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古代的城市名比起來,現在的很多城市名簡直就是XXX…

2020-12-22 搜狐網

原標題:和古代的城市名比起來,現在的很多城市名簡直就是XXX…

山川網:歷史上的城市易名,主要有三種情況。

第一類,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行政區劃逐步調整,以前的地區「撤地設市」時進行的改名。

第二類,便是歷史上沒有固定隸屬的地區,在建國後成立新城市時進行的改名。

第三類,便是歷史上很早就曾得名或留有其他別稱,在設市時進行的改名。

而事實上,很多當下的城市名十分令人「扼腕嘆息」的根源,多數是新中國建立之前,就已經變更完成的。所以這個鍋,本也應該由古人來背。而且相比當下更換城市名的高成本(涉及地方行政多項工作),古人在改起城市名來,顯得更加「隨心所遇」。就和古代的皇帝一樣,有一個年號從始至終不改變的,就有三天兩頭不停換年號換著玩的。

今天開心了,改一下城市名慶祝下;

明天生氣了,改一下城市名發洩下。

甚至可能完全沒有來由的,就是覺得一時心血來潮,想改個名新鮮新鮮的,也並不罕見。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一看,有哪些令人「嘆為觀止」的城市改名紀錄:

一、忍無可忍級

汝南——駐馬店(四世三公袁紹的故鄉)

駐馬店是河南省下轄地級市,位於河南中南部,北接漯河,南臨信陽,地處淮河上遊的丘陵平原地區。古為交通要衝,因歷史上南來北往的信使、官宦在此駐驛歇馬而得名。

琅琊——臨沂(諸葛亮的故鄉)

臨沂因臨沂河得名,古稱琅琊、沂州,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西周時期建鄅古城,秦時屬琅琊郡,漢代設臨沂縣,清朝設沂州府,近代中國共產黨曾在臨沂地區創建了沂蒙革命根據地並成立了山東省政府。1994年國務院批准撤銷臨沂地區和縣級臨沂市,設立地級臨沂市。

九原——包頭(呂布的故鄉)

包頭是溝通北方草原遊牧文化與中原農耕文化之間的交通要衝,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在包頭地區設九原郡。包頭是蒙古語「包克圖」的諧音,意為「有鹿的地方」,所以又有鹿城之稱,居住著蒙古族、漢族、回族、滿族、達斡爾、鄂倫春等31個民族。

常山——石家莊 (趙雲的故鄉)

石家莊,簡稱「石」,河北省省會,地處河北省西南部,舊稱石門。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2月26日,石門市人民政府發布通知,將石門市更名為石家莊市。

幽州——保定(張飛的故鄉)

保定,古稱上谷、保州、靴城、保府,位於河北省中部、太行山東麓,是京津冀地區中心城市之一,素有「北控三關,南達九省,畿輔重地,都南屏翰」之稱。今保定之名意為「保衛大都,安定天下」,保定向來是「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門」。清代,保定為直隸省省會,是直隸總督駐地,在此後近三百年間,為中國的區域性政治中心。新中國成立後曾兩度為河北省省會。

二、仰天長笑級

1. 蘭陵——棗莊

棗莊市,隸屬於山東省,位於山東省南部,東與臨沂市平邑縣、費縣、蘭陵縣接壤,南與江蘇省徐州市的銅山縣、賈汪區、邳州市為鄰,西瀕微山湖,北與濟寧市的鄒城市毗連。市駐地棗莊,在唐宋時形成村落,因多棗樹而得名棗莊。

2. 廬州——合肥

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因東淝河與南淝河均發源於該地而得名。合肥素有「三國故地,包拯家鄉」之稱。秦置合肥縣,隋至明清時,合肥一直是廬州府治所,故又稱「廬州」 、又名「廬陽」,境內名勝古蹟眾多,如包公祠、李鴻章故居、吳王遺蹤等。合肥還誕生了周瑜、包拯、李鴻章等一批歷史名人。

三、扼腕長嘆級

1. 徽州——黃山

黃山,簡稱徽或黃,安徽省地級市,古稱新安、歙州、徽州,地處皖浙贛三省交界處,被稱為「三省通衢」,西南與江西省景德鎮市、婺源縣交界,東南與浙江省開化、淳安、臨安縣為鄰,東北與安徽省宣城市的績溪、旌德、涇縣接壤,西北與池州市的石臺、青陽、東至縣毗鄰。1987年廢除徽州建制,以境內山嶽「黃山」之名設立地級市。

2. 長安——西安

長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13個王朝在此建都,是中國。西安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絲綢之路的起點。豐鎬都城、秦阿房宮、兵馬俑,漢未央宮、長樂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興慶宮等勾勒出「長安情結」。

