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啥意思?有什麼講究

2020-12-15 小張的民俗故事

農村俗語: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啥意思?有什麼講究

在中國有著非常多的文化傳承,其中傳播最廣的還是民間俗語。民間俗語裡面擁有著非常多的智慧和經驗,能夠指導人們的生活和實踐。很多俗語都是前輩們總結出來的,非常的經典,非常的有效,裡面的道理也很通俗易懂,即使時間過去了很久,裡面的道理還一直被人津津樂道。這就是俗語的魅力,這就是俗語自身的傳播能力。這次小編就要跟大家分享一個經典的俗語,那就是:「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這裡面有什麼深刻的道理嗎?讓小編帶著大家去了解一下吧。

一說到「男不三」,就會讓人想起來孔子的話語「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沒錯這句話就是指的男人在三十歲的感悟和經歷,一個人要是到了三十歲,就應該明白自己的處境,明白自己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都應該有著不同的感受。這句俗語裡面的數字,自然就是年齡了,這裡面的道理也和人的年齡相關,具體指的什麼呢?小編慢慢給你解釋。

首先要說的,就是「男不三、女不四」這句話的意思比較特殊,就是說,男人在三十歲的時候,不要給自己過生日,同樣的,女人在四十歲的時候,也不要過生日。主要是因為,三十歲是一個比較尷尬的年齡,在自己看來,三十歲還很年輕,但是在小輩們看來,三十歲已經很老了。但是總的來說,三十歲還是一個比較年輕的年齡,這個時候應該更加注重自己的拼搏和努力,不要想著過生日。一般來說,這樣過生日,都會讓人覺得這個人已經有些老了,效果是不好的。

後半句話也是說,女人四十歲的時候,也不要給自己過生日了。畢竟女人最美好的青春已經度過了,四十歲的女人再知道自己過生日的時候,內心應該還是比較無奈的吧。畢竟又老了一歲了,當然,也有一些四十歲的女人保養的很好,看起來依然很年輕。但不管怎麼說,年齡一直是女人不願意面對的問題,過生日就是在不斷提醒自己,自己已經老了。這樣是很不好的,所以歲月不饒人,四十歲的生日還是要慎重過。

俗語的後半句「五十虛,六十足」,則是為了說明,一個人到了五十歲的時候,身體已經比較虛弱了,正式從中年轉到了老年,這樣身體的機能就會衰退,身子骨也沒有以前那麼結實了。很多人年輕的時候,沒有好好珍惜自己的身體,大肆揮霍,到了五十歲的時候就會明白了,很多年輕時候欠下的「債」,這個時候都會顯現出來。不是有一句話這樣說嘛:「年輕的時候拿著健康換財富,老的時候拿著財富換健康。」總的來說,健康才是最重要的,畢竟人活著,健康最重要。

到了六十歲,一個人該奮鬥的已經奮鬥了,該擁有的已經擁有了,所以應該「知足」了。這個時候就不要想著再去爭取什麼了,不管怎麼說,內心要懂得知足,這樣的生活才會更加的有樂趣。老了就要清心寡欲了,不要再想著去爭名奪利了。當然現如今的醫療技術好了,很多人能夠活很長時間,甚至有的老人能活到百歲之後,非常的長壽。

但是在古代,六十歲已經是高齡了,這個年齡的老人們應該對自己的生活感到知足了。人的一生,其實也就是這樣的,在該做事的年齡段,好好做事,才能在該享受的年齡段好好享受。最後,再回首一生的時候,才會沒有遺憾,不是嗎?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待這樣的一句俗語的呢?歡迎留言交流,謝謝觀看。

