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說到"雙頭同體",相信絕大多數人想到的都是科幻小說、電影當中的情節。畢竟在現實生活當中,這樣一種特別的人是絕大多數人沒有見過的。
事實上,世界上的確有"雙頭同體"的病例,其出現的根本原因是雙胞胎在母體內發育時,兩人沒能及時分開所導致。
但是,絕大多數人對"雙頭同體"缺乏概念也並不為過。因為這種疾病的死亡率非常高,超過75%的"雙頭同體"患者在出生24小時內就已經死亡,餘下的部分也基本很難順利長大。
然而,在眾多病患當中,有一對"雙頭同體"的雙胞胎姐妹卻創造了奇蹟,她們不僅奇蹟般地活了下來,而且現如今也有了正常人的生活。
這對雙胞胎姐妹名為艾比蓋爾和布萊塔妮,1990年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
據悉,這對雙胞胎姐妹在出生時,除了頭部是各自獨立以外,脖子以下的其他身體部位都是共享的。因此,這對雙胞胎姐妹雖然一心同體,但是她們的思想是各自獨立的,從小的興趣愛好也都是獨立開來的。
更加有特別的是,這對雙胞胎姐妹只能各自控制半邊身體,因此兩人要想實現正常的動作,諸如走路、吃飯等,那就需要親密無間的配合才能順利完成。
可就是在如此苛刻的成長條件下,這對姐妹依然頑強地存活了下來。不僅如此,憑藉自己的努力,這對姐妹不但考上了名校,而且如今還成了一名小學老師,為不少學生帶來了感動與勉勵。
其實在日常生活當中,先天殘疾的孩子並不在少數,但並非所有孩子都能像這對姐妹那般勇敢地生活下去。在面對這些孩子時,父母該如何幫助他們走出陰霾呢?
如何面對身體殘缺的孩子?
·提升自我認同感
絕大多數殘疾孩子之所以不願意面對生活,是因為他們完全無法接納自己殘疾的事實,總是認為自己身體上的殘疾註定了人生也無法像正常人那樣圓滿。
但現實生活當中,殘疾人在世人面前大放異彩的經歷數不勝數,這足以證明身體上的殘缺並不會直接改寫人生。父母要讓孩子明白這一點,引導他們提升自我認同感,慢慢接納殘疾的事實並勇敢尋求新的生活方式。
·發掘孩子的潛質
要想讓一個殘疾孩子勇敢面對生活、堅定活下去的念想,那麼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讓孩子看到自己的潛質。只要孩子認定自己仍有實現人生價值的可能,那麼他們就不會被身體上的殘疾所束縛。
在日常生活當中,父母可以多讓孩子嘗試一些技能,例如繪畫、音樂、口才等等。從中發掘出孩子最具天賦的才能並著重進行培養,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將逐漸感受到實現人生價值的喜悅感,進而充滿進行生活下去的勇氣與魄力。
當然了,對於那些尚未生育孩子的年輕夫婦而言,這些問題並不是他們需要考慮的。為了避免孩子出現先天殘疾的問題,在懷孕期間,夫婦二人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儘可能避免生育出先天殘疾的孩子。
避免生出先天殘疾孩子的舉措
·避開危險物品
女性在懷孕之後對於生活環境的要求將變得十分苛刻,許多平時看似無需多在意的東西,在這個時候很可能就會成為影響胎兒的危險品。例如:藥物、電子產品等。
為了胎兒的健康成長著想,女性應該儘可能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晚上睡覺時應該將手機或是其他電子產品放在比較遠的位置,避免電磁輻射引發胎兒畸變。在使用藥品時,女性要事先諮詢醫生,以免藥物引發胎兒畸變。
·避免劇烈運動
有些女性在懷孕之後為了維持個人身材,總會進行一些體育鍛鍊。從分娩的角度來看,孕期運動是有一定好處的,這不僅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幫助孩子更好地生長,而且能提升女性的身體素質,為此後的分娩做準備。
但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在懷孕期間不能進行一些過於劇烈的運動,否則很可能對胎兒產生刺激,導致早產甚至是流產的問題。
·重視孕期檢查
女性在懷孕以後,醫生一般會要求其按時到醫院接受檢查。對此,女性一定要嚴格遵照醫生的囑咐。孕期檢查能夠及時確認胎兒的狀況,即便胎兒有畸變的態勢,醫生也能儘可能採取措施進行處理,避免產婦生出畸形兒或是先天殘疾的孩子。
我是鯨魚奶媽,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