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並操練「不住地禱告」?

2021-01-07 zy以便以謝

導讀

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前書》寫道:「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你也許很熟悉這句經文,但是否具體地操練過「不住地禱告」呢?本文作者藉著一些可操作的建議,幫助我們更多、更用心地禱告,直到禱告像呼吸一樣自然。

當你聽到「不住地禱告」的吩咐時,會作何感想?

對一個脆弱的良心而言,這個短語仿佛是掛科般的存在。基督徒生活的失敗帶給我們的莫名恐懼已然再次被證實了。我們中的另一些人在掙扎中將這個呼召視為難以企及的理想狀態,或許對牧師來說是可行的,但對有四個孩子的母親或每周工作60小時的商務人士而言就是強人所難了。

還有一些人聽到不住地禱告的吩咐,就像我們被吩咐不停奔跑一樣。我們知道禱告對我們有好處,也由衷地想要禱告更多,但我們仍然感到禱告更多像一種負擔,而非祝福,更多是一種消耗,而非喜悅。

然而,這些所謂的感覺都沒有抓住「不住地禱告」的本質。神的吩咐不是一次負疚之旅,也非一個苦行僧般的夢想,更非一種苦役的召喚。恰恰相反,這個呼召,乃是讓你成為你被造之時的樣式。這個吩咐乃是讓你活出耶穌基督裡的特權。這是一個讓你去享受神的邀請,並不僅僅在清晨的那一次,而是全天候。凡是在基督裡的人們,無論在人生的哪個階段,這都是可能的。

1

不住地?

當然,「不住地禱告」並非要求我們每時每刻都跪在地上。同一個使徒,在同一封書信裡,教導了各樣的本分,並禁止流於表面、喋喋不休地禱告。帖撒羅尼迦人必須「親手做工」,「互相建立」,並且「警戒不守規矩的人」(參帖前4:11;5:11、14),所有的操練都是將我們從禱告的內室差遣進入這個世界。

保羅如此吩咐的時候,心裡是怎樣想的呢?「不住地禱告」乃是夾在兩個類似教導之間:「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帖前5:16-18)

毫無疑問,保羅在字裡行間總是強調「不住地」和「凡事」,乃是為了將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涵蓋於這個教導之下。伴隨著喜樂和感恩的禱告必須遍及生活的每個角落——無論是清醒還是沉睡,飲食還是工作,抑或服侍還是安歇。我們可能不是每時每刻都在禱告,但久而久之,我們的確將禱告滲透在每個時刻。我們可能不會總是低著頭走路,但我們的確總是以信靠的姿態前行,並隨時準備向神傾心吐意。

那些不住禱告的人們,會發現自己像保羅一樣,不由自主地就開始禱告(帖前3:11-13;弗3:14-19)。當我們把每一個重擔變成「幫助我」,把每一次快樂變成「感謝你」,把每一次試探變成「救拔我」,把每一個順服的機會變成「堅固我」的時候,禱告就會全然浸潤在晨修之後的時光裡。禱告不僅僅是我們日常安排中的一部分,更是我們內心的折射,是我們清醒時分的馨香。

2

不住禱告的操練

那麼,我們該如何去行呢?可以肯定的是,沒有人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步驟來製造這種倚靠的靈,也沒有人能靠自我幫助進入不住地禱告。然而,與此同時,更沒有人能夠不付任何代價就能在這種禱告生活中如魚得水。為了在不住的禱告中成長,我們可以藉著重新思考一些屬靈的實踐和期望來開始,並求神藉著祂的恩典來訓練我們。

擁抱規律

有規律、有計劃地安排禱告的時間並不是不由自主、真情流露的禱告的敵人。恰恰相反。不由自主的禱告就像摩西在會幕中待了一段時間後,他的臉上便滿了榮光(出34:34-35)。

不住地禱告依賴於預定的時間,我們當在除了禱告之外什麼都做不了的地方警醒看守。對我們許多人來說(當然對我來說),「警醒看守」是一個必要的提醒。本來計劃好的半小時禱告久而久之,很容易就變成了20分鐘、15分鐘,然後變成在上班路上的三言兩語。我也許每天早晨都在「禱告」,但當我能凝望祂的榮耀時,我卻總是在匆忙之間,心煩意亂地僅僅滿足於向神投去一瞥而已。而其他的瑣碎,雖然大多數也是良善正直之事,卻已經慢慢取代了「那不可少的只有一件」(路10:42)。