相關焦點

  • 農村話「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有一句話」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這些話對於在農村上了年紀的一些老人來說,可能會知道,但是絕大部分人是不知道的,那麼「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這句話究竟說的是什麼意思呢?首先來說一下」男不三「,都說男人三十而立,男人是要成家立業,而往往到中年的時候,愛情要有事業也要有,但是很多人到了30歲的時候,愛情也還沒有結婚,事業也還沒有。但是呢,30歲對於男人來說是一個門檻,他們該去奮鬥些什麼了,30歲的男人有一種緊迫感,提醒著他們要去幹些什麼,所以每到30歲的時候,男人的壓力就會很大,所以很多男人都不願意過30歲的生日。
  • 俗語:「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啥意思?人生的四個階段
    俗語:「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啥意思?人生的四個階段不知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俗語:「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具體意思就是說男人在自己三十歲的時候不過生日,女人在自己四十歲的時候不過生日。過生日應該是每個人都喜歡的,怎麼會有人不過生日呢?而且還有年齡區分,這並不是胡亂編的,是有一定來由的。
  • 俗語「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你理解它的真正含義嗎
    俗語「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你理解它的真正含義嗎文/文飛可能很多現代人對於生辰和年齡方面沒有什麼顧忌,但在古人的認知中,人這一生中是會在特定時間經歷一些坎坷的但這些習俗是怎麼來的,誰也不知道,只知道是長輩們一輩輩傳下來的,不到當到了近些年後,這些習俗也慢慢被人們取消了,因為完全沒有科學依據,不過對於有些俗語,還是很有學習意味的,接下來就一起了解一下。「男不三,女不四」,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說男人不要過三十歲生日,女人不要過四十歲生日,因為這兩個年齡分別對應男女性的生禁忌。
  • 老祖宗總結的人生四大階段:「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
    在農村,一直有很多口口相傳的俗語,都是大家農村居民為人處事或者農耕習慣的參考。比如告訴大家種植農作物時間的俗語「清明前後,種瓜種豆」,還有預示天氣的俗語「蟋蟀上房叫,莊稼挨水泡」等等。還有一些關於為人處世的俗語,聽起來比較難懂,但是裡面包含著勞動人民的智慧。這些諺語大都反映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驗,而且大多數都是口語性強,朗朗上口且通俗易懂。農村常有這樣一句話「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到底啥意思?
  • 古人為什麼看得很透,比如說「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
    ,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這個俗語。女不四」這個俗語,意思是說女人過了四十歲,基本上就沒有精力想好好過任何一場生日了。「五十虛」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在五十歲的時候對生活是很發虛的,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無論哪一個都是需要自己使出渾身解數去盡責任的,父母年齡大了,容易生病,孩子上學正是緊要關頭,各種補習班和生活,都是一筆筆不小的開支,所以說人在五十歲生日的時候基本內心都會發虛。
  • 農村老人常說的「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是啥意思?
    在農村經常能聽到老人說很多生動形象的老話。這些老話是從民間人們的實踐經驗總結出來的。雖然有點通俗,短小精悍,有道理,但至今仍遍布民間。比如老人常說的「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傳統思想中有「男人不三女不四」的說法。
  • 俗語:「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下一句才經典,老祖宗大智慧
    不知道大家都是如何看待俗語的,有些人可能認為,俗語就是人們口口相傳下來的口頭話罷了,就類似於口頭禪,因此在農村,這類俗語文化比較多見,因為農村教育水平不太好,老人們很少會寫字,但是道理他們都懂,也就通過言語的方式來教會子孫後代如何正確地為人處世。比如大家比較熟悉的——清明前後,種瓜種豆。
  • 「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這句俗語說的到底啥意思?
    可見,人們在不同的人生階段皆有不同的人生感悟和體會。而這句俗語所涉及的也是和人們的年齡有關係,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男不三,女不四」說的是:男人在三十歲的時候和女人在四十歲的時候不過生日。前者是因為,在過去人們認為在自己年輕的時候,過生日是沒有必要的。男人在三十歲的時候,還正處於年輕力勝的年紀,所以對於過不過生日並沒有特別的在意。
  • 農村俗語:「男不三女不四」說的是什麼意思?竟有兩種解釋!
    在農村,俗語似乎已經形成了一類語言風格。誰嘴裡要是能時常冒出了幾句俗語來,保準會被身邊的人當成是一個「有內容」、「深刻」的人物,甚至被刮目相看。其實,從表面上來看說明了這個人在文化層面上有造詣;而從深刻層面生來分析,這些農村俗語也通常都飽含深意,無不蘊含著至理,能彰顯出農村文化的淵博。接下來,小編就要給大伙兒介紹一句典型的農村俗語,「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當然,這句俗語從字面上來分析我們很難理解到底是什麼意思,反正以小編這三流的腦力一開始是想不明白,總算在經過一番詢問是理解了。
