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亮劍3》被頂上熱搜,引來一大波吃瓜群眾。
比較悲劇的是,這部劇不是因為精彩的演繹而被誇,而是被罵上熱搜的。
網友評論鋪天蓋地,甚至還編段子惡搞。
頭部自媒體更是口誅筆伐,甚至引來一尊大神的注目。
人民日報評論懸掛告示,點名批評《亮劍3》劇情浮誇,違背歷史。
翌日,這部劇在漫天罵聲中下架停播,湖南電視臺宣布復播時間待定。
《雷霆戰將》,又名《亮劍3》徹底涼涼。
說是叫《亮劍3》,其實和老版《亮劍》劇情沒一點關係。
其實就是掛羊頭買狗肉的青春偶像劇,只不過把談戀愛的時間地點放到抗日戰爭當中罷了。
接下來,鷓鴣哨要吐槽吐槽這部雷人劇,看看到底有多麼的辣眼睛。
01.演員演技浮誇做作。
教訓部下就只會瞪眼嘶吼。聲音大不代表道理足,瞪眼睛只會把部下嚇懵逼。
行軍打仗就是兒戲,成了主角們的走秀T臺。這可是打仗,是要死人的。
抗日神劇儘管有褲襠藏雷,手撕鬼子的名場面,可起碼別家還是在打鬼子,到你這兒成了走馬觀花。
尤其是主角王雲山(張雲龍飾)衝女主拋的拋媚眼,那個色眯眯的樣子,演得分明是個流氓,哪裡有抗日名將的模樣。
02.服化道違背歷史,甚至達到了誇張的程度。
主角們塗上髮膠,弄起了永遠不會凌亂的髮型,人均乾淨整潔的軍裝愣是晃得人眼睛生疼。
戰地護士身著裙裝,化起精緻的妝容,這不是來戰場救護的,讓人誤以為是來相親的。
艱苦樸素的八路軍戰士更是住進了洋房別墅,實在是令人嘀笑皆非。
03.劇情雷人,五毛錢特效。
明明說好的戰爭戲,開場便是五毛錢特效,呼嘯的飛機,只看到模糊的身影。
主角們大方地談起戀愛,戰爭不是兒戲,更不是調情的場所。
日軍們普通話說得比中國人還遛,智商也顯得捉急。
難怪網友發出感慨,日軍花了八年才逃出中國。
看過幾集後,鷓鴣哨趕緊去重看李幼斌版《亮劍》,不由得感嘆難怪它能經久不衰,這些年不是在重播,就是在重播的路上。
在鷓鴣哨看來,老版《亮劍》有5大原因如此受觀眾的喜愛。
01.「雙李」完美契合。
在拍《亮劍》前,李幼斌就在螢屏上出現,不溫不火,實打實的老戲骨。娛樂圈定律,老戲骨默默無聞,流量小生反到眾人皆知。
你能叫得出他扮演角色的名字,卻不知道演員的姓名。你會說,哎哎,這不是那個誰嗎?可支支吾吾半天,楞是想不起他的名字。
因為壓根就不知道他的名字。
有演技的老戲骨是不會被埋沒的,多年來打磨自己的演技,只差一個機會。
李幼斌碰上李雲龍,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主角李雲龍是個泥腿子出身的八路軍團長,性如烈火,桀驁不馴,同時又有著農民式的狡猾。
這麼複雜的矛盾體又富有魅力的角色,一般人還真駕馭不了。
可李幼斌能駕馭,甚至比李雲龍還李雲龍。
李幼斌演活了李雲龍,李雲龍成就了李幼斌。
02.服化道做到對歷史的基本還原。
抗日戰爭打得很艱難,日本是工業國,中國是農業國。
經濟科技水平整整差了一個時代。
雖然不願意承認,八年抗戰,中國基本處於被動挨打的狀態。
因為什麼?落後的武器裝備,孱弱的人員素質,脆弱的後勤系統。
八路軍戰士的軍裝是這樣的!灰黑軍裝,縫縫補補,穿了又穿。
八路軍戰士的面容是這樣的!皮膚粗糙,臉龐黝黑,八路軍深入敵後作戰,不是你攆著我跑,就是我攆著你跑,飢一餐,飽一頓,風餐露宿,自然是這幅光景。
八路軍的武器裝備不僅劣勢,而且極度匱乏。
為什麼李加坡之戰,李雲龍給旅長跪下啦?
