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探索世界、開展環球旅行的需求推動了制表技術的發展;多時區腕錶的誕生與革新又不斷完善著人們的旅行體驗。時間與旅行雖為兩種概念,但彼此緊密相連。
19世紀,鐵路網絡和電報系統飛速發展,促成了全球統一的「時區系統」的建立。世界時區共識的達成徹底解決了跨地區的計時問題,同時也為傳統制表行業帶來了深遠的變革與影響。
早在18和19世紀,制表師們就開始製造出能夠在錶盤上顯示世界各地多座城市時間的懷表,具體做法就是添加一系列輔助錶盤。但直至20世紀30年代,可顯示24個時區且調校便捷的時區腕錶才真正誕生,滿足了航空旅行時代的新需求,這項天才發明的締造者是日內瓦獨立制表師路易·柯蒂耶(Louis Cottier),他與百達翡麗的合作成果尤為豐碩,雙方攜手打造了豐富的世界時間腕錶系列。
百達翡麗於1937年推出第一代矩形表殼的世界時腕錶Ref. 515,兩根中心指針顯示時間,即錶盤12時位置所示的參考城市的時間。錶盤外緣刻有代表24個時區的共28個城市名,可以通過靠近中央的24小時刻度環上正對城市名的數字直接讀取每個時區的時間。刻度環逆時針旋轉,以不斷更新每個城市的時間,仿佛模擬太陽的轉動軌跡。當時設計世界時間腕錶錶盤和表圈的理念是,只要錶盤外緣或錶盤之外的表圈上有足夠多的空間,那就在不影響可讀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這些空間,提供儘可能多的城市信息。這個理念一直延續到20世紀50年代,當時的腕錶上,一個時區可同時顯示3個城市名,一枚腕錶可足足顯示多達40個地點。
第二代世界時間腕錶配備旋轉表圈,可以方便地更改12時位置的參考城市。緊接著,在錶盤上新增了晝夜顯示功能,讓佩戴者輕鬆掌握身在他方的親友所處的時間是方便聯繫的白天,還是處於睡眠或休閒時段的夜晚。之後,由第二錶冠操作的旋轉錶盤取代了旋轉表圈,解決了因操作不當而導致表圈轉動更改參考城市的問題。不過這項操作還需要第二步,即轉動3時位置的第二錶冠調校時針和分針,使時間與新的當地時間同步。路易·柯蒂耶在1950年代製作的首枚採用此裝置的腕錶引起了百達翡麗的注意,雙方開始合作推進這項裝置的進一步完善。雖然此工作在60年代石英危機時被擱置,但在90年代重啟之後,百達翡麗很快便取得進展,最終在1999年獲得了專利,即如今的世界時間腕錶上所使用的快調時區裝置:僅需按動10時位置的按鈕,時針就會自動向前跳轉,城市圓盤和24小時刻度環同時轉動一格,分針的走動完全不受影響,也完全無礙於機芯的走時精度。
2016年,百達翡麗將世界時間裝置與計時機芯集成在一起(Ref.5930)。次年,又將該裝置與三問報時相結合(Ref.5531),美妙的三問弦音可以鳴報佩戴者所選城市的當地時間。
除了制表技術的精進,世界時間腕錶也為技藝高超的手工藝匠提供了充足的展示空間,他們在錶盤上打造精美的掐絲琺瑯圖案或鐫刻古老的手工雕飾紋。這一切都讓這在腕上的方寸之間遊走時空的遊戲愈發引人入勝。
除顯示多個時區的世界時間腕錶之外,僅顯示兩個時區時間信息的旅行時間腕錶從20世紀50年代誕生起,一直深受鐘錶愛好者的青睞。
彼時,長途航空飛行獲得長足發展,商務人士和旅客群體的人數飛漲。其中很多人希望能同時輕鬆查看當地時間和原居地時間。1959年,百達翡麗為柯蒂耶發明的一項新裝置申請專利:通過表殼側邊8時和10時位置的兩枚按鈕,使時針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調節,從而輕鬆更改時區,且快速調校的時針不會影響分針和秒針的正常走動。三年之後,另一枚在功能上更加完整的作品問世,它更充分地發揮了該專利裝置的潛能:新增一枚時針,使當地和原居地的時間可同時顯示,一目了然;回到原居地之後,又可將兩枚時針重疊,如普通腕錶一般。這個設計被沿用至今。除此之外,其他的改進還包括以中心大秒針取代小秒針,在6時位置增加指針式日期顯示;增加兩個晝夜顯示小視窗,分別顯示當地和原居地的晝夜情況。最新款機芯也從百達翡麗長期的研究成果中獲益,配備了以Silinvar材料製成的Spiromax®擺輪遊絲。
