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四個一百」優秀政法新媒體評選活動中,「保定檢察」官方微信、頭條號從14萬個政法新媒體帳號中脫穎而出,分別獲評「全國政法系統優秀微信公眾號」和「全國政法系統優秀資訊類帳號」。
「新媒體是保定檢察的一面旗幟,我們主動適應傳播格局新變化,讓政法工作的神秘性、距離感轉化為新媒體的傳播力、親和力,展現檢察機關昂揚向上的精氣神,讓人民群眾對檢察工作有看得見的獲得感。」河北省保定市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傅君佳說。
舉旗幟講責任 傳播檢察好成果
2019年10月1日,該院組織全體幹警舉行莊嚴隆重的升國旗儀式。新媒體工作人員也在各個位置緊張忙碌著。二層樓高的攝影搖臂前後移動,2臺攝像機、2臺照相機在旗杆前和隊伍前抓拍,1臺照相機在樓頂俯拍全景。當天下午,新媒體就發出了活動短視頻。手機裡,檢察幹警揮舞手中紅旗,伴著旋律深情唱響《我和我的祖國》,場面振奮人心、熱情高漲,為祖國獻上最深情祝福。
「網際網路新應用發展到哪裡,保定檢察新媒體就跟進到哪裡。」該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孟國平告訴記者。
內容為王、注重原創是保定檢察新媒體的最大特色。該院抓住重點工作、重要節日紀念日等節點,成立原創小組策劃專題作品,既向外加大宣傳,又向內汲取營養,深受粉絲喜愛。
根據檢察工作報告,新媒體製作了微視頻、數字、漫畫、圖表和H5作品,連續三天推出15期兩會原創信息,對檢察工作報告進行全方位解讀; 挖掘身邊模範典型,推出系列欄目《最美檢察人》;記錄公訴人成長過程,設計動漫連載《公訴小菜鳥》;發動全院人員持續參與《隨手拍》,定格美好瞬間;開闢《「疫」線檢察人》《「疫「線文苑》專欄,展示檢察擔當;以優秀女檢察官為原型,製作《檢花最美》;有聲原創《保檢有約》為幹警提供展示自我、抒發情感的平臺;視頻類節目《保檢直播間》,直觀展示檢察工作動態。
「我是保定檢察新媒體的『鐵粉』,在每一天的信息發布中,都能感受到打擊犯罪的檢察擔當和服務群眾的檢察姿態。」知名網絡大V「民警小唐」——河北省人大代表、保定市公安局蓮池區分局裕華路派出所教導員唐明宇這樣評價。
該院宣教處處長趙健介紹:「我們不僅利用新媒體平臺傳播法治信息,更敞開大門拓展案件線索獲取渠道,傾聽群眾呼聲。」
2018年4月,家住保定市蓮池區河北大學附近的居民連培銘為上下班發起了愁。小區周圍諸多商戶為招攬生意私搭亂建,加之一場大暴雨讓家門口變成了「海」,出行極其不便。在瀏覽網頁時,保定檢察新媒體開通的「公益訴訟微信舉報平臺」吸引了他的注意。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他點擊下方「我要舉報」,寫下留言「河大新區,保定學院,園中苑小區前道路被違章建築及地攤佔領」,並上傳現場照片。
新媒體中心及時將這一線索移交公益訴訟部門,按照管轄範圍,蓮池區檢察院迅速展開調查,向城管部門提出檢察建議後,違建很快得到依法查處。
接地氣講故事 輸送檢察好產品
「聽故事知檢察,大家好,歡迎收聽保定檢察原創欄目《檢察故事屋》,我是今天的主播,今天為您講述的故事叫做……」
今年7月,該院推出「檢察故事屋」新媒體原創欄目,用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故事讓大家走進檢察、了解檢察。欄目不僅展示「四大檢察」「十大業務」等檢察工作,更重要的是普及防騙維權等法律知識。每個故事都邀請特約音頻主播進行聲情並茂的播音講述,提高了閱讀趣味性。《我酒駕了,還能領養老金嗎?》《一位暖男檢察官的為民情懷》《孩子,抬起頭,向前走!》《「火紅」的新年》……在已經發布的14期故事中,閱讀量已經破萬。