有計劃的、每日的禱告——就是那種不由自主的、不住的禱告——需要敬虔的訓練。如果我們想要與神有真實的團契,則需要像詩篇作者、使徒們以及我們的主自己那般,每天都勤勉地分別出一部分時間來與神單獨相處(詩119:62;但6:10;徒3:1;路5:16)。

願神之道與你相伴

在聖經中,禱告是我們對神啟示的回應,是人類對神聖言說的回答。我們之所以能與神交通,恰恰是因為神首先向我們言說——當然是在創造中,尤其是在祂的道之中。

因此,聖經中關乎禱告的書卷(即詩篇)就是以對沉思神之道的勸勉開始的(詩1:2)。隨之而來的讚美、哀歌和懺悔,無外乎是喜愛「在耶和華的律法」並「晝夜」思想的結果。對詩篇的作者而言,一旦吸入了神之道,就不能不以禱告呼出。

只有當我們常與神之道相伴,才會在不住地禱告中成長。當我們發現自己有幾分鐘可以來禱告,就像在等待一個朋友,那麼我們便可以重複晨禱的一個詞作為開始。如果我們和查爾斯·司布真(Charles Spurgeon)一樣,打算「在我做的每件事之間穿插幾句禱告的話」,我們可能會藉著某些記憶片段來提示自己。當我們晚上跪在床邊時,我們可以事先讀一篇詩篇來作為自己開口的引導。

正如孩子們通過傾聽父母的聲音來學習說話一樣,我們也是通過傾聽天父的話語來學習禱告。祂的道在我們心裡停留得越久,我們就越容易對祂傾心吐意。

專注於垂聽你的神

麥可·裡夫斯(Michael Reeves)在他有用的小冊子《享受你的禱告生活》中寫道:

當你把禱告默認為一種抽象的活動,一件「要做的事」,傾向於把禱告作為某種活動來關注時——那麼這勢必會讓人覺得無聊。相反,要把注意力放在你禱告的對象身上。提醒你自己將要來到誰的面前,對防止分心以及提升禱告會有很大幫助。(30-31)

我常常忘記自己在禱告時是在跟誰說話。當我說「我的父啊」,不過只是口中的幾個詞語而已,那麼我的心思的焦點便只是在禱告這個活動上,而非在聽我禱告的神身上。如此禱告已然成為了一件「要做的事項」,一個猶如洗衣服一般毫無人情味的(impersonal)任務。(註:impersonal的詞根person,也是位格的意思。Impersonal所表達的毫無人情味,更是指向沒有位格之間互動)

如果我們在每一次禱告的開始,都花一點時間來提醒自己是在與誰交通,我們可能會發現自己將禱告得更頻繁,也更享受其中。當我們開口禱告的時候,我們全能的父,就是高過諸天、又知道我們一切需要的那一位,就顧念我們(太6:7-8)。我們來到祂面前,實在是因祂獨生子的功勞,祂的寶血和公義使我們得以進入神的寶座(弗2:18)。並且我們如此做,乃是藉著在我們軟弱時與我們相伴的聖靈保惠師的大能(羅8:26-27)。

如果禱告僅僅是某種行為,那麼「不住地禱告」註定聽起來很壓抑。但是,如果禱告是與神團契,即與父、子、聖靈的團契,那麼我們就會在這個吩咐中聽到不同的聲音:「盡情地享受神吧。不停歇地倚靠神吧。源源不斷地從神那裡加添力量吧。最終發覺祂從未走遠,信實永遠。」

3

相信你受造乃是為了禱告

當然,所有這些屬靈操練都不會真正摧毀我們禱告中的阻擋。我們還沒有擺脫這沉重的肉身,更沒有把魔鬼甩在身後。但是,在我們磕磕絆絆操練不住禱告時,在每一個沒有禱告的日子結束時,在我們的禱告似乎並未比承載它們的呼吸走得更遠時,我們最好牢記:神造我們乃是為了禱告。