在外觀上,旅行時間腕錶造型多樣,有Calatrava飛行家腕錶(Ref.5524和Ref.7234)、Aquanaut運動休閒腕錶(Ref.5164),還有結合了計時功能的Nautilus款式(Ref.5990)。實用性、美學設計、性能,旅行時間腕錶的每個方面都同等卓越。
世界時間腕錶對於不同時區代表城市的選擇總是令人著迷不已。它體現了某段被遺忘的歷史,也可能緣於我們未曾想到的地理、人文原因。比如,為什麼選擇只因糖業聞名的巴西東北部城市伯南布哥州作為UTC-3時區的代表,而裡約熱內盧不僅鮮少在錶盤出現甚至還會在阿根廷與巴西東部時區相同時,為布宜諾斯艾利斯所取代等。
當我們回顧百達翡麗不同時期的世界時間腕錶,從最早誕生於1937年的Ref.515開始,錶盤上代表東八區的城市就是北京,採用法語PEKIN標註。其後的60多年間陸續推出的各款世界時腕錶或懷表,城市名有些標註在錶盤,有些標註在表圈,不管何種款式,代表東八區的城市名始終是北京(除1940年的Ref.1415標註SHANGHAI),寫法是PEKIN或者PEIPING。直到六十三年後的2000年,第四代世界時間腕錶Ref.5110問世,採用了全新世界時機制,錶盤上的東八區城市名才首次採用了HONG KONG。
2005年,百達翡麗進入中國市場,首先在上海外灘十八號開設了亞洲首家專賣店及客服中心。隨後,2008年,在北京前門23號開設了第二家專賣店及客服中心。2012年和2014年又分別將兩處專賣店升級為百達翡麗源邸。百達翡麗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可見一斑。秉持「尊崇傳統」的價值理念,百達翡麗開始考慮將世界時間腕錶上東八區代表城市進行修正,經過幾年的的反覆考量,終於在2018年做出決定:東八區代表城市於2019年回歸北京!
全球時區系統的確立源自於鐵路網絡的飛速發展,旅行與時間,雖為兩個概念,卻始終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此次「世界時間 北京之旅」鐘錶展選址毗鄰百達翡麗北京源邸的中國鐵道博物館正陽門館,正是向多時區腕錶的歷史致敬。
中國鐵道博物館正陽門館由原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前門火車站)改建而成,博物館建築面積9,485平方米,該車站始建於清光緒29年(1903年),1906年完工並投入使用,1959年北京站建成通車後它才完成了歷史使命,目前在館內展陳中國鐵路130多年的發展軌跡。
為讓本次探源之旅能夠深入淺出地向公眾展示多時區腕錶的發展歷史與技術精髓,百達翡麗在博物館3層1,100平方米的展廳內,搭建起專屬展區,利用一系列多媒體工具,打造沉浸式的觀展體驗,演繹多時區腕錶先進技術與優雅風格兼具的發展歷程。
展品包括百達翡麗常規系列中所有配備世界時間和旅行時間功能的男式和女式腕錶,及一枚來自「百達翡麗先進技術研究」項目的限量作品。它們搭載的不同機芯、每一枚腕錶的顯示、調校和專利細節,都將通過影片和多媒體工具一一展現。另有多枚來自百達翡麗博物館的珍貴藏品,更是彰顯百達翡麗在多時區時計領域的歷史傳承。
除時計作品以外,一座特製展櫃用以重點展示百達翡麗歷代旅行腕錶的表殼設計、指針造型以及錶盤裝飾,詮釋百達翡麗的美學創意及代代相傳的精湛手工藝。
一部基於大量從未公布的珍貴檔案館照片製作的影片,講述斯登家族從20世紀30年代至今的精彩旅行。您可以跟隨三代掌門人亨利·斯登、菲力·斯登及泰瑞·斯登的足跡,去往百達翡麗所在的各個市場。三代總裁在旅行中與各地經銷商以及百達翡麗的愛好者溝通交流,也為時計作品的研發尋找靈感。
此外,您可在現場收穫定製留影,獲得以百達翡麗位於日內瓦的制表工廠、沙龍,和百達翡麗北京源邸為背景的精美相片;亦可寄送印有這些標誌性地點照片的明信片給您的親朋好友。
除北京外,此展覽還將在全球其他城市舉辦,北京有幸成為此巡迴展覽的首站,意義非凡。通過此次展覽,百達翡麗希望加深人們對高級制表工藝及優雅美學魅力的認識,尤其增進對旅行腕錶的了解。
展期:5月30日-6月2日10:00-17:00(16:00停止入館)
地點:中國鐵道博物館正陽門館三層(北京前門大街甲2號由東門入館)
電話:010- 6525 5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