3. 雲中——託克託

秦代,雲中郡為全國三十六郡之一,境內置雲中縣、武泉縣(今託克託縣黑水泉)。清隆元年(1736年),置託克託廳。

4. 宣武區、崇文區——西城區、東城區

宣武區,北京市原轄區,位於北京城區西南部,是原4個中心城區之一;總面積約19.04平方公裡,總人口約54.4萬;原政府所在地設在廣安門南街68號。 2010年國務院批准撤銷北京市西城區、宣武區,設立新的北京市西城區,以原西城區、宣武區的行政區域為新的西城區的行政區域。

崇文區,曾是北京市四個中心城區之一,坐落在天安門廣場東南側。東部與朝陽區搭界,南部與豐臺區相交,西部與宣武區毗鄰,北部與東城區接壤。平均海拔35米,面積16.46平方公裡,轄前門、崇文門外、東花市、天壇、體育館路、龍潭、永定門外7個街道辦事處,237個居委會,人口43萬,是北京市最小的一個市轄區。2010年7月1日19時38分,崇文區正式撤銷,與東城區合併;自此,崇文區便成為歷史。

四、差點感覺級

有些地名的更改,也說不上哪兒不好,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1. 渝州——重慶

重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重慶由此得名。重慶既是「紅巖精神」起源地,又是巴渝文化發祥地,「火鍋」、「吊腳樓」等影響深遠;在3000餘年歷史中,曾三為國都,四次築城,史稱「巴渝」;抗戰時期為國民政府陪都。

2. 琴川——常熟

常熟市,簡稱虞,因「土壤膏沃,歲無水旱之災」得名「常熟」,位於江蘇省南部,是由蘇州市代管的縣級市。常熟市東北瀕長江,東南鄰太倉,南接崑山市、蘇州市相城區,西連江陰市、無錫市錫山區,西北與張家港市接壤。

3. 永嘉——溫州

溫州古為甌地,也稱東甌,唐朝時始稱溫州,至今已有2000餘年的建城歷史。溫州是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先發地區與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在改革開放初期,以「南有吳川,北有溫州」享譽全國。溫州文化屬甌越文化,溫州人屬江浙民系使用吳語,溫州話被評為中國最難懂方言之一。

4. 顓臾——平邑

平邑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商代建有顓臾國,西漢置平邑侯國,是中國古代「四大聖賢」之一宗聖曾子、仲子和軍事家羊祜、羊欣,近代愛國將領和民族英雄左寶貴的故裡,還是沂蒙革命老區和沂蒙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5. 沔陽——仙桃

仙桃是湖北省直管縣級市,為武漢城市圈西翼中心城市、亞洲體操之鄉,江漢平原中心城市。仙桃原名沔陽,擁有1500多年的建制歷史,是荊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為衝積平原,西北高而東南低,地勢平坦。

6. 廬陵——吉安

吉安為江西省下轄地級市,古稱廬陵、吉州,元初取「吉泰民安」之意改稱吉安。位於江西省中部,西接湖南省,攬羅霄山脈中段,贛江中遊,據富饒的吉泰盆地,是江西建制最早的古郡之一,是贛文化發源地之一。吉安是贛文化三大支柱之一,自古乃人文淵源之地,「三千進士冠華夏,文章節義寫春秋」,孕育了自成一系的江右廬陵文化。

7. 平陽/堯都——臨汾

臨汾地處太原、鄭州、西安三個省會城市連接中點,區位優勢突出,交通通訊便捷。位於山西省西南部,東倚太嶽,與長治、晉城為鄰;西臨黃河,與陝西延安、渭南隔河相望;北起韓信嶺,與晉中、呂梁毗連;南與運城市接壤。因地處汾水之濱而得名,臨汾「東臨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達幽并」,地理位置重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8、河東——運城

運城市古稱河東,因「鹽運之城」得名,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華夏民族的始祖黃帝、炎帝、蚩尤,堯、舜、禹,都相繼活動在河東大地上。堯初都蒲坂,後遷平陽,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社會——夏也是在這裡誕生。

9、雲中——大同

大同是山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山西省第二大城市,位於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黃土高原東北邊緣,實為全晉之屏障、北方之門戶,且扼晉、冀、內蒙之咽喉要道,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有「北方鎖鑰」之稱。大同古稱雲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遼、金陪都,境內古蹟眾多,著名的文物古蹟包括雲岡石窟、華嚴寺、善化寺、恆山懸空寺、九龍壁等。

