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掌楸,提到它,好多杭州人都說曉得,「不就是馬褂木嗎?」
對,它的名氣,幾乎都是葉子帶來的。它的一片片小葉子,就像一件件小馬褂。不管哪個小朋友,往樹底下一站,都是一臉萌萌的,「呀,樹上好多小衣服啊。」
只是,很少有人關注過,它不但葉子好看,花開起來也好看!
這兩天,杭州植物園的分類區、百草園、靈峰三岔口,都能看到鵝掌楸正在開的花,黃綠色的花朵開滿樹枝。
鵝掌楸的英文名字是「Chinese Tulip Tree」,譯成中文,就是「中國的鬱金香樹」。
為啥要叫「中國的鬱金香」?因為它的花,像鬱金香,又像蓮花燈。
四、五月份,鵝掌楸含苞,形同才出水的綠色小荷尖,小巧而別致。花瓣初開時是綠色的,形似鬱金香。後來慢慢有點綠中透黃,變得頗具金屬質感。
尤其當陽光透過樹葉,灑進綠碗之中,整個花冠都被點亮了,裡面影影綽綽的花蕊,看起來猶如盛滿了碧玉瓊漿,讓人陶醉!
遠古走來的「小姐妹」
鵝掌楸為古老的遺植物,在日本、格陵蘭、義大利和法國的白堊紀地層中均發現化石,到新生代第三紀本屬尚有10餘種,廣布於北半球溫帶地區,到第四紀冰期才大部分絕滅,現僅殘存鵝掌揪和北美鵝掌楸兩種,成為東亞與北美洲際間斷分布的典型實例,對古植物學系統學有重要科研價值。
鵝掌楸因屢遭濫伐,在其主要分布區已漸稀少。而且鵝掌楸是異花授粉種類。但有孤雌生殖現象,雌蕊往往在含苞欲放時即已成熟,開花時,柱頭已枯黃,失去授粉能力,在未授精的情況下,雌蕊雖能繼續發育,但種子生命弱,故發芽率低,是瀕危樹種之一。
鵝掌楸屬現存有兩個種。一個種是分布在我國的鵝掌楸,另一個是分布在北美洲的北美鵝掌楸。
我國的鵝掌楸
北美鵝掌楸
1963年,南京林業大學己故的葉培忠教授首次開展了鵝掌楸屬種間雜交育種試驗,並成功獲得了鵝掌楸屬的種間人工雜交種——雜交鵝掌楸。
雜交鵝掌楸
從葉子上看,雜交鵝掌楸的葉子和鵝掌楸很像,北美鵝掌楸葉子為鵝掌型,更扁圓胖一些。
雜交鵝掌楸的花和葉子
從花型上看,鵝掌楸和雜交鵝掌楸都是像鬱金香一樣杯狀的,北美鵝掌楸則花瓣向外撐開,花瓣頂端有點翻卷。
鵝掌楸的花朵
從花色上看,鵝掌楸花朵顏色偏綠,縱使到後期,也是綠中透點黃,色差不大;北美鵝掌楸也是偏綠,但花瓣內側靠近基部的地方,有整片的黃色色塊;而雜交鵝掌楸,顏色最為鮮豔,偏向橙黃色,花瓣偏上部一點地方,有大塊金黃顏色,看起來華貴大氣。
馬路邊的鵝掌楸可能很少開花
想看的話就去杭州植物園
鵝掌楸,是世界四大行道樹之一,可是,它在杭州並不算多。和香樟、梧桐比起來,簡直可以說是人家的零頭。
請杭州園林部門的工作人員幫忙統計一下,說之江路上有不少,種在馬路中分帶裡,有一年還評上了最美秋色綠地。
豐潭路、古墩路有一些,但要說多,遠遠談不上,幾十棵吧。臨平、蕭山有幾條馬路上也種了一些。錢江一橋和三橋之間、橫橋路、華浙公園、鳳山公園,都種了幾棵,算是零星點綴。
要說看著多一些的,只有太廟廣場。
六千平方米的太廟廣場,沿著廣場邊,四個邊裡種了三邊,要說多麼,大約也就幾十棵的樣子。
這麼好看,在杭州為什麼並不多?沒辦法,它在杭州一直都有些水土不服。
鵝掌楸是浙江本土樹種,按理在浙江應該長得蠻好,可它對生活的要求實在是太高了,杭州好多方面都不符合。
頭一個是土壤。鵝掌楸是木蘭科植物,喜歡酸性或微酸性土壤,適溼、透氣、排水良好,它才長得歡快。尤其是山林裡,長得不要太旺。
但杭州土壤都是偏鹼性。前些年,經常鵝掌楸種下去,過不了多久就水土不服,死掉了。
比方說,2009年,通益路上曾種了100棵鵝掌楸,一個月後就死了60多棵,只好趕緊把剩下的挪走。還有教工路,也種過50棵,努力了很久還是不行。
除了土壤,還有空氣。一棵鵝掌楸長在山裡,每年五月花開一樹,但挪到城市裡頭,尤其是馬路邊當行道樹,奇怪哎,樹還長得好好的,但就是不開花了。
所以說,想看「中國鬱金香」嗎?趕緊去杭州植物園哦。
【來源:都市快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