  • 「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是什麼意思?古人的智慧真厲害
    俗語在農村非常流行,一直是大家口口相傳的形式,所以作為農民為人處世的一種標準,以及農耕的參考,裡面蘊含著中國農民世世代代的智慧,其中一些關於為人處世的俗語,也承擔了教育世人的作用,老人經常用一些俗語來闡述一些道理,這些話聽起來很簡單,但是其中的意思卻一點都不簡單,它是一種濃縮的精華,例如農村有句俗語叫做: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男過實,女過虛;男不三,女不四,是什麼意思?
    我們都到隨著中國的發展,現在有非常多的農村小夥子都在城市了謀生,在農村這個地方就只剩下了幾個老頭子老太太和幾個小孩子了,生活是非常的孤單,也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氣氛才能熱鬧一點,但是在平常的時候還是非常安靜的,於是那些老人為了活躍一些氣氛就聚在一起聊聊天,或是說上幾個農村經常聽到的俗語
  • 俗語: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是何意?人到中年不妨留意
    俗語: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是何意?人到中年不妨留意我國俗語文化的內容可謂是包羅萬象,就像一本生活的百科全書。比如,我們常困惑什麼是人生的關鍵時期?一般的回答是青年時期,人們會告訴你要抓住青春時光好好努力。但是之後的其他階段呢?下面這個俗語也許能給你帶來一些啟示。
  • 農村俗語「男不三,女不四」什麼意思?過生日為何有這樣的講究?
    文/王不留行農村俗語「男不三,女不四」什麼意思?過生日為何有這樣的講究?所以過去的人往往十分迷信,他們認為舉頭三尺有神明,在事事都要小心,稍加不慎就會觸怒鬼神,給自己招來禍患。所以過去的講究非常多,有許多講究,到今天還在使用。這些講究有道理嗎?不一定。
  • 俗語「男不三,怕孤辰;女不四,怕寡宿」,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在小說《三國演義》當中就有這樣的描寫:諸葛亮在仲冬時節,布置七星壇作法,最終借來三日三夜東南風,幫助周瑜用火攻打敗曹操大軍。並以此說明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以及他豐富的天文氣象學知識。對於農村人而言,以星宿配合術數算命,也是一種星相術;其中有這樣一句俗語「男不三,怕孤辰;女不四,怕寡宿」,它講述的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寧勸賭,莫勸嫖,男不三,女不四,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寧勸賭,莫勸嫖,男不三,女不四,什麼意思呢?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也衍生出各種電子賭博,而且隱藏的也很深,一旦被粘上,就會輸的傾家蕩產,更有甚者會家破人亡,或者可以這麼說,無論你的家裡有多麼的富有,只要有人沾上了賭博,就是有一座金山也會把老祖宗的基業輸的精光,使所有的付出付之東流。
  • 「寧勸賭,莫勸嫖,男不三,女不四」,這些古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寧勸賭,莫勸嫖,男不三,女不四」俗語是人生在世,所面臨不同問題得出的經驗之談,在封建社會就有了。「寧勸賭,莫勸嫖,男不三,女不四」是兩個不同概念與內容的俗語。其實「寧勸賭,莫勸嫖」是一個俗語,而「男不三,女不四」是另一個俗語。「寧勸賭,莫勸嫖」這是說人在交友時應該注意的問題。意思是寧肯勸朋友別再去賭博了,也不要勸朋友嫖女人。為什麼?「寧勸賭」的賭,指的是賭博。
  • 在農村,老人常說「男怕生前,女怕生後」,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立秋時間,對農村來言,雖然豐收季節未到,但也要做好農田的抗旱防澇,以及土壤追肥,可以說為了今年的豐收,大夥都忙得不亦樂乎!但是,偶有閒暇的時光,老農都會走上街頭,一是為了節省點電費,畢竟很多農民感覺自打換了「節能電錶」似乎電費反而高了;二是,夕陽下,微風徐來,村中老人圍坐一圈,盡情的談笑風生。偶有幾次,在聆聽老人講話時,常常聽到幾句俗語,讓我記憶猶新,今日分享給大家,一同探討!
  • 農村俗語「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什麼意思你們知道嗎?
    農村俗語「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什麼意思你們知道嗎?很多人看到這個諺語應該和小編的第一想法有些類似,這兩樣是什麼東西啊?後來小編特意去了解了一下,原來這就是兩種化學物質。這兩樣物質對人體有一定傷害,呋喃阻礙精子的產生,而吡啶則會影響卵子的生存,所以才有了這個諺語提醒大家保護好自己。二、男不三,女不四。以前大家應該會聽到過一句話,你就是一個「不三不四」,水性楊花之類的啥啥啥。
  • 俗語「莫提七十三,莫講八十四」什麼意思?為何忌諱這些數字?
    農村俗語「莫提七十三,莫講八十四」啥意思?有道理嗎?農村的老輩人過生日都是很講究的,很多人都是害怕過生日的。當然了這也和過去的社會環境有很大的關係,畢竟在過去生活條件不好,農民也沒多少積蓄。而且過去農村裡辦喜事,各方面的開支不少,又不像今天的彩禮那麼高,以前吃酒席都是拿幾個雞蛋就行了,所以老輩人怕破費,也怕麻煩,一般都不過生日的。一輩子都沒過過生日的,在農村也有不少。關於過生日,農村裡也流傳著很多的俗語,比如「男不三,女不四」就被很多人所熟知,在過去也是在很多地方有這種規矩。那俗語「莫提七十三,莫講八十四」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三十不可做,四十不可錯」,關於過生日的講究,有道理嗎?
    相信不少讀者朋友都曾聽說過這句俗語,「三十不可做,四十不可錯」,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是關於什麼的呢?講的又是啥意思?說的有道理嗎?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其實,俗語「三十不可做,四十不可錯」是一句關於過生日的俗語,意思是30歲的生日不宜過,而40歲的生日不能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