10、金陵——南京

談到古城名,如果南京全國稱第二,絕沒有其他城市敢稱第一。舊稱:冶城、越城、石頭城、白下、江寧、丹陽、金陵、秣陵、建業、揚州、建鄴、建康、秦淮、昇州(昇州)、蔣州、上元、集慶、應天、京師、南京、南都、天京、首都。別稱:龍盤虎踞(龍蟠虎踞)、六朝古都、十朝都會、博愛之都、開明之城、江南佳麗地、鐘山風雨帝王城。

11、廣陵——揚州

揚州,古稱廣陵、江都、維揚,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是江蘇省地級市,地處江蘇中部、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有「淮左名都,竹西佳處」之稱,又有著「中國運河第一城」的美譽;被譽為揚一益二、月亮城 。中國大運河高郵段及揚州段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揚州列入中國海上絲綢之路8個申報世界遺產城市之一。

12、當塗——馬鞍山

馬鞍山,簡稱「馬」,是安徽省地級市,位於安徽東部、蘇皖交匯地區,是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核心層城市、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城市、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門戶城市。馬鞍山橫跨長江、接壤南京,自古就有「金陵屏障、建康鎖鑰」之稱。早在六朝時期,許多名公巨卿、賢達雅士就流連駐足馬鞍山,留下眾多古蹟和文化遺存。

13、會稽——紹興

紹興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聯合國人居獎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民營經濟最具活力城市,也是著名的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名士之鄉。紹興素稱「文物之邦、魚米之鄉」。著名的文化古蹟有蘭亭、禹陵、魯迅故裡、沈園、柯巖、蔡元培故居、周恩來祖居、秋瑾故居、馬寅初故居、王羲之故居、賀知章故居等。

14、崇安——武夷山

武夷山市歷史悠久。據考古資料表明,境內近4000年前已有先民聚居。前身為崇安縣,建置於北宋淳化五年(994年)。1985年3月1日,崇安縣經國務院批准列為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縣市。1989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

15、月港——漳州

漳州系歷史文化名城,是閩南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早於一萬年前就有先民在這裡繁衍生息。686年中國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敕建漳州郡,迄今已有一千三百餘年歷史。歷史上走出了林語堂、 黃道周等名人。

16、夷陵——宜昌

宜昌,古稱夷陵,位於湖北省西南部、長江上中遊分界處,建制歷史逾兩千年。「宜昌」之名始於東晉,市的建制始於解放初,於1992年設立地級市。

17、葭縣——佳縣

金元明清四朝稱葭州,民國改為葭縣,1964年9月改稱佳縣。位於陝西省東北部黃河中遊西岸,榆林市東南部,毛烏素沙地的東南緣。東與山西臨縣隔黃河相望,西同米脂縣接壤,南同吳堡縣山水相連,北同神木縣相毗鄰,西南依綏德縣,西北靠榆陽區。

18、盩厔——周至

周至縣原名盩厔縣,盩厔是周旋、折旋之意的假借字,曲折之意是它的引申義。唐李吉甫《元和郡縣誌》說:「山曲曰盩,水曲曰厔,因以縣名」。盩厔(周至)縣名沿用2000餘年,是陝西省最悠久的縣名之一。1964年國務院頒布的《簡化漢字總表·附表》規定,改為周至縣。

19、建寧/櫧洲——株洲

株洲古稱建寧,後又名櫧洲,最早見於南宋人文集。「株」字可能取自株田之「株」。株洲、株田相距數裡,五代時株田已較著名。「洲」字取自古人以湘水兩岸為 洲之「洲」。聯綴而成地名。一說因地多櫧木,且「櫧」、「株」同音,故又名「櫧洲」。自南宋紹熙元年(公元1190年)正式定名株洲後,株洲之名沿用至今。

20、漾泉——陽泉

昔日陽泉市區有泉五處,常年湧漾,故稱漾泉,後演繹為陽泉。

21、長平——高平

高平古稱長平、泫氏。據考古發現,最遲於舊石器晚期,高平就已有人類聚居。高平市是堯封丹朱、神農播種、蚩尤冶鐵等神話發源地。高平境內現有長平之戰遺址群、炎帝陵、羊頭山石窟等古蹟多處,是漢代名將陳龜、晉代醫學家王叔和、元代水利家賈魯等歷史名人的故裡。

22、澶淵——濮陽

濮陽古稱帝丘,據傳五帝之一的顓頊曾以此為都,故有帝都之譽。濮陽之名始於戰國時期,因位於濮水(黃河與濟水支流,後因黃河泛濫淤沒)之陽而得名,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23、醴泉——禮泉

