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期間患有先兆子癇?這五件事可以降低你患心臟病的風險!

2020-12-17 生物谷

2019年8月1日訊 /

生物谷

BIOON /——患有先兆子癇的女性一生中患心臟病的風險是同齡人的兩倍。


先兆子癇是由懷孕引發的一種嚴重疾病,開始於血壓升高和女性尿液中蛋白質的檢出。


雖然大多數病例都很輕微,但如果不及時治療,患有先兆子癇的女性可能會發展成危險的

高血壓

,損害重要器官,包括大腦、肝臟和腎臟,並可能導致癲癇和

中風


未出生嬰兒的生長也會受到影響,導致早產或死產。

圖片來源:https://cn.bing.com


在澳大利亞,每30名孕婦中就有1名被

診斷

為先兆子癇。每年有兩名澳大利亞婦女死於先兆子癇或其他

高血壓


先兆子癇的症狀和體徵通常在出生後兩個月左右消失。然而,女性一生中患

高血壓

和心臟病的風險分別是男性的四倍和兩倍。最大的風險是子癇前期後的頭十年。


然而,一項對127名有先兆子癇病史的澳大利亞女性的調查發現,只有三分之二的人意識到自己患心臟病的風險增加了,其中大多數人是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這一點的。


好消息是改變生活方式可以幫助降低心臟病的風險。如果你有子癇前期,這裡有五種方法可以改善你的心臟健康:


1. 定期進行心臟健康檢查


定期的心臟健康檢查意味著至少每五年讓醫生檢查一次你的血壓和血液膽固醇。


你的家庭醫生可以幫助監測和管理那些使你患心臟病風險更高的因素。


2. 養成有益心臟健康的飲食習慣


以心臟基金會的心臟健康飲食原則為指導,目標包括:


每天五份蔬菜和兩份水果。這似乎很多,但試著每餐都吃一些:在早餐麥片或零食中添加水果;午餐包括沙拉蔬菜;晚餐吃蔬菜炒或沙拉


全穀物和高纖維麵包和穀物。這可以包括午餐吃全麥三明治,晚餐吃糙米或全麥義大利麵


多種瘦肉蛋白來源,包括魚類和海鮮,瘦肉和家禽,豆類,堅果和種子


避免高度加工的肉類,如義大利臘腸、火腿、香腸和培根


低脂乳製品,包括原味牛奶、酸奶和奶酪。這有助於減少你的總能量攝入量


對心臟健康有益的脂肪來源,包括堅果、種子、鱷梨、橄欖以及烹調用的單不飽和脂肪和多不飽和脂肪(如橄欖油和菜籽油)含量較高的油脂


用香草和香料來調味食物,而不是用鹽


選擇水作為你的首選飲料。


遵循這些建議可以增加纖維、植物營養素和不飽和脂肪(-3和-6)的攝入量。從長遠來看,這將有助於降低

高血壓

和高膽固醇,這是心臟病的主要危險因素。

圖片來源:https://cn.bing.com


3.體力活動


有規律的體育活動有助於降低患有先兆子癇的婦女患心臟病的風險。它通過改善你的血壓、血液膽固醇和血糖(糖)水平,幫助你在分娩後達到一個健康的體重。


一項對24名近期有先兆子癇病史的女性進行的研究發現,12周的運動幹預有助於改善心臟功能指標。


做任何體育活動都比什麼都不做要好。但是,如果你最近生完孩子後又開始鍛鍊,可以和你的家庭醫生或運動生理學家或理療師談談如何開始。


澳大利亞的運動指南建議女性每周至少運動30到60分鐘。包括中等強度的活動(不會讓你喘不過氣來)或劇烈強度的活動(會讓你喘不過氣來),或者兩者兼而有之。


還建議女性每周進行兩次肌肉強化活動,如普拉提、瑜伽或包括舉重或阻力訓練在內的活動。


最後,當你坐著的時候,每30分鐘站起來動一動是很重要的。


4. 保持健康的體重


女性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到懷孕前的體重。


大約一半的孕期增重通常在產後的前六周就會消失,這是由於嬰兒的出生和胎盤以及支持懷孕所需的血液和液體的流失。


雖然剩餘的部分體重增加是為了提供母乳餵養的能量,但要想改變這一點可能要困難得多。一項針對152名女性的研究發現,68%的女性在產後12個月仍保持著懷孕時體重增加4.5公斤左右的水平。