我們可能為一些事情堅持一段時間,即使我們並非為此所生,但仍堅持了一段時間。一個音盲的女人可能要在歌劇中嘗試演唱,又或一個笨拙的男人要學習雜耍,但他們的局限終將使他們止步不前。因為他們根本不適合手中的工作。然而,當我們要禱告的時候,這種情形卻並不適用。

每一個基督徒,無論多麼不成熟,都有神的靈住在心間呼求:「阿爸父!」(羅8:15;加4:6)。每一個基督徒,無論多麼容易分心或不善言談,都被造為要與神的所有百姓一起「呼求主名」(創4:26;詩105:1;林前1:2)。每一個基督徒,無論信心多麼渺小,都被邀請去求問、尋求乃至叩響他們天父的門(太7:7-8)。作為神的兒女,不住地禱告是我們與生俱來的特權,我們若非如此就不是自己了。

直至一日,你會不再掙扎著去禱告。禱告就像呼吸一樣自然,就像品嘗新耶路撒冷樹上的鮮果一樣令人歡欣。但在那之前,要堅持成為神再造你時,要你成為的那個人。當你向天父求問、讚美、感恩、懺悔,就會發現祂常常垂聽,時時幫助。

相關焦點

  • 禱告操練20問(超實用的禱告指導)
    答:用明白通俗的話來說,禱告就是(1)敬虔來到神面前,(2)對神述說,(3)向神祈求,(4)接受神的啟示、光照、潔淨和引導等,最終到達 (5)神和人的交通與聯合。換句話說,禱告就是人在心靈的深處向神伸出手來,神也在人的心靈深處伸出神慈愛的手。最終,神和人緊緊地聯在一起。
  • 不知道如何禱告?十句經文,七個金句,教你如何禱告
    禱告是基督徒日常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功課。禱告是幫助我們與神交流、操練我們屬靈成長的一種方式,也是我們一生都要去做的事情。然而很多弟兄姊妹存在著這樣的問題:禱告的感到疲乏了……甚至不知道如何去禱告了。因此很多弟兄姊妹交流時也會詢問前輩們,我應當如何禱告呢?
  • 讀《實用祈禱學》有感:如何操練有效的禱告?不可或缺的是"真心"
    禱告既是基督徒一個充滿榮耀光環的標籤,更是我們與神說話談心、接近祂的一條綠色通道,不但風雨無所阻擋,魔鬼見了也要在顫抖中避讓開來。十九世紀英國著名布道家司布真對禱告有這麼一段比喻:「在宣講布道的時候,禱告可以給你特別的幫助。事實上,沒有什麼可以像剛剛從與神相交的山上下來向人說話那樣,如此榮耀地預備你去傳道了。沒有人可以像那些代表人與神摔跤的人一樣如此有能力的懇求。」
  • 生命之光|《與神同行》之 禱告(2)
    「當趁耶和華可尋找的時候尋找祂,相近的時候求告祂」(以賽亞書55:6)。不要再拖了,救恩今天離你近在咫尺,不要因為你不求告而與救恩失之交臂。2、我要向那些渴望得救但不知如何去做的人說。我奉勸你馬上到主耶穌基督那裡,找一個就近的隱秘之處,在禱告中乞求祂拯救你。告訴祂你聽說,祂接納罪人,也聽過祂說,「到我這裡來的,我總不丟棄他」。
  • 基督徒必修課:如何操練你的信心?讓信心的種子札根
    今天我們讀的經文很短,但對我們而言,卻是非常重要,因為這將是我們要如何操練我們的信心。如何操練你的信心?或是說是如何去使用你信心?這是每一個基督徒都要學習的功課,信心不會與生俱來,信心需要去操練,如果你每天操練信心,那麼就是天天成長;這就好像是開車一樣,沒有人生來就知道如何開車。
  • 為孩子的恩賜禱告 你以為的那些短處是神給的操練恩賜的機會
    當然,這並不是建議可以為所有的行為找美好的藉口,比如不負責、叛逆、說過份的話等等。相反,當我們的孩子走歪了,或是誤用了他們的恩賜,我們要竭盡所能去糾正。當我們因為孩子而很沮喪或失望時,我們需要求神讓我們知道如何將孩子的錯誤或短處變成操練恩賜的機會。最美的鑽石在被雕琢之初也只不過是一塊又灰又暗的石頭。 你是否希望孩子的生命充滿喜樂?
  • 如何禱告丨看不見的禱告決定了看得見的生活