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因縣境內有醴泉,泉水味如醴而改名為醴泉縣。《辭源》說:「醴,酒也,釀之一宿而成,有酒味而已也」「醴泉,言泉水味甘如醴也。」故有「天降甘露,地出醴泉」之說。《元和郡縣誌》卷1京兆府醴泉縣:「以縣界有(後)周醴泉宮,因以為名。」清康熙《陝西通志》卷3:醴泉「在縣東南三十裡,周數十步,深不可測。漢宣帝時湧出,聞其味如醴,故名。隋置縣取此」。

24、廣濟——武穴

秦朝屬九江郡;漢代屬江夏郡(《湖北通志》載:「廣濟為漢蘄春、潯陽二縣地);三國時屬吳,隸屬蘄春郡;西晉時期,廣濟境地仍分屬蘄春、尋陽二縣。

25、均州——丹江口

丹江口市歷史悠久,至今已有近3000年的歷史。春秋戰國史稱均陵,秦滅楚國置武當縣。漢承秦制,隋唐首稱均州,後歷經武當郡,武當軍節度,武當縣。明洪武2年,廢武當縣入均州。宋、元、明、清歷代皆為重鎮,民國初年改州為縣,1983年撤消均縣改丹江口市。

26、鄖陽——十堰

十堰有著悠久的歷史,東臨「三國」名城襄陽、南望神農架、西依大巴山、北屏秦嶺,漢江自西向東橫貫全境。現在的城區於清朝因人們在百二河和犟河攔河築壩十處以便灌溉,由此得名十堰。1969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十堰市(縣級市);1973年,升格為省轄市。1994年10月,成立新的十堰市(地級市)。

27、襄陽——襄樊——襄陽

襄陽因地處襄水之陽而得名,漢水穿城而過,分出南北兩岸的襄陽、樊城隔江相望。兩城歷史上都是軍事與商業重鎮。1949年兩城合併後稱襄樊市;1983年襄陽地區併入地級襄樊市;2010年12月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

28、江陵——荊州

荊州歷史厚重、文化燦爛,是一座古老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濱江城市。「禹劃九州,始有荊州。」荊州建城歷史長達2700多年。自公元前689年楚國建都紀南城,先後有6個朝代、34位帝王在此建都,是當之無愧的「帝王之都」。從「天下第一循吏」孫叔敖到明朝萬曆首輔張居正,從荊州走出去的宰相達138位,是名副其實的「宰相之城」。從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到李白、杜甫,大批文人墨客在荊州吟詩作賦,也是實至名歸的「詩詞之市」。

29、武陵——常德

常德城名源自《老子》「為天下溪,常德不離」;歷史故事「劉海砍樵」、「孟姜女哭長城」以及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等浪漫主義情結貫穿常德城二千多年的歷史,開創了常德獨有的「善德文化」。

30、張垣——張家口

張家口市是河北省下轄地級市,又稱「張垣」「武城」,位於河北省西北部,是冀西北地區的中心城市,連接京津、溝通晉蒙的交通樞紐。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守備張珍在北城牆開一小門,曰「小北門」,因門小如口,又由張珍開築,所以稱「張家口」。

31、潯陽——九江

九江,簡稱 「潯」,為江西省下轄地級行政區(市),古稱潯陽、柴桑、江州,是一座有著2200多年歷史的江南文化名城。九江位於江西省最北部,贛、鄂、皖、湘四省交界處,號稱「三江之口、七省通衢」與「天下眉目之地」,有「江西北大門」之稱。九江是「三大茶市」和「四大米市」之一,是江南地區「的魚米之鄉」。地處長江、鄱陽湖、京九鐵路三大經濟開發帶交叉點。

32、奉天/盛京——瀋陽

瀋陽,簡稱「沈」,是遼寧省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中國北部戰區司令部駐地和直屬中央軍委瀋陽聯勤保障中心駐地,是國務院批覆確定的東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33、朝歌——淇縣

淇縣,古稱朝歌、沬(mei ),是中國商朝後期陪都、周朝最大諸侯國衛國首都,是封神榜故事演繹地,中原歷史文化名城,屢見於《詩經》。林姓、衛姓、康姓、殷姓以及韓國康氏、琴氏等姓氏均起源於此,是中華民族姓氏的重要發源地,也是戰國四大刺客之一荊軻的故鄉。

34、陳倉/鳳翔——寶雞

寶雞古稱「陳倉」、「雍城」,譽稱「炎帝故裡、青銅器之鄉」。公元757年因「石雞啼鳴」之祥瑞改稱寶雞,是關中——天水經濟區副中心城市,地處關中平原西部。寶雞歷史悠久,是寶學(寶雞之學)所在地,有2700餘年建城史,出土了晚清四大國寶(毛公鼎、大盂鼎、散氏盤、虢季子白盤)及陳倉石鼓、何尊、逨盤、銅浮屠等文物,存有西府社火、鳳翔木版年畫、泥塑等中華工藝。

