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排名前十的經濟學博士項目申請難度極大,每個項目每年收到來自全球各地近千名優秀學生的申請,而每個項目的實際入學人數卻只有10-30人。對於大陸學生而言,想要獲得錄取更是難上加難。
今年成功申請到美國TOP10經濟學博士項目的來自大陸及港澳臺地區的學生(指博士入學前獲取最高學歷的大學為大陸或港澳臺地區的高校)一共只有15位左右,其中有近10位來自北京大學,其餘學生也大多來自清華大學、香港大學等我國頂尖大學。而在這些人中,有一名學生是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貿學院2020屆畢業生沈梓暘。今年2月,沈梓暘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博士項目錄取,並獲得全額獎學金的資助。
還記得這位曾經和導師焦振華老師共同撰寫論文並兩次在國際著名期刊上發表的沈梓暘同學嗎?在聽聞這一喜報後,記者連線沈梓暘同學,聽他講述這四年來的成才之路。
埋下 學術研究 的種子
早在中學時期,沈梓暘就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完成基本課業之餘,也在各大數學競賽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高考進入我校後,參加並通過了面試與筆試,沈梓暘成為了國際經貿學院第一屆經濟學實驗班的一員。
進入實驗班,滿滿當當的課表、大量作業、高強度的閱讀與寫作訓練同時向他席捲而來。在適應高強度的學習生活後,沈梓暘覺得學校選用的數學教材不足以滿足他對數學領域強大的學習熱情和探索欲望,於是又找來復旦大學的相關教材用課餘時間自己鑽研。即使當時還沒有清晰的目標與規劃,但對於課業學習、知識技能和數學愛好,他都一步一個腳印地完成,為自己打下堅實的基礎。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大三的《數理經濟學》課堂上,沈梓暘遇到了自己的「伯樂」焦振華教授。焦老師在課堂上用嚴謹細緻的邏輯思維與數學推導徵服了沈梓暘,使他對這門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焦老師介紹自己目前的研究領域及市場機制設計中關於匹配理論的一些背景和基礎知識後,覺得自己內心似乎有一種強烈的感覺被點燃了。於是沈梓暘在課後主動找到了焦老師,表達了自己對這一領域的研究興趣,希望能跟隨他進一步學習和研究。
於是在焦老師的指導下,沈梓暘開啟了對這一領域的由淺入深的探索:精讀相關的綜述性文獻和經典文獻的同時,也漸漸開始關注與接觸該領域的科研前沿及相關論文。漸漸地,閱讀英文文獻和期刊成為了他的習慣,反覆地鑽研與思考,使他逐漸形成了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也是在這個時間節點,他開始了自己學習與學術研究並行的別樣旅程。
開出 發表論文 的花朵
對於沈梓暘而言,經濟實驗班特有的學術導師制是他與焦老師有更深入的交流與合作的一個重要契機。2016級經濟學創新實驗班從大三開始實行學術導師制,每一名學生都可以選擇一位導師,從而在學術研究和論文寫作等方面獲得更有針對性的指導。在選擇了焦老師作為自己的學術指導老師後,他開始更頻繁地與焦老師進行更加深入和頻繁的學術交流。在之後的每個周五,他都會到博識樓與焦老師進行學術問題的討論。與焦老師的交流過程中他也逐漸意識到,想要在這一領域上深耕,自己必須要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與研究,於是下定了出國深造的決心。
「思考使人深邃」,在日復一日地探索與思考中,他不斷強化自己的邏輯思維與知識體系;「交談使人清醒」,在與焦老師持續地溝通與交流過程中,他也不斷從困惑中得到解放,又不斷發現新的切入點和思考角度。這一切都使他在不斷收穫求知與探索帶來的滿足和喜悅。
