。


最後一點,我想說的是,我特別懇請我的家長們,教育不是學校一方的事,我們應該共同有公益的情懷。我自己深深地覺得,我們這個社會不僅需要學校給你什麼,社會給你什麼,而是你應該感受到並擁有一份責任和使命,讓我們一起承擔這樣的情誼或者情懷。

- END -

來源:校長傳媒。

相關焦點

  •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拜託了,為了孩子,不要再做這5件事
    雖然現在我當了校長,但是我並沒有離開我熱愛的講臺。更多的時候我還是活躍在課堂中,為了我可愛的學生們在進行著不斷的研究。在研究的過程中,我越來越發現教育的問題太多了,今天我想談談家校之間,家長不該做什麼,以及學校建議家長們做什麼,我想和大家分享以下5個故事。
  •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學校最不希望家長做的5件事
    大家對清華附小竇校長應該不陌生了,她站在一個小學校長的角度去訴說了當下一些家長的問題。小莉想,有些家長可能意識到了這樣做是不好的,卻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例如周末帶著孩子上興趣班,或者在老師面前忍不住要打聽自己孩子的表現……其實,小莉認為,有些事情並不是完全不能做,而是要注意尺度。多留給孩子一些空間,多留給老師一些空間,也給自己留一些成長的空間。家長,也是需要成長的。
  • 清華附小校長講故事:為了孩子,不要再做這5件事
    今天我想談談家校之間,家長不該做什麼,以及學校建議家長們做什麼?我想和大家分享以下5個故事。清華附小在主題教學方面一直在不斷嘗試將各種優勢資源進行整合,其中,「1+X」課程的一個傳統就是每年一次的戲劇展演,它要求全校每個班級都要參與進來,各班家長可按照個人意願自行選擇是否參與。
  •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直言:孩子語文學不好,別的是學不通的
    身為數學泰鬥、復旦大學校長的蘇步青說道:「如果允許復旦大學單獨招生考試,我的意見是第一堂課就考語文,考後就批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課就不要考了。」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在演講中,對蘇步青這句話表示贊同,竇桂梅更是直言: 「孩子語文學不好,別的是學不通的。」
  •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想要孩子學好語文,從小掌握這2個核心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在演講時也引用了蘇步青校長的話:「語文你都不行,別的是學不通的」。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之前是一名語文特級老師,被評為「建國六十年來從課堂走出來的教育專家」。在如何引導孩子學好語文這方面,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幾十年的課堂實踐經驗。
  •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我的第一身份是教師
    2020-09-14 07:47:12 來源:央視網央視網消息:9月7日,清華附小2200餘名學生已全部開學。在學校門口,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對每一個進入學校的學生豎起大拇指,並和學生們擁抱。不少孩子們開心地和校長對起了大拇指,有的孩子現場送給竇桂梅自己畫的畫、書和信。
  •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我的第一身份是教師」
    央視網消息:9月7日,清華附小2200餘名學生已全部開學。在學校門口,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對每一個進入學校的學生豎起大拇指,並和學生們擁抱。不少孩子們開心地和校長對起了大拇指,有的孩子現場送給竇桂梅自己畫的畫、書和信。
  •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我的第一身份是教師」
    央視網消息:9月7日,清華附小2200餘名學生已全部開學。在學校門口,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對每一個進入學校的學生豎起大拇指,並和學生們擁抱。不少孩子們開心地和校長對起了大拇指,有的孩子現場送給竇桂梅自己畫的畫、書和信。
  •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推薦書單:小學六年讀完這些書,將來受益匪淺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推薦書單,總結了1-6年級小學生該讀的書,對孩子們的學習和成長非常有幫助,建議各位家長幫孩子存下來,小學六年讀完這些書,將來受益匪淺。清華附小的校長竇桂梅女士曾經提出,對孩子的建議是「讀經典的書,做有根的人」以及「讓經典改變人生」,她一直提倡打造「書香校園」,重視孩子的語文教育,呼籲孩子們從小學開始多讀書、讀好書,通過閱讀來感受中華文化的力量,為將來打下基礎。那麼,小學階段的孩子應該讀哪些書呢?
  •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直言:課改後孩子語文不行,別的更是學不通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在演講中,對蘇步青這句話表示贊同,竇桂梅更是直言:「孩子語文學不好,別的是學不通的。」在成為清華附小校長之前,竇桂梅是一位有著30年教育經驗的語文特級教師,更是被評為「建國六十年從課堂走出來的教育專家」。