不推薦流行飲食,尤其是在哺乳期間。通過注重健康的飲食和有規律的體育鍛鍊,女性每周減掉0.5-1公斤是合理的。


非懷孕期的腰圍是心臟健康的另一個指標,反映了你內臟周圍儲存的脂肪量。女性的最佳心臟健康目標腰圍是小於80釐米。測量你的腰圍是一個簡單的檢查,你可以在家裡做。

圖片來源:https://cn.bing.com


如果合適的話,長期目標可以是將身體質量指數(BMI)設定在"健康體重"範圍內(18.5到24.9 kg/m2),以幫助降低心臟病風險。


只要記住,BMI是一個人口水平的健康風險指標;這並不是對每個人的身體脂肪的精確測量。


5. 戒菸


每天抽一根煙的婦女患心臟病的風險是正常人的兩倍。戒菸可以使心臟病發作的風險減半。你的家庭醫生可以提供戒菸建議。在教育、知識和支持下,有先兆子癇病史的婦女可以控制自己的心臟健康。(生物谷Bioon.com)


參考資料:










相關焦點

  • 最新研究:先兆子癇可能導致晚年痴呆!
    最新研究:先兆子癇可能導致晚年痴呆! 孕期高血壓可能是先兆子癇的一個標誌,現在,新的研究表明先兆子癇也可能使女性更容易患上特定類型的痴呆症。先兆子癇給血管帶來的壓力可能會以一種促進血管性痴呆的方式影響大腦健康,而血管性痴呆是由一系列「斷斷續續」事件引起的,這些事件一個接一個地累積起來,通過損害血液流動來損害大腦。患有先兆子癇晚年容易患血管性痴呆研究人員發現,患有先兆子癇病史的女性在晚年罹患血管性痴呆的可能性比正常人高3.4倍。
  • 懷孕有助降低女性患子宮內膜癌風險
    澳大利亞科研人員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懷孕有助於降低女性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懷孕次數越多,患這種癌的風險越小,即使是中途流產,同樣有一定保護效果。澳大利亞伯格霍弗醫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分析了全球30項相關研究獲得的懷孕數據,包括近1.7萬名患有子宮內膜癌的女性和近4萬名從未患過該病的女性。
  • 先兆子癇:無形的妊娠殺手
    先兆子癇的症狀:腫脹,頭痛,視力變化等子癇前期患者伴有血壓升高,減少了對許多器官的血液供應,其中也減少了對胎盤的血液供應,這樣就剝奪了你的寶寶必需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反過來又可能引起胎盤早剝,羊水少,差增長等。先兆子癇通常發生在懷孕20周後,症狀包括腫脹,突然的體重增加,頭痛,視力變化等。
  • 女性高血壓患者可以懷孕嗎
    隨著高血壓人群的逐漸壯大,女性高血壓患者也越來越多,尤其是更年期的女性,患高血壓的人更多。高血壓是一種危險的疾病,對處於育齡期的女性來說,擔心得了高血壓以後不能懷孕,如果懷孕了,對孩子的健康是否有影響呢?
  • 這不是套路,孕期服用維生素,竟可以降低兒童自閉症75%的風險!
    一項針對以色列4.5萬多名兒童的新研究發現,母親在懷孕期間服用多種維生素或葉酸補充劑,她們的孩子患孤獨症的機率大大降低,而那些母親沒有服用這些補充劑的孩子患自閉症的風險更大。研究人員收集了給準媽媽們開的產前維生素的資料庫記錄。
  • 孕期補充葉酸,你需要了解的這些事
    2.減少其他缺陷除了可以減少神經系統的缺陷,葉酸對於降低胎兒其他類型的缺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葉酸可以降低胎兒體表嚴重缺陷的發生機率,特別是能減少先天性心臟病和唇顎裂的發生。4.預防孕婦先兆子癇的發生患有高血壓和蛋白尿的孕婦在懷孕的24周以後容易出現先兆子癇,葉酸所含有的各種維生素能減少先兆子癇發生的可能性。二、 葉酸的服用方法2007年,中國的營養學會提出,在備孕期間,育齡期婦女每天補充400微克葉酸。
  • 孕期高血壓,竟會增加子女患多動症/自閉症等精神疾病風險?
    近日,來自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研究人員對孕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與後代精神疾病之間的相關性展開了詳細研究,發現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及其嚴重程度會增加後代患有任何兒童精神疾病的風險,且孕婦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以及超重/肥胖能加重該風險。
  • 懷孕有時真的要命?是的!
    但懷孕是幸福的,也是辛苦的,Nicole在7月1日發布了一段視頻,名叫「我懷孕期間最糟糕的事!」。「情緒變化就像過山車,上一秒還好好的,下一秒就無緣無故大哭。」「根本睡不著,只能坐著待上四、五個小時,不然就感覺食物要從喉嚨湧上來。」
  • 孕期高血壓或孕期先兆子癇