    復活的主差遣門徒,「就向他們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你們留下誰的罪,誰的罪就留下了」[約20:22],主說:「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作什麼」!所以,禱告需要被神吹氣,禱告必須是有生命,禱告必須是活的!當真正禱告的時候,阿爸父神一定叫我們整個人的力量復原,我們必從新得力,如鷹展翅上騰!每一個教會肢體需要聖靈的幫助,需要回歸最重要的根基上面。
  • 【禱告須知】如何禱告?
    讀過一些有關禱告的書,也沒有什麼用──我需要一些技巧上的幫助,讓我也能和其他基督徒一樣享有禱告的樂趣。」說話的人名叫馬可,是一位中年的教師。他說,他成為基督徒之後,本能地知道他應該禱告,但是他每一次跪下來,想跟神說話時,腦子裡就是一片空白,以致他在禱告的操練上,愈來愈感到挫折。
  • 【生命靈糧】先知但以理的禱告
    摩西也是這樣,當以色列人造了金牛犢,上帝很不高興,要把他們都殺光時,摩西跟上帝說:「求你記念你的僕人亞伯拉罕、以撒、以色列。你曾指著自己起誓說:我必使你們的後裔像天上的星那樣多,並且我所應許的這全地,必給你們的後裔,他們要永遠承受為業。」(出32:13)現在你要是把他們都殺了,那你以前所講的話就不能實現了。摩西也是用上帝曾經說過的話來跟上帝禱告。
  • 基督教丨權柄禱告是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得勝撒但所賜給聖徒的權柄
    馬可福音11章21-24節,耶穌教導:所以我告訴你們:凡你們禱告祈求的,無論是什麼,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彼得想起耶穌的話,對他說:「拉比,請看!你所咒詛的無花果樹已經枯乾」。主耶穌基督回答「你們當信服神。我實在告訴你們:無論何人對這座山說:你挪開此地,投在海裡!
  • 雅比斯禱告的五個秘訣
    根據學者推測,雅比斯一生孜孜不倦地研讀法律和知識、敬虔生活,日後,甚至有文士居住的城市因其法律知識而以「雅比斯」命名,他也影響許多後代門徒,效法他作相同的禱告。梅格分享,雅比斯的禱告不僅僅是個人向神祈求恩典,更代表著人與上帝之間的立約。雖然雅比斯所處的時代與現今不同,他的禱詞不見得能完全套用在我們身上,但仍可從其歷史背景中,推敲當年的情況。
  • BERT是否完美,語言模型又是否真正地「理解了語言」呢?
    但有時也會出現一個疑問,這些語言模型是否真正地理解了語言呢?專家學者對此也會有不同的見解。本文作者則從語言的本質、語言符號與意義的關係以及語言模型究竟從語言中學到了什麼等幾個方面闡述了對該主題的看法。其中詞法 (Morphology) 規定了詞素如何組成詞 (Word),如"un-deni-able", "go-ing"。句法 (Syntax) 規定了詞如何組成句子 (Sentence)。語言是用來溝通的,因此符號及它們的組合規則都代表著一定的意義 (Meaning)。符號和規則與意義的聯繫是隨意的:中文用「我」表示第一人稱,英文用 "I",日文可以用「わたし」。
  • 不要讓撒旦用詭計來中斷禱告,警醒禱告
    我們必須奉主的名,靠 他十字架的得勝,來掃除一切在我們祈禱地位上的障礙。在此,十字架照樣能夠很有效力的為我們取得祈禱的時間,正如十字架在其地範圍裡有功效一樣,只要我們懂得並運用它得勝的能力。」以上這一段話,給了我們不少的提醒與勸告。弟兄姐妹,我們必須為 祈禱的時間而爭戰,我們必須獲得祈禱的時間。我們如果要等到有空的時候來禱告,就永遠沒有機會禱告。我們必須劃出時間來禱告。
  • 如何理解並實現「用戶第一」?
