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延平 踐行成功
-記首屆兩岸青年學子「重走成功之路」研習營活動
「我生長在臺南,知道開臺聖王鄭成功;沒想到,鄭成功的『延平王』來源於閩北延平,鄭成功在南平還走了這麼多路,留下好多故事。」這是第一次來到大陸的臺中科技大學大三學生鄭雲瑄同學在延平寶珠召開的兩岸青年「遇見延平﹒踐行成功」研討交流會上的感言。
「遇見延平﹒踐行成功」研討交流會
鄭成功驅荷復臺,兩岸千秋群頌,鄭成功文化是兩岸共同的文化財富和資源。2019年7月19日—22日,南平市鄭成功研究會和臺南市文化協會聯合舉辦了首屆兩岸青年學子「重走成功之路」研習營,來自臺灣、福建和北京等地的20位兩岸青年學子參加了在南平的研習活動。
「重走成功之路」研習營開營式
「文武延平耀西山」。19日,兩岸青年學子和民間文化社團會員70餘人在中國最早的州學、延平王鄭成功御營都督舊址延平西山的南平劍津中學,舉辦了2019首屆兩岸青年學子「重走成功路」研習營開營式,認真聽取了南平市鄭成功研究會副會長、武夷學院陳利華教授為兩岸青年學子開設的「鄭成功在延平」精彩講座。
「鄭成功在延平」講座--陳利華教授
當日,臺灣青年在閩江之濱重走成功之路。饒有興趣地參觀了位於鄭成功最早訓練水師的閩江之濱的閩北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的服裝設計和文創作品,在銀臺山恭敬地向延平王鄭成功行進香禮,走近延平區檔案館參觀了《延平三千年展館》,在延壽樓「延平王軍政生涯起點」勒石前拍照留影⋯⋯
臺青參觀閩北職業技術學院
臺青向延平王鄭成功行進香禮
臺青於延平區檔案館與鄭成功像合影
為期四天四夜的本期研習營,邀請了臺中科技大學等兩岸大學生以遊學的形式,沿著「成功之路」一路前行。行程始起於延平成功大橋,途經閩江幹流和建溪、富屯溪,走進「福建廬山」延平茫蕩山,尋覓鄭成功徵戰的閩贛古道三千八百坎、懵懂洋的足跡,在茫蕩鎮依朝、寶珠村聆聽與海絲之路相關的「兩鄭」(鄭和、鄭成功)在延平府,隆武帝與接龍橋的故事,次日依依不捨地揮手美麗鄉村、高山明珠寶珠後。沿建溪入武夷山參訪了「武夷精舍」和「大紅袍」母樹等,兩岸青年親身體驗了文武雙全的青年鄭成功在閩北留下的詩之意境,同時緬懷鄭成功的豐功偉績。
臺青於延平成功大橋合影
青年研習營學員重走成功之路在閩贛古道
研習營學員在三千八百坎
研習營學員在寶珠村組圖
研習營學員參觀武夷精舍
研習營學員參觀大紅袍母樹
歷史文化是我們的寶貴資源,也是交流聯誼的重要紐帶。主辦方為本期研習營營員設置了前置課程和考察報告等要求,活動期間還安排了兩岸營員專題研討、互動交流、發表感想、提問解答等。此次兩岸青年的對接,促進了相互了解溝通,相互學習提高,相互增添情誼,有利於可持續開展「重走成功之路」兩岸青年研習活動,一定程度上促進兩岸青年之間的融合,增強了兩岸青年合力揚長避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念。7月22日,臺灣研習營營員特地製作濃濃「南平味」的小短片感謝主辦方的精心和親情安排。臺青回到臺灣後,對這次活動難以忘懷、非記言無以為快,接連編制發來《我滴老天鵝!沒想到你是這樣的成功之旅﹍﹍》《〔臺青逐夢〕跨海少年南平之旅系列考察報告》等,參加研習營的臺青如是說「成功之旅對於臺青了解大陸來說,並不是一個句點,而是一個認識大陸地理環境、感受大陸風土人情的轉折點﹍﹏
研習營營員於交流會上各抒己見
臺青接受電視臺採訪
全國政協委員、南平市臺聯會長陳建華,閩北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鄭需勇,南平市文化和旅遊局調研員鄭美芳,延平區政協副主席林國強,延平區文體和旅遊局局長應文南,延平區教育局主任科員、副局長李月光,市、區臺港澳辦,茫蕩鎮等參加了本次兩岸青年研習營的相關活動。南平市鄭成功研究會會長張水源、副會長鄭美華、副秘書長葉曉敏等參加全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