    有人認為,早期對胎兒進行遺傳做圖,是一個可以早期診斷胎兒的好方法。如果您的母親或是您老公的母親在懷你們時有孕期先兆子癇,那麼您懷孕發生先兆子癇的可能性就相對較大。  隨著研究的進展,我們發現,該病也與其他因素也有關,如營養不良,缺乏維生素C,維生素E,鈣。對於孕期患有先兆子癇的女性,體內甘油三酸酯的水平也更容易偏高,其主要因為飲食中含有較多的糖。
  • 研究揭示孕期攝入高劑量葉酸會增加患高血壓的風險
    2020年5月11日訊/生物谷BIOON/---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從懷孕前到懷孕中期服用大劑量葉酸補充劑的女性可能會增加患潛在危險的高血壓的風險。該研究周一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雜誌《hypertension》上,旨在回答有關產前葉酸維生素補充劑安全性的問題。
  • 因胎盤變化,高齡產婦的男性後代患心臟病機率更高
    因胎盤變化,高齡產婦的男性後代患心臟病機率更高 2019-12-12 19: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懷孕32周,40歲「心大」寶媽渾然不覺!患心臟病的女性到底可以...
    根據中國心臟病婦女妊娠風險分級及分層管理,菁菁的情況屬於妊娠合併複雜先天性心臟病,妊娠風險分級為V級,孕產婦死亡和母嬰併發症發生風險極大。通常來說,該類婦女是不建議妊娠的,即使意外懷孕,孕早期也建議行人工流產終止妊娠;即使到了孕中期,也需要嚴密觀察心臟情況,病情變化隨時需終止妊娠。而菁菁竟「稀裡糊塗」就到了孕32周,沒有去任何醫院產檢,這期間萬一發生意外,大人孩子可能都有危險,想想都令人後怕!
  • 心臟健康研究稱經常吃巧克力可能會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
    據外媒報導,如果吃巧克力讓你感到內疚,一項新的研究提供了保證。根據歐洲心臟病學會的研究,經常吃這種富含多酚的食物可能會明顯降低你以後患心臟病的風險。新的研究顯示,巧克力中的有益化合物有助於保持冠狀動脈健康,新的研究建立在過去對這種食物的研究基礎上。
  • 英國女星24歲,懷孕22周卻突然「暴斃」,原因竟是:「先兆子癇」
    懷孕有風險,孕婦需謹慎前幾天有這樣一則新聞,講述的是一位英國的網紅懷孕八個月卻突然離世,肚子中的胎兒還沒有出生,就意外地喪失了小小的生命。這讓很多網友都表示惋惜之情,對於一位母親來說,她懷孕的那一刻,肚子裡的胎兒就是她最重要的事情,可是沒想到最後一屍兩命。
  • 懷孕期間感染新冠並不會導致新生兒併發症 但母親患先兆子癇機率更高
    懷孕期間感染新冠並不會導致新生兒併發症 但母親患先兆子癇機率更高  Emma Chou • 2020-09-24 10:18
  • 心臟病吃什麼可以保養心臟
    心臟病你得多了解一下了,健康的護理身體這是非常的重要的為了。如果不能及時有效的保養身體,肯定是不利於健康的。近年來,心臟病患者在不斷增加,人們也開始逐漸開始注意心臟問題。那麼心臟病會遺傳嗎,心臟病的早期症狀有哪些呢,心臟病吃什麼好呢,一起來看看吧。
  • 哪些因素會影響機體患心臟病的風險?
    文章中,研究人員對47.2萬年齡在40-69歲的人群進行研究發現,吸菸、糖尿病、高血壓及BMI大於25會讓男性和女性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增加;相比從不吸菸的男性而言,吸菸男性患心臟病的風險是前者的兩倍,而吸菸的女性患心臟病的風險則是不吸菸女性的三倍,這或許就讓女性處於心臟病發作的「過分危險」之中。此外,這種過度的危險還在高血壓、1型和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中被發現(與高BMI並無關聯)。
  • 多吃豆腐和異黃酮較高的食物或能降低患心臟病風險 對女性益處更多
    多吃豆腐和異黃酮較高的食物或能降低患心臟病風險 對女性益處更多  Emma Chou • 2020-03-24 18:52
  • 6個好習慣降低心臟病風險
    1月5日,一項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上的新研究顯示,如能堅持六個好習慣,可使心臟病風險降低約75%。該研究由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完成,研究人員針對7萬名女性進行了長達20年的調查。在這期間,每兩年他們會對參試者進行一次生活習慣上的評估,主要集中在動、吃、煙、酒和體重控制幾個方面。
  • 男性患心臟病風險與性激素水平相關
    2015年3月10日訊/生物谷BIOON/--為什麼男性比絕經前的女性更多地患有心臟疾病,一直以來這個問題並不清楚。目前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性激素睪酮和雌激素改變了心血管風險因子,從而增加了男性患心臟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