功夫不負有心人, 憑藉著紮實的數學功底和學科基礎,加上自己對學術研究的熱愛與堅持,在2019年5月,沈梓暘與焦老師及美國德州農工大學田國強教授,華東理工大學陳雅靜老師合作撰寫的論文「Affirmative action under common school priorities: The top trading cycles mechanism case」被運籌管理領域重要期刊 Operations Research Letters順利發表,成為我校首位成功在本科期間就在國際高水平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的學生。而這一次的科研經歷也使沈梓暘積累了不少寶貴的科研經驗,並逐漸適應了科研狀態,為後續的研究打下了基礎。
第一次發表論文取得成果,更加堅定了沈梓暘繼續開展學術研究的決心,也使他對第一篇論文中的核心問題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思考。在後續的研究過程中,沈梓暘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結果,並在焦老師的指導和建議下將其寫成了論文。於是,在第一篇論文發表僅僅2個月後,他和導師合作完成的第二篇論文又被經濟學國際知名期刊Economics Letters接收和發表。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篇論文撰寫中,沈梓暘開始嘗試主導研究方向與進度,獨立完成了論文的核心內容。可以說,在這篇論文寫作過程中,沈梓暘逐漸完成了從一個參與者到主導者的重要轉變。
結出 名校Offer 的果實
為了進一步在自己所熱愛的科研領域有更深的研究,沈梓暘決定赴海外深造攻讀經濟學博士學位,並且把目標瞄準美國排名前50的名校。和申請碩士項目不同,申請美國大學經濟學博士項目特別是排名靠前的大學,難度可以說不是一個量級的。沈梓暘解釋說,國外大學招收碩士項目學生主要看學生學習成績(GPA)、標化考試成績(託福、雅思、GRE等)、相關實習或科研經歷等指標。而申請美國名校經濟學博士項目的競爭可以用慘烈來形容,申請者需要有過硬的科研經歷、推薦信和教育背景,除此之外,任何明顯的短板都可能導致申請的失敗。
為此,申請者往往需要儘早做準備,充分利用整個大學四年的時間。從大三開始,沈梓暘在學習和研究之餘,就已經著手開始準備出國深造,了解海外名校博士項目招生計劃、申報流程、相關要求等信息,並以獲得的學術成果不斷添加申請成功的砝碼。升大四後,沈梓暘全力準備申請美國名校博士項目。結合自身情況,他從美國排名前50的經濟學博士項目中精挑細選了20個項目發送了申請材料。
經過漫長的等待,沈梓暘收到了他心儀的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博士項目的錄取通知書,心中的一塊石頭終於落地。他回憶說,等待的日子是焦急而漫長的,有時晚上醒來會情不自禁地刷一遍郵箱,看看有沒有新的郵件和進展。事後沈梓暘分析到,在申請的過程中,其實最重要的有三項要求:一是要有國外知名大學教授的推薦信、二是科研經歷、三是數學背景。而這三項要求在沈梓暘面前全都迎刃而解。在合作撰寫論文過程中,沈梓暘已經和國外知名大學教授有了交流與溝通,對方也很清楚他的學術水平,所以很樂意為他寫推薦信。同時在校期間發表的兩篇國際知名期刊的論文以及自高中以來就是強項的數學,這一切都完美契合了申請博士項目的要求。
在順利錄取之後,沈梓暘並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而歇息,而新冠肺炎疫情讓他有更多的時間在家裡學習和研究。近半年來,他每天會花十個小時時間用於學習和研究,一邊儘快完成手頭的數篇工作論文,一邊繼續學習數學,為博士階段的學習與研究做準備。沈梓暘說,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博士需要讀六年,第一年的課程數量多、難度大、要求高,只有現在做好更充分的準備,才能儘快適應哥倫比亞大學博士階段的學習。
沈梓暘大學期間的故事臨近尾聲,採訪最後,沈梓暘真誠地說道:「十分感謝母校經濟學實驗班為我們創造了學習和研究的良好氛圍,老師們的悉心教導對我也受益匪淺。我相信,母校培養的學生不僅是外語好、專業精、上手快,將來會有更多的同學會在科學研究方面嶄露頭角。」
來源: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採訪:凌睿 排版:彭飛 審定:陳文樑
策劃:新聞中心 SUIBE海鷗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