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
這是莎士比亞筆下哈姆雷特處於對人生充滿懷疑,無限痛苦和疑惑時,發出的疑問。
而今四百年過去了,對人生充滿懷疑的年輕人依舊有很多,但發出的疑問,卻變成了——
「微信朋友圈該不該屏蔽公司的領導?這是個問題。」
如果屏蔽,領導會覺得你:是不是跟我關係不好?跟我隔著心?
如果不屏蔽,發的內容可能會引發尷尬現場:
@網友A:最尷尬的事情就是,上班時候發朋友圈,忘了屏蔽領導,然後領導來問你朋友圈賣的那個東西怎麼買怎麼用
@網友B:當你你上班時間發了條罵人的朋友圈,忘記屏蔽領導同事家長,你的同事還問你幹嘛了時,真心想死
總之,朋友圈與領導,放在一起就是故事。
知友A:因為屏蔽領導被質問
有一次值班,自己在看手機,科長下班前看我玩手機,問了句你為什麼朋友圈屏蔽我?
然後就說我心態不開放,說她朋友圈有300個朋友,就我自己朋友圈不對她開放,又說我做事由著自己習慣
蒼天吶,我……無言以對……
我覺得朋友圈對誰開放應該是個人的自由,朋友圈發的涉及個人隱私,不想讓陌生人或領導窺視,擁有自己的一份精神自由那麼難嗎?
木子:領導說我不應該朋友圈打卡
如果說領導親自下凡問你朋友圈為什麼屏蔽他是「無語現場「,在開會的時候把你單獨cue出來,就是大型社會性死亡現場。
木子今年剛畢業,還保持著在英語學習的習慣,每天還把自己的學習過程分享到朋友圈。因為覺得算是正向的內容,就沒有屏蔽領導,也沒有分組可見。
結果領導在早會的時候,故意提起這件事:「我們組的某些人,下班了還在學習英語,這其實非常不應該,下班了就應該好好休息,你休息都休息不好,怎麼能好好工作呢?」
雖然領導沒有明確指木子,但木子的朋友圈是全開放的,大家都知道說的是誰。
木子說:「下班時間我發什麼也要管,連這點自由也沒有了嗎?還美其名曰要我好好休息,呸!」
當天,木子就提了離職,立刻走人。
月亮葡萄酒:沒發與公司有關的朋友圈,我被炒了
前幾天我看到一個事兒,說有人上廁所時間太長被解僱了。看到這裡,我又想起了我的傷心事,我前一份工作也是被炒的,理由非常奇葩。
我之前在一家傳媒公司工作,入職快一個月的時候,我突然被通知第二天到公司辦理離職。
嗯???
我當時就懵掉了,這幹得好好的,領導布置的工作任務我都是按時保量完成的,根本想不通我到底犯啥事兒了。
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HR說我工作期間沒有發與公司有關的朋友圈,領導覺得我不熱愛公司,我不符合公司的價值觀。
聽到這個理由我也是驚了!我想說,朋友圈不是私人的東西嗎?發朋友圈給公司宣傳造勢,全憑自願吧?連這種理由都能當做辭退員工的藉口了?
我現在細細想來,可能奇葩的解僱理由都是藉口,沒準實質上都是裁員,不然這些理由也太不能令人信服了!
陳曉卿:為了不讓領導看,申請了一個新朋友圈
在談話節目《圓桌派》裡,主持人問道:你在朋友圈屏蔽領導嗎?
陳曉卿:「我們一般來說都是屏蔽領導的,我有一次遇到了一個很嚴厲的領導,他問我說『我們倆加個微信吧。』
我說怎麼了,他說他們都說你朋友圈特別好玩。我說『好,我等一下馬上就去你辦公室,我現在先上個洗手間』。
我就用另外一個手機註冊了一個朋友圈,然後一年多的時間,那個朋友圈就他一個人,專門為他發一些內容。」
雖然說「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但簡簡單單一個分享自己當下情緒與經歷的平臺,卻被各種解讀。
加班累了吐槽一句吧,他們說你對工作時長有意見;
上班時間發個稍微情緒的話的朋友圈吧,他們總覺得你含沙射影意有所指;
發了「層次低」的東西吧,他們覺得你「心智不成熟」難當大任;
最近行為稍微有點怪異吧,他們會更加關注你,擔心你是否有什麼不對勁;
……
你永遠不知道你當下的情緒波動,會蝴蝶效應觸動到哪一位同事的神經,從而在工作中加戲一些不必要的環節。
於是長此以往,為了不心累,要沒不發,要麼就全都是『love and peace』。所有的一切都特別美好,但真實的你卻被人視而不見。
朋友圈成了「假我」,全部是好好人設:乖巧懂事的好小孩、深夜加班的追光者、手磨咖啡網紅書店打卡的小清新……
而微博則成了「真我」,社畜的精神自由陣地,追星女孩的愛意平臺,負面情緒的發洩陣地,關鍵這一切沒有任何人打擾你。
朋友圈淪落成人際需求,微博則變成了精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