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國際教育董事長兼CEO礒津政明(左)、網龍網絡公司副總裁陳長傑(右)
芥末堆 9月28日訊 9月26日,網龍華漁教育和索尼國際教育在日本東京索尼總部籤署「日本智慧教育雲平臺合作協議」,這是繼今年2月達成戰略合作之後的首次正式合作,雙方將共同建設「日本智慧教育雲平臺」。
芥末堆了解到,「日本智慧教育雲平臺」是以網龍網絡公司旗下教育業務子品牌華漁的SaaS服務平臺的基礎功能,用「標準化+服務化+組件化」的方式提供教、學、練、測、評、推薦等教學活動,定位符合日本本地教育特色的綜合管理服務平臺。
其中,平臺將提供統一數據、統一接口規範、統一應用管理,方便整合各種第三方能力和第三方資源,實現校園數字信息化,並通過大數據分析,提升學校管理信息化和決策科學化。除此之外,人工智慧(AI)技術也將是雙方未來合作的方向。
憑藉電子產品起家,如今正在娛樂內容上發力的索尼同樣把目光投向教育業務。在這過程中,中國市場自然也是其關注的重點地區之一。
據了解,索尼國際教育是索尼集團全資子公司,成立於2015年,業務板塊包含教育內容的產出、教育應用軟體的設計製作、教育服務平臺的搭建等。2017年2月,索尼國際教育在中國發售可編程機器人套件KOOV。
索尼國際教育董事長礒津政明曾告訴芥末堆,在推行教育業務的過程中,並不排除與中國公司展開合作。索尼國際教育本次與網龍展開合作,或許也是其教育布局之一。另一方面,這也正好符合網龍在教育硬體領域一貫的出海邏輯。
作為一家跨界教育的上市公司,網龍(00777.HK)主要以併購方式布局教育業務。例如,網龍曾於2015年11月收購英國上市公司Promethea,以拓展其教育信息化業務。2018上半年,Promethean在過個主要國家業務維持增長趨勢,業務利潤達人民幣1.14億元。
根據網龍2018年財報,2018全年網龍營收50.38億元,同比增長30.2%。其中,來自教育業務的營收為25.7億元,已超過其遊戲業務,佔集團總收益的50.9%,同比增長21.9%。
事實上,索尼在進入中國市場不久,便已在中國展開科學教育活動。2000年,索尼「索尼探夢」科技館在北京建立。據了解,開館16年間,索尼公司在「索尼探夢」項目上已累計投入超過人民幣5.6億元,年平均投入3千萬。
索尼集團CEO吉田憲一郎告訴芥末堆,索尼的業務主要面向人,一個是創造者,內容和感動的創造;另一個是用戶。他表示,創造者意義很廣泛,遊戲、內容的創造者是創造者,工程師、科學家也是創造者。這個時代用戶也可以成為創造者,所以培養未來的創造者和公司長期理念非常吻合。
「去培養、發展和擔當下一代孩子們創造力培養是索尼重要的社會責任,也是未來的方向。」吉田憲一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