35、桐丘——扶溝

扶溝縣古稱「桐丘」,因境內東有扶亭,西有洧水溝,各取一字,故稱「扶溝」。西漢高帝11年(公元前196年)始置縣,是黃河古文化發祥地之一。

五、我已盡力級

有些名字其實改得也還好,無可厚非:

1、海洲府——連雲港

連雲港,江蘇省下轄地級市,古稱「海州」,海域6677平方公裡。因面向連島、背倚雲臺山,又因海港,得名連雲港。位於中國沿海中部,東瀕黃海,屬溫帶季風氣候,與朝鮮、韓國、日本隔海相望,北西與山東日照臨沂市、西與江蘇徐州市毗鄰,南連江蘇宿遷市、淮安市和鹽城市。

2、沙洲——張家港

張家港,原名沙洲,1986年9月撤銷沙洲縣,以境內天然良港張家港命名設立張家港市。張家港位於中國大陸東部,長江下遊南岸,是蘇州市所管轄的縣級市。東南與常熟相連,南與蘇州、無錫相鄰,西與江陰接壤,北濱長江,與如皋、靖江隔江相望。張家港文化屬吳越文化,張家港人屬江浙民系使用吳語。

3、婺州——金華

金華建制久遠,因位於金星與婺女(星)分野,而得名金華。春秋時屬越,戰國後期越為楚所滅,遂屬楚。秦、漢為烏傷縣(治所在今義烏境內),屬會稽郡(紹興)。東漢設長山縣。

4、贏牟——萊蕪

萊蕪市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春秋時期在這裡發生過「長勺之戰」,解放戰爭時期華東野戰軍曾在此發動了「萊蕪戰役」。

5、嘉應——梅州

古代屬海陽縣,南齊永明元年(483年)析海陽縣設程鄉縣。隋唐屬潮陽郡。五代十國南漢乾和三年(945),亦即後晉開運二年,程鄉升為敬州,領程鄉縣。這是梅州州治設立的開始。

6、登州——煙臺

煙臺市因境內煙臺山得名。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為預防倭寇,曾在今煙臺山設狼煙墩臺。早在商、西周、春秋時為萊國地。戰國屬齊國。秦代屬齊郡。漢代屬東萊郡。晉屬東萊國。南北朝屬東萊郡、長廣郡。隋屬萊州。唐屬登州、萊州。宋、元因之。明、清屬登州府、萊州府。

7、榆次——晉中

晉中是山西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位於山西省中部,東依太行山,西臨汾河,北與省會太原市毗鄰,南與長治市、臨汾市相交,東北與陽泉市相連,西南與呂梁市接壤,是山西省的鐵路、公路樞紐之一,是一座文化底蘊深厚、古老而活躍的現代化城市。

8、毗陵——常州

常州是一座有3200多年歷史的歷史文化名城,曾有過延陵、毗陵、晉陵、南蘭陵、武進等名稱,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始改常州,於1949年設市。中國大運河常州段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9、京口——鎮江

鎮江是江蘇省地級市,位於江蘇南部、長江南岸、長江三角洲西段,古稱「潤州」,民國時曾為江蘇省省會。鎮江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層城市和國家級蘇南現代化建設示範區及江蘇長江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有江蘇大學、江蘇科技大學等著名高等學府。

10、上黨——長治

長治市古為「上黨」、「潞州」地域,殷商時為黎國,屬冀州。春秋時,曾為潞子嬰兒國,後並於晉國。戰國時,屬韓國。周顯王二十一年(前348)韓首置上黨郡,後歸趙國。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秦統一六國後,實行郡縣制,分天下為36郡,上黨郡即為其中之一。

11、駢邑——臨朐

據《竹書紀年》和《齊乘》載,今臨朐境少昊世為爽鳩氏、帝堯時代為帝子丹朱、虞夏時期為季萴、商朝為諸侯逄伯陵的封地。

12、潁州——阜陽

阜陽市歷史上以潁州(今阜陽市區)為中心的南部開發較早。西周以後,在今阜陽境內即建立了董姓的鬍子國,臨泉境內的姬姓沈子國,潁上境內的慎等。春秋戰國時,又出現了太和原牆的原陽、倪邱的新、臨泉的寢等縣邑。由此地域概念逐漸形成。秦代始置汝陰縣,東漢時期屬於豫州(治所今安徽亳州)。三國魏置汝陰郡。北魏孝昌四年(528年)置潁州,隋設汝陰郡,唐設潁州。唐德五年屬亳州管轄(622)在亳州置總管府,轄亳,宋,潁,沈,譙等州。宋設順昌府,元屬汝寧府。