    可以說「用戶第一」這句話應該是很多產品設計人員的最高信條和價值追求。但實際情況真的是這樣嗎?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可以說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一、「用戶第一」的行為內涵和實踐層次要想做好「用戶第一」,首先必須真正理解「用戶第一」的內涵。對於這四個字的理解,其實每家企業、每個人都會有不相同。
  • 全球40天禁食禱告-8月26日:第26天禱告全文
    他們突破和轉化的故事帶來激勵,也為如何從國度觀點對付這場戰役帶來省思。令人無法置信的肯塔基州曼徹斯特市的轉化故事,數以千計的人已在森特尼集團(Sentinel Group)2010年記錄片《阿帕拉契山脈的黎明》看過。這故事揭露一個毒品犯濫、充滿罪行的社區,因貪腐的政府控制而沉浸於傷心絕望的循環。只有當城裡「好人」開始失去他們吸毒過量和自殺的孩子,使他們情急至極而禱告。
  • 聯合禱告才能速成其事
    所以,若一個人因為看見仇敵-魔鬼撒但的欺騙、偷竊、捆綁、殺害、毀壞而心裡得了「神聖的冤恨」的人,這人是有福的。 那麼,若有這樣的兩三個人把他們的所願與關心配合上帝的話,上帝的整個關心與作為便會顯明在他們中間,藉著他們速成榮神益人建國的大計劃。1.《以斯帖記》:以斯帖、末底改、全猶太人的聯合禱告,帶來「普珥節」的大勝利。
  • 讓我流淚滿面 禱告的重量
    背景多年以前,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過後,曾有一位雜貨店老闆試圖想稱一稱,禱告的重量到底有多重...  在聖誕節的前一周,一位婦人低著頭走進他的雜貨店,生怯地向他要食物,好為嗷嗷待哺的孩子們準備一頓聖誕晚餐。店主就問她想花多少錢在這食物上。她幽幽地回答:「我的丈夫不幸在戰場上陣亡,除了付上我的禱告以外,我就沒任何東西可以給你了。」店主聽完馬上變了臉色,冷冷地回應:「那你把它寫下來吧!」就想去忙他的生意,但卻有點訝異婦人當著他的面從腰包裡掏出一張紙條,遞給他。
  • 用文字靈修操練——我的屬靈健保IC卡
    拿出周曆手冊、禱告日誌,翻查過去的靈命紀錄,經常忍不住噗哧一笑、搖頭嘆息,想著當年怎麼會這樣愚蠢幼稚,也同時驚覺靈命的醫師——聖靈上帝改變、醫治人心的力量。我認為,是為了開啟另一雙靈魂的眼睛,專心凝神在另一個世界——屬靈的世界。既然如此,禱告就不必過多祈求肉眼得見的物質需要;因為耶穌也說了,沒有祈求以先,我們所需用的,天父早已知道了。禱告應該要把有限的時間放在了解、尋求神的國和神的義上,願祂的國降臨、願祂的旨意在禱告者身上施行,這就是「敬虔的操練」。
  • 查考希伯來書第十一章 第一課信心的操練──亞伯 (經文:來 十一:1-4;創四:1-8;路十八8:10-14)
    敬拜是人類最高的職責,只有當我們能敬拜神時,我們才能有效地與神同行及為神作工。一個人要如何才能親近神和被神悅納呢?有兩個途徑──真的途徑及假的途徑,正好由該隱和亞伯,以及他們帶來獻給主的祭物為代表。該隱被拒絕,因為神不悅納他的獻祭。亞伯被接納,因為神悅納他帶來的獻祭。我們都是亞伯或該隱── 被拯救者或失落者、信者或不信者、信徒或非信徒。亞伯怎樣在主?
  • 撒旦是如何阻擋我們禱告的
    寫在前面的話本篇文章為轉載,意在提醒大家有屬靈的世界,有屬靈的爭戰,禱告非常重要。撒旦是如何阻擋我們禱告的天國的爭戰由約翰·姆琳德·奧斯德弟兄(奧地利)寫於2000年11月我要分享的是一個在得救之前一直侍奉魔鬼的人所作的見證。他向我所作的見證是那麼的有挑戰性,以致我不想相信。我不得不向主禁食十天,問祂說,「主啊,這是真的嗎?」也就是在那刻主開始教導我當我們禱告時在屬靈的國度所發生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