  •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想要孩子學好語文,從小養成這3個習慣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她也是語文特級教師,她對於語文教育有著自己的獨特的見解,談到語文教育,她提出要給學生一座田園,一座花園。田園的作用是什麼?滿足人們的基本生存和發展需求,田園在語文裡就相當於文字、詞彙、句子、段落,這是基本。
  •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
    清華附小的校長、著名的特級教師竇桂梅就曾用一句話回答了這個問題,她說:「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先放糖,無條件的愛和鼓勵父母對孩子的愛不能有任何附加條件。——樊登竇桂梅校長解釋所謂先放糖,是在孩子幼年時讓孩子感受到無條件的愛和鼓勵。孩子小時候有一個現象,明明你對他吼,他哭著依然要媽媽抱,你想過這是為什麼嗎?
  •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攜全體管理團隊和教師給學生的一封信
    疫情爆發,各種信息紛湧而至,家長們閱讀到各種疫情和防控信息,來自單位的、來自親人的、來自孩子學校的……甚至,微信裡、網絡中還有好多不實信息幹擾我們焦慮的心。然而,無論怎樣,你們指導孩子如何預防疫情時,肯定不是為了預防而預防,心中肯定清醒一件事——未來日子還要過,孩子健康成長,繼續學習之船還要航行遠方。這就要我們心中一定要有一個堅定的錨。而此刻,你是否猶豫這錨該拋向哪裡?
  •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想要孩子學好語文,要給他這兩樣東西
    文 | 小婷老師育兒觀(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清華附小的竇桂梅校長原本是一名語文老師,曾被評為「建國六十年來從課堂裡走出來的教育專家」之一,她對實踐教學尤其是如何引導孩子學好語文一直有非常獨到的見解
  •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最好的家庭教育是什麼樣的?
    如果兒子有一道題目不會做,妻子同樣喝罵他:「這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會。」無論兒子學習上的還是生活上的事情,妻子對待兒子,都是一個態度:全是差評,全是責罵。妻子認為我太溺愛孩子,理由就是,我很少給兒子壞臉色,在孩子跟前沒有樹立起絕對的霸權地位,孩子不怕我。
  •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不閱讀的孩子,是潛在的差生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的一段演講:語文你都不行,別的是學不通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語文究竟可以有多美。博爾赫斯說:天堂是一座藏書樓的樣子。閱讀,不僅是對孩子語文學習的薰陶,讓孩子直接體味母語的美和力量,更是精神上的提升。通過閱讀,我們能和古人對話,能拓寬有限的經驗,能陶冶心性,訓練思維,能不斷深刻我們的思想。
  •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推薦書單:小學讀完這些書受益匪淺(附圖)
    閱讀,不僅是對孩子語文學習的薰陶,讓孩子直接體味母語的美和力量,更是精神上的提升。特別是這幾年的高考改革,閱讀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那孩子究竟何時開始閱讀最合適呢?↑ 竇桂梅女士清華附小的校長竇桂梅女士曾經提出,對孩子的建議是「讀經典的書,做有根的人」以及「讓經典改變人生」,她一直提倡打造「書香校園」,重視孩子的語文教育,呼籲孩子們從小學開始多讀書、讀好書,通過閱讀來感受中華文化的力量,為將來打下基礎。來聽聽竇桂梅老師的看法吧!附帶的這些小學生書單都是最優質的閱讀書目,老師可以轉給家長和孩子哦!
  •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推薦書單:小學讀完這些書受益匪淺
    閱讀,不僅是對孩子語文學習的薰陶,讓孩子直接體味母語的美和力量,更是精神上的提升。特別是這幾年的高考改革,閱讀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那孩子究竟何時開始閱讀最合適呢?清華附小的校長竇桂梅女士曾經提出,對孩子的建議是「讀經典的書,做有根的人」以及「讓經典改變人生」,她一直提倡打造「書香校園」,重視孩子的語文教育,呼籲孩子們從小學開始多讀書、讀好書,通過閱讀來感受中華文化的力量,為將來打下基礎。來聽聽竇桂梅老師的看法吧!附帶的這些小學生書單都是最優質的閱讀書目,老師可以轉給家長和孩子哦!
  • 「兒童的成長是我的最高榮譽」——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教師竇桂梅
    ——題記  提起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教師竇桂梅,人們並不陌生。從主題教學到成志教育,她的粉絲遍及教育界,甚至在偏遠鄉村,都會遇到家長正用她的推薦書單給孩子網購兒童讀物……她是全國著名語文特級教師,教育學博士,但竇桂梅更願意說:我的第一身份是教師。
  •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在開學典禮上的三句話,非常值得一讀!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讓我們不忘初心,牢記成志教育使命——「為了更美好的中國」!2019-2020學年度,竇桂梅老師在清華附小開學典禮上又講了哪三句話,哪三個故事呢?親愛的您,我們一起讀一讀,創造屬於您的更美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