因為有仗打,還有裝備撿!
李雲龍好不容易搶了一個騎兵營的馬匹裝備,被旅長勒令留下一個連的裝備,剩下全部上交。
一個營變一個連,擱誰誰心疼啊!
要是八路軍自己有生產能力,旅長也犯不著拿官級來敲詐部下裝備。
一個字,就是窮!
03.老戲骨傾情演繹,群演超預期發揮。
有老戲骨的加盟,影視劇的整體水準有了保證。
何政軍、張光北、王全有、由力等等老戲骨演活了一個個配角,貢獻了一個個膾炙人口的鮮活人物。
獨立團政委趙剛(何政軍飾),白面書生,看似弱不禁風,實則槍法精準。李雲龍搭檔的歷屆政委中,是最合得來的一個。
兩人慘烈戰爭中的戰友情更是令人動容。
晉綏軍358團團長楚雲飛(張光北飾),職業軍人,校長門生,前途坦蕩。他不像那時國民黨軍官大部分腐敗和不作為,是個有著高超軍事水平的愛國軍人。
同時也是李雲龍的一生之敵,英雄惜英雄,不禁令人感嘆,既生瑜,何生亮!
這樣的老戲骨如數家珍,群演的發揮更是出彩,令人耳目一新。
天王老子陳賡旅長,據說是缺人,臨時讓副導演頂替,沒想到效果出奇。
貢獻了旅長大於李雲龍大於天王老子的梗,成為網友玩壞的梗。
戰士王喜奎,視死如歸的勇氣讓人動容。
戰士王有勝,從挨打哭泣轉變為露出副志得意滿的笑容,這哪裡是群演的水準!
04.同時代的另類抗日劇,意識超前。
套用郭德綱的話,全靠同行襯託。
抗日題材的電視劇在《亮劍》播出前,就已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來。
然而兩者儼然不是同個檔次的,
普通抗日劇刻意抬高抗日戰士的武力值,有些甚至打造成超級戰士。
手撕鬼子,能讓子彈轉彎的槍鬥術,以及僅僅用手雷就能擊落飛機。
在塑造日軍對手方面則是極盡貶低,人物臉譜化。
劇中鬼子中國話說得比日本人還溜,一邊倒地刻畫鬼子窮兇極惡與愚蠢之極。
編劇和導演似乎忘了日軍也是人,也有家國情懷,也有七情六慾。
05年,老版《亮劍》橫空出世,吊打各類抗日神劇。
裡邊的鬼子全部採用日語對話,武器裝備拉開八路軍一個檔次不說,戰術素養與戰鬥意志一點都不比八路軍戰士差。
李雲龍等軍人一路走來不是一帆風順,全程戲耍鬼子。
他們失去過戰友,也親眼目睹親人死在眼前。
會因為目睹戰友犧牲而哭泣,會因為殲滅敵人而大笑。
這才是有血有肉的抗日先烈們。
每每到結尾,鷓鴣哨都戀戀不捨,發表下一些感慨。
這是一個娛樂至死的年代,出品方這樣拍全然是為了博取眼球,流量創造利益。
導演和出品方似乎忘了時代變了,觀眾的品味相較於前,大大提高了。
粗製濫造和虛假賣弄的劇會越來越少,這對於電影市場是個福音。
青少年正是懵懂的年紀,看了這樣的劇。他們會誤解這段歷史,造成先輩邊談戀愛邊抗日的奇葩印象。
這無異於是抗日英烈們的大不敬。
戲說不是胡說,改編不是亂編。好好拍戲不作妖,網友們也不會無辜謾罵。
網絡上有句盛傳的流行語,將軍墳前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
萬家燈火徹夜生輝,是因為有無數人在前邊負重前行。
如今的盛世正如他們所願。
我們過上如此安寧富足的生活,應該時刻銘記先輩的犧牲與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