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天空要資源 新加坡:花園城市的「土地戰爭」

2020-12-19 每日經濟新聞

邁向天空要資源 新加坡:花園城市的「土地戰爭」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05 00:11:38

自建國之日起,以花園城市聞名的新加坡在提升土地綠化面積上的努力經年累月、不斷升級。到2008年,「花園中的城市」以全新的定位寫入新加坡規劃當中,新加坡的綠化建設迎來了史無前例的高度,這座在土地、人口、綠地不斷博弈中成熟的國家,面臨著更大的挑戰。

每經記者 楊棄非    每經編輯 楊 歡    

▲新加坡濱海灣公園 攝圖網圖

「到2020年,新加坡人口將達到600萬,而到2030年,這個數字將到690萬。」在去年3月舉行的新加坡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COS)上,新加坡總理辦公室人口事務負責官員Josephine Toe對外公布的一組數據,一時引起軒然大波。

儘管人口增速已然放緩,但對於新加坡而言,近700萬人口仍是一個略顯龐大的數字——這意味著新加坡本就稀缺的土地資源將承載更多壓力,並可能進一步影響到現有新加坡的土地規劃。

「從目前政策上來看,新加坡人口增速遠低於預期,不可能達到此前制定的700萬目標。但即便是這個數量,相較新加坡人口承載量也已達到飽和狀態。」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顧清揚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勞動力數量的增長對新加坡來說仍然很重要,但人口增長又會對新加坡的宜居環境帶來挑戰。」

自建國之日起,以花園城市聞名的新加坡在提升土地綠化面積上的努力經年累月、不斷升級。到2008年,「花園中的城市」以全新的定位寫入新加坡規劃當中,新加坡的綠化建設迎來了史無前例的高度,這座在土地、人口、綠地不斷博弈中成熟的國家,面臨著更大的挑戰。

隨著更多城市開始探尋以生態本底為基礎的全新建城發展模式,這座經驗足夠老道的花園城市,能夠提供怎樣的借鑑?

人口和綠地

在新加坡,人口、土地與綠地一直以來所呈現出的增長模式,可以用「不可思議」一詞來形容。

相對於國土面積而言,新加坡人口規模一直處於「過載」狀態。根據世界銀行2014年的數據,在方圓700多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新加坡的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裡7736人,位居世界前列。

但在有限的土地資源內,新加坡卻有效推進了植被率的上升——在1986年,全國人口僅270萬、國土面積666平方公裡的新加坡,植被率剛到36%;但到2007年,人口規模擴張至460萬、國土經填海造地達到700平方公裡後,新加坡植被率卻反而上升至47%。

事實上,這種模式的出現,與新加坡城市發展邏輯密切相關。在將「花園城市」定為新加坡基本治國理念時,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就提出,把新加坡打造成具備「第一世界」城市標準的東南亞綠洲,通過清潔、綠化的環境優勢吸引世界投資和商旅,實現新加坡經濟從第三世界向第一世界的跨越。

簡而言之,新加坡需要將「花園城市」作為殺手鐧,從世界吸引有競爭力的人才和企業,來刺激本地的經濟增長。

為達到這一目的,新加坡制定了一套人口、土地與綠化動態增長的機制。多項與土地、人口相關的綠地配套要求成為新加坡建城一以貫之的規則,其中包括,建築用地應低於總用地的40%;在每個房屋開發局建設的鎮區中應有一個10公頃的公園;在每個房屋開發局建設的樓房居住區,500米範圍內應有一個1.5公頃的公園等等。

在如何安頓好這些人的問題上,新加坡並未對住房與綠地的需求安排明顯的先後順序。在探索拓寬城市綠地的同一時間,新加坡拉開了公屋建造大幕。到現在,容納了80%新加坡居民的HDB(新加坡建屋發展局)組屋逐漸成為與「花園城市」並列的新加坡標籤。

但隨著新加坡經濟和人口不斷增長至新的層級,探索土地利用新方式的需求被搬上檯面。

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部長Lawrence Wong指出,來自土地的限制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加緊張。

根據Global Footprint Network的統計,新加坡的生態赤字在全球國家中位列第一,2018年該數據已達9890%。這意味著,在現有情形下,新加坡全國所能提供的生產生態土地面積總和遠遠小於其人口所需。若全球所有人口均按照新加坡人的生活方式,則還需要4.1個地球的土地才足夠使用。

規劃的層級

早在19世紀末,英國著名社會活動家埃比尼澤·霍華德就創造性地提出了「田園城市」的概念。這當中為後人稱道的一項規劃方案是「去中心化」格局——當中心城市發展到一定規模後,在其周圍建造若干田園城市,形成城市族群(即「社會城市」),以此對城市進行更有效的管理。

這個想法被後來的新加坡部分借用,並構造出了一套系統的管理模式。

這是一套自上而下、由多個層級,共同施力完成的,一個完整的控制規劃機制。隸屬於國家發展部,為改變新加坡建國時「髒亂差」的形象而特設的重建局是「靈魂」,它負責制定新加坡三個層級的土地使用規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新加坡重建局網站發現,三個層級的規劃被清晰公示出來:位於最高層級的概念規劃(concept plan),用於指導城市未來40~50年發展,每10年覆審一次;次一級的總體規劃詳細安排10~15年的發展,每5年覆審一次;再次一級就是對具體區域的開發指導計劃(DGP),這些計劃通常由專業的私營業者和開發商來準備。

具體區域劃分法源自新加坡最早的一份概念規劃:它首次將「攤大餅」的環形結構發展模式變為「星群」(constellation)結構發展模式,現有的55份DGP中大部分也與此時誕生的新城相對應——這種「拆分」理念,與霍華德的初衷極其相似。

顧清揚指出,事實上,人口集中與空間分散的規劃理念本身就有助於新加坡花園城市的建設。這意味著,新加坡僅需在人口集中區域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務、併集中規劃商業、工業活動,由此,可以減少土地使用,將大部分土地用於綠化。

而新加坡政府敢於將規劃制定到如此細的地步,又與其嚴苛的法律制度密不可分。在新加坡《規劃法》等一系列法律的約束下,新加坡的規划具有法律效力。

在新加坡「規劃之父」劉太格看來,新加坡的成功,是因為「我們一開始就下決心要做正確的事」。規劃由專業人制定,又有最有力的「門衛」把守,使得「花園城市」的「烏託邦」在新加坡得以變成「利維坦」。

此外,為吸引更多民營資本推動花園城市建設,新加坡啟動了一些政府與社會共同打造的項目,如由私營部門投資的「花園城市基金」、鼓勵社區居民參與的「私家園林」建設項目等。這些項目均有助於減輕政府在基建項目上的資金負擔。

理念的升級

儘管數十年來,新加坡花園城市的名聲在外,但對於既定規劃,也出現過不同聲音。

社會組織是新加坡花園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少不了新加坡自然學會(NSS)的身影。在1992年雙溪布洛自然保護區開發成高爾夫球場、2001年烏敏島部分區域土地開墾兩個項目中,NSS均通過自身力量成功加以抵制。但這僅是新加坡在尋求綠化面積與建設項目之間的平衡時,綠化佔據上風的兩個小案例。

事實上,即便是在對花園城市重視有加的新加坡,NSS在保護綠地時也經歷過多次失敗。1990年,國家發展部計劃在聖諾哥自然保護區修建17000個HDB組屋。儘管當時的NSS完成了國家發展部要求的25000個籤名數,其保留聖諾哥自然保護區的請願仍被駁回。其原因是,聖諾哥並不是純自然形成的生態保護區。

新加坡並非唯「綠地」是