13、海曲——日照

日照,周為莒地。秦屬琅琊郡。西漢置海曲縣。三國魏時屬城陽郡,並於莒縣。北魏置梁鄉縣。隋時歸莒縣,屬琅琊郡。

14、晉陽——太原

太原,山西省省會,簡稱「並(bīng)」,別稱并州,古稱晉陽,也稱龍城,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園林城市、太原都市圈核心城市,山西省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國際交流中心,是一座具有4700多年歷史,2500年建城史,「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衝,控五原之都邑」的歷史古都。

15、明州——寧波

寧波地處東南沿海,位於中國大陸海岸線中段,長江三角洲南翼,東有舟山群島為天然屏障,北瀕杭州灣,西接紹興市的嵊州、新昌、上虞,南臨三門灣,並與台州的三門、天台相連。

16、靜海——南通

南通,江蘇省地級市,位於江蘇東南部,長江三角洲北翼,簡稱「通」,別稱靜海、崇州、崇川、紫琅、北上海,古稱通州。

17、梁溪/金匱——無錫

無錫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古就是魚米之鄉,素有布碼頭、錢碼頭、窯碼頭、絲都、米市之稱。無錫是中國民族工業和鄉鎮工業的搖籃,是蘇南模式的發祥地。無錫文化屬吳越文化,無錫人屬江浙民系,使用吳語。

18、登瀛——鹽城

鹽城在遠古代是陸地,後陸沉變為濱海平原。建國後,大豐西團一帶出土的古陸生物化石可以考定,鹽城至少在二、三萬年前即已成陸。阜寧縣羊寨一帶的石器、骨器的發現,表明至遲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鹽城境內就有靠漁獵為生的原始部落群活動的蹤跡。遠在西周初年,魯侯伯禽令奄民南遷,途中有部分奄民留在鹽城一帶定居,可以說這是鹽城早期的開拓者。

19、鳴沙——中衛

秦朝並六國後,大將蒙恬率30萬士卒,取黃河南北之地,始將中衛納入中央集權版圖。

20、寶安——深圳

在深圳原居民的傳統理解上,「深圳」只是指現今羅湖東門市場一帶,即「深圳墟」,1688年,歷史文獻中第一次出現了對深圳墟的記載 。

21、邕州——南寧

南寧歷史悠久,古代屬於百越之地。越族分枝繁多,史稱「百越」,其中西甌和駱越兩個支系,就是南寧壯族的先民。

22、饒州——鄱陽

鄱陽縣隸屬江西省,是江西省試點省直管縣,古稱番(pó)邑,饒州,漢時更名鄱陽縣,位於江西省東北部、鄱陽湖東岸。

23、下相 /鍾吾 ——宿遷

宿遷歷史悠久、文化繁榮,古稱下相、宿豫、鍾吾,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鄉,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北倚駱馬湖,南臨洪澤湖。宿遷自古便有「北望齊魯、南接江淮,居兩水(即黃河、長江)中道、扼二京(即北京、南京)咽喉」之稱。

24、歸綏——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化,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先秦時期,趙武靈王在此設雲中郡,故址在今呼市西南託克託縣境。民國時期為綏遠省省會,蒙綏合併後,呼和浩特成為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市中心城區本是由歸化城與綏遠城兩座城市在清末民國合併而成,故名歸綏。1954年改名為呼和浩特,蒙古語意為「青色的城」。

25、潁川——登封

中國第一個朝代夏王朝定都陽城,即登封告成,「登封」、「告成」則因公元696年武則天「登」嵩山,「封」中嶽,大功「告成」而得名,改嵩陽縣為登封縣,改陽城縣為告成縣,金代將兩縣合併為登封縣,1994年經國務院批准登封縣撤縣設市。少林寺是佛教禪宗祖庭,中嶽廟是五嶽之中規模最大的道觀,嵩陽書院則是北宋鴻儒程顥、程頤兄弟講學之所,是宋明理學的發源地之一。

