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將至,南海裏水鎮的水上花市又來了!這個新生的花市今年剛滿三歲,卻在其兩歲時成為刷爆廣佛市民朋友圈的「網紅」盛典,舉辦期間吸引了周邊區域超百萬人次前來「打卡」。
是什麼力量能讓一個鎮級的花市在短短兩三年間躥紅網絡?這是一個值得分析的傳播現象。同時,更是南海城鄉融合改革創新探索過程中,一個得到社會驗證的成功範本。
習俗:粵人好花,祈求全年安康
南粵大地,氣候溫暖,四季百花盛放,自古就有花城之稱的廣州更是在明代就衍生出「花市」的新春習俗。之後,花市延展到廣府各地。
如今,包括裡水在內,嶺南的每一座城市,每一個區鎮,乃至每一個鄉村市集,新春來臨之際都有林林總總的「花市」。市民一定會在除夕夜之前「行花街」,為來年祈求好運氣。總而言之,「行花街」在廣東人心中有著非比尋常的地位。
創新:打破傳統,重構新派花市
從昨晚開幕的盛況來看,本屆水上花市再度刷屏,成為網紅花市擔當應該不成問題。裏水鎮地處廣州西郊,自古就是「花鄉」,一直有種植時花的習慣,如今還是著名的「中國香水百合名鎮」。
以花為媒,三年前裡水開創性地將原來在集市裡舉辦的花市搬到水上。鎮委書記譚豔玲告訴記者,靈感源自於廣州荔灣的傳統水上花市。「裡水既是花鄉,也是水鄉,何不整合兩者,辦一個適合年輕人的時尚花市?」
想到做到,正是這種敢於打破傳統,敢於創新重構的精神,一個網紅花市就此誕生。
碰撞:在鄉鎮裡辦最城市的時尚秀
裡水水上花市之所以能紅,首先是她擺脫了傳統「花市」的束縛,沒有大片的年花、年吉攤位,更沒有進進出出運花貨車。取而代之的是滿眼粉嫩的鮮花造型,從橋上到地面,再到水中,船上。當然還少不了一批專門設計的,過去只能在大城市體驗的網紅地標和時尚風味小食。
一切都那麼精緻,隨便舉起相機一拍都是大片,完全滿足了自媒體時代集體刷屏的需求。「這是一個網紅經濟的時代,一個地方花市能否吸引更多關注,取決於人們是否願意主動拍照發朋友圈分享!我們就是抓住這個心理,將花市辦成一個集體狂歡節。」裏水鎮委委員劉夏遠表示。
鮮花遇上水鄉,鄉鎮混搭時尚,傳統迎來重構,就是這種標新立異的文化碰撞,撞出了大家的好奇心,撞出了老習俗新活力。
觀點:「網紅」背後是城鄉融合的標杆體現
裡水水上花市,不僅鎮裡人愛逛,就連廣州、佛山的城裡人也紛紛慕名而來。表面看是網紅現象,其實是南海城鄉融合改革創新的一個成功範本。
其實,城鄉融合體現在城鄉均等,城鄉一體,城鄉資源相互流動。過去鄉裡人喜歡到大城市體驗,但城裡人未必願意到鄉裡工作生活。國家力推鄉村振興,目的就是要破除城鄉二元化差異的藩籬。改造鄉村面貌,提振農民信心,吸引更多城裡人到鄉村走一走甚至留下來,是城鄉融合成功與否的關鍵環節。
去年的裡水水上花市,短短10天時間,吸引了過百萬人次前來打卡刷屏,絕大部分來自廣州、佛山中心城區,城裡人扎堆到鄉鎮體驗新年,這本身就很具顛覆性。水上花市能吸引城裡人,其他活動一樣可以。事實證明,裡水水上花市,已經成為南海城鄉融合改革創新探索過程中,一個得到社會、市場驗證的成功範本。這對正在創建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的南海來說,起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這裡有粵文化裡的水、橋、花、燈、橋、園、獅、食、劇,關鍵有近悅遠來的粵人粵事,這就是形神俱備的嶺南水鄉代表形態。」用裏水鎮委副書記餘海生的話來說,裡水正努力讓老習俗展現新活力。
嶺南水鄉怎麼活化?其實裡水已經給出一個可行的路徑。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鄧柱峰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鄧柱峰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