「在疫情特殊時期開設的《護蕾法治小課堂》對於學生法治教育非常必要。」保定市第十七中學校長李梅對記者說,「學校每天準時組織初三年級在學校集體觀看,初一、初二年級同學在家由父母陪伴觀看,獲取了很多課堂上學習不到的法律知識。」
該院聯合市教育局、團市委在「保定檢察」微信公眾號、微博、今日頭條三大新媒體平臺開設了為期17天的《護蕾法治小課堂》未成年普法專題節目。檢察長帶頭走上網絡講堂,講解疫情期間複課復學的防護知識,檢察院的職能,生活中遇到的網絡詐騙、校園欺凌、防範性侵害等內容,為未成年人構築起法治「防火牆」。
「就拿灰太狼綁架喜羊羊一案來說,公安局的黑貓警長想要逮捕犯罪嫌疑人灰太狼,就得先經過檢察院批准。」
每一期小課堂內容都以圖片、動畫、視頻等孩子們喜聞樂見且易於理解的形式進行講授,課程結束後許多同學還將學到的知識以手抄報、觀後感的形式予以展現,在輕鬆活潑的氛圍中傳播法律知識。全市共計30餘萬名學生在線學習,播放量80餘萬次,其中5期視頻課程閱讀量達到10萬+。
全國人大代表、清苑區南王莊村李素環瓜果蔬菜專業合作社社長李素環說:「保定檢察公眾號信息發布很及時,每次在裡邊看到實用信息,我都要分享給社員們。特別是解答生產生活中的法律盲點的文章,通俗易懂,一看就明白,我會著重讓大家仔細學習。」
勤作為講智慧 運維檢察好品牌
2014年,隨著傳媒技術加速發展,新媒體在輿論傳播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該院預判利用好這一新生事物必將促進檢察工作社會影響力和法治公信力的加速提升。當年7月,僅用8個工作日,在全省檢察機關率先探索建立新媒體中心。2015年在全省率先完成基層檢察院「兩微一端」全覆蓋。
從一天一條信息到一天五條信息,從單純文字表述到圖文視頻多樣式,從運營一個微信平臺到「兩微一端」等8個平臺,從粉絲個位數到64萬……截至目前,市縣兩級院共發布各類新媒體信息100餘萬條,保定檢察新媒體在不斷探索中成長起來。
「部隊比武要敢打必勝勇往直前,有衝勁,才能拿名次。帶著這種作風,我從門外漢逐漸開始喜歡新媒體到熱愛這份工作。8小時內保證工作幹好,8小時外加倍付出才能收穫更大的成績。」 該院宣教處副處長陶海崗說。
運營維護新媒體中心的是一支以「80、90後」為主力的年輕團隊。他們立足檢察職能,聚焦檢察主責主業,在嚴肅與輕鬆中尋找最佳平衡點,用汗水擦亮新媒體這張閃亮的名片。
為了學習借鑑優秀新媒體平臺的作品,便於和媒體同行探討交流,陶海崗的微信裡關注了100餘個公眾號,聯繫人和微信群5000餘個,每天能收到1000餘條消息。
新媒體工作人員趙海艇每天早上都會進入郵箱瀏覽市檢察院各內設部門和各基層院上報的新聞稿件,確定當天新媒體發布內容。由於法律工作本身的嚴謹性,他每天都會和撰稿人電話溝通稿件細節,保證宣傳準確無誤。有些稿件還需要進行二次加工,特別是製作新穎吸睛的標題,使其更加符合粉絲閱讀習慣。
「新媒體製作過程看似簡單,真正上手操作才知道,文字、照片、版式、色彩、創意,每一個細節都需要耐心細心精心打磨。」他說。
為保證信息新鮮及時,當天發生的檢察事件都會在當天的新媒體平臺進行發布,加班加點便成了家常便飯。有時創作靈感突然湧現,辦公室的燈光也就一直亮到凌晨兩三點。
「在單位忙,到家了也離不開手機。連周末出去遛彎,都一手抱著孩子,一手拿著手機,低著頭不停鼓搗。」一位新媒體工作人員的家屬如是說。
每天信息發布後,市縣兩級檢察幹警都會主動在朋友圈、微信群中積極轉發點讚留言,匯集全院的力量一點一滴擴大新媒體影響力。
「保定檢察」自2014年開通以來,保定檢察新媒體在人民網、正義網、中政委長安劍等權威平臺影響力榜單中穩居前列,並獲得2019年度全國檢察機關「網際網路+檢察」新媒體指數排行榜第1名,先後榮獲「全國檢察系統最具影響力新媒體獎」「全國檢察微博20強」「全國檢察微信20強」等近30項「國字號」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