註:素材綜合整理自網絡,文遺網(GFwenhua)為本文提供了重要幫助,深表謝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就有東京,為何日本要山寨「東京」這個城市名
    中國古代就有東京,為何日本要山寨「東京」這個城市名?首先要糾正一個常識性錯誤,東京並不是日本的首都,東京以前叫江戶,是江戶幕府所在地,江戶幕府倒臺後,天皇想把首都遷到江戶,但阻力太大,天皇只好把江戶作為臨時行在,跑到了江戶,也就是現在的東京,東京現在雖然是日本政治經濟的中心,但從法律意義上卻不是首都,這是日本很尷尬的事情。
  • 「誇誇其談」的城市,猜一中國城市名,你猜到是哪裡了嗎
    「誇誇其談」的城市,猜一中國城市名,你猜到是哪裡了嗎?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特別是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創造的文化產物,中國古代經常有謎一樣的遊戲活動,現在有個地方,我們介紹的這個城市就可以從謎語「誇誇其談」猜出來。
  • 中國名字「最好聽的」城市,因皇帝登基而得名,現為新一線城市
    對城市來說,名字有其歷史和文化,有意義, 國內很多城市名中,有可以說意味深長的,聽起來很美,有著無限的思念, 這個城市在重慶,被稱為渝州、恭州等,1189年,宋光宗趙惇先封恭王,為帝位,自詡為「雙重喜慶」,重慶得其名,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
  • 古代最唯美的八座城市名,兩個已成它國領土,其中有你的家鄉嗎?
    古代最唯美的八座城市名,兩個已成它國領土,其中有你的家鄉嗎?文/小軒分享歷史隨著歷史的變遷,城市的樣貌及其名字也會不斷變化,今天我們就說一說中國古代歷史上名字最唯美好聽的幾個城市,讓人惋惜的是,這些城市基本都被改了名字,有的現在已經是其他國家的領土了。
  • 我國「最有趣」的城市,城市名念起來像繞口令一樣,是你的家鄉嗎
    俗語說「人如其名」,不少家長在為孩子起名的時候,真可以說是煞費苦心了,希望通過這個名字能夠帶給孩子幸福與平安,實際上不單人是這樣,一座城市的名字也是如此,不同的名字自然也能從中聽出不一樣的感受。那麼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這座城市就有些特別了,也可以稱它為「最有趣」的城市,這座城市的名字中,三個字都是同音的,念起來有一種繞口令的感覺,你能猜出是哪座城市嗎?下面就讓我們來一起看一下吧。
  • 中國名字「最好聽」的城市,因皇帝登基而得名,現為新一線城市
    對於城市來說,名字就是其歷史和文化所在,意義非凡,而在國內眾多的城市名字當中,有一個可謂是寓意深刻,讓人聽起來就覺得十分美好,產生無限遐想,這座城市就是重慶,曾用名有渝州、恭州等,但在1189年,宋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重慶便因此得名,並沿用至今。
  • 河南城市,被稱為「七王朝的古代資本」,現在是一個四級城市
    素有 "古都 "之稱的河南,如今已是四線城市。說到河南,夥伴們會先想到什麼?河南是當今中國的一個經濟大省,在漫長的歷史中,河南的經濟一直很繁榮。首都洛陽、開封或商丘又被稱為古都,今天是河南的城市被譽為 "古七代時代",但現在只有四條線,你知道它其實在哪裡嗎,它就是安陽,位於河南、山西、河北等三省交界處,也被稱為 "河南堯衝、四省 "這樣的好名字。所謂 "環水安陽之名不虛傳,3000年前就是皇城,中原文化既定,勝過讀古書"。
  • 小縣城竟是商朝古都朝歌,盤點那些該壞的城市名!
    有一個地方叫做地方,在中國這種的城市名字是非常的普遍的,通常很多城市的名字都是比如說山東的泰安就是因為五嶽獨尊的泰山而來,到現在如果你坐火車去泰安的話就會聽到,泰山站到了!不過在中國還有很多改名字改殘了的城市,讓人不禁大跌眼鏡。
  • 世界「最長」和「最短」的城市名,相差164個字母,離中國都很近
    每個城市都有屬於它自己的名字,這個名字不僅僅是一個稱呼那麼簡單,同時也是它向外人展現的最好的一張名片。而且很多名聲在外的城市,因為有著不一樣的魅力和極強的吸引力,一直都是其它地區遊客爭相前往的地方,比如阿聯的杜拜、英國的倫敦、中國的上海等等。那麼今天我們來討論下,你知道世界上「最長」和「最短」的城市分別是哪嗎?
  • 江蘇「最有實力」的鐵三角城市,第一和第二名差距等於第三名城市
    說到江蘇省,江蘇木是目前公認的最具潛力的省份,這個省的地級市都很強,在全國也是百強市,這是廣東省也超越不了的,不接近江蘇的人可能不知道,江蘇人很會做生意,這方面的天賦也極高,江蘇自古以來就是經濟發達的要地,地理位置優越,資源豐富,您知道嗎?
  • 江西的這座城市,曾是華東三大名州之一,如今淪為縣城
    江西省是江南「魚米之鄉」,古有「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之稱,是中國區位優勢強省,南方最具發展潛質省份,近幾十年,江西似乎沒有抓住發展機遇,現為華東地區實力最弱的省份,今天我們聊聊江西省最「沒上進心」的城市,它曾經是華東三大名州之一,現在成了縣城,那就是鄱陽縣,位於江西省東北部,是江西省示範省直管縣之一
  • 中國「最有趣」的一個城市名,三個字都同音,而且經濟很強勢
    中國的文化非常精緻,一個聲音裡有幾個不同的文字, 中國的城市名也有這樣的城市,三個字同音, 她在福建省石獅市,聽起來像快嘴,中國「最有趣」的一個城市名,三個字都同音,而且經濟很強勢。,「石獅」因之而得名 ;獲評全國文明城市 、中國百強縣 ;主要景點有姑嫂塔、永寧城隍廟等。
  • 將軍在上中的東京有歷史原型嗎 古代東京是指現在哪個城市
    中國古代也是存在東京這個地方的,所以劇中的東京是有歷史依據的,據小編了解,電視劇將軍在上哪個是圍繞宋朝時期的朝代背景展開描述的,而劇中的這個東京也應該就是當時宋朝的國都,小編翻了一下史實資料發現,東京是北宋首都的"京號",
  • 中國這座城市兩千年未改名,是以道士名命名的,他是何方神聖?
    導讀:中國這座城市兩千年未改名,是以道士名命名的,他是何方神聖?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是古代四大文明唯一延續到至今的偉大文化。在中國的歷史上更是留下許多文化古蹟,和從古代就保存到現在的城市,比如著名的有洛陽,長安,徐州,許昌。在歷史上,這些城市都是一些兵家兵爭之地。每一個城市都都承載著數代人的回憶和故事。而且這些城市的命名也是極具傳奇色彩。都源於各種各樣的故事。但是在中國就有一座以人名來命名的城市,並且一直沿用至今未改名。這個城市就是如今的廣東茂名。
  • 我國「最繞口的」城市名,三個字同一個音,老外讀完直接懵圈了
    外語對於我們來說讓很多人苦惱而欲放棄,其實,我們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同樣讓外國人抓狂,我們的古文言文和繞口令更是有著很大的技巧在裡面,不過這些,對於外國友人似乎是有些困難了,但是應對日常交流還是沒問題,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說一說我國最繞口的城市名,三個字同一個音,老外讀完直接懵圈了。
  • 成都在古代就是印刷業重鎮,到現在也是製造業發達的城市!
    在古代,成都就是一個製造業發達的城市。傳統製造業的幾大門類,棉紡絲織業、印刷、造紙和漆器製作等在成都都得到大力的發展。唐宋,成都曾長期是全國的印刷業重鎮,也是最早大規模使用雕版印刷術的城市,所印之書種類齊全。得益於周邊田野竹木繁茂,河水清澈,成都的紙質量上乘。
  • 中國大學生數量最多的5座城市,重慶排在第五名,上海卻沒上榜
    大家都知道中國現在和以前差別很大,除了城市發展速度變化之外,很多人的觀念也發生了變化。在以前可能有些人會覺得沒必要讀書只要去拼搏就能夠發財,但是現在大部分人都知道讀書的重要性,所以其實和以前相比大家能夠明顯感覺到大學生的數量增多。
  • 湖南名字很好聽的城市,名來源於《老子》,聽名就很有好感
    在這期間,小編和大家談過廣東、廣西、山東等省名最好的城市, 湖南的小夥伴私下請旅行者談談湖南名最好的城市, 我今天如願以償, 說到湖南名字最好的城市,非常德莫屬,其名字來源於《老子》中的「為天下溪,常德不離」一詞,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有興趣的可以繼續看下去。
  • 河南改名「失敗」的城市,曾是商朝首都,古名霸氣十足
    河南是中原文化的根源所在地,古代四大發明中,三項出自河南,真可謂是歷史悠久,人才輩出,古今兵家必爭之地。而最近在網絡上也出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其中一項榜單排名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那就是改名失敗的城市。有一個城市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這個城市就是河南淇縣。
  • 同一路名3種譯法 城市公示語翻譯應規範
    新華網南昌4月1日電(記者李美娟)同一條路的路名有3種甚至多種譯法,而且這種現象很常見。江西省翻譯協會副秘書長、南昌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賴褘華在與外國朋友的交往中發現,一些城市「一路多名」的現象弄得不少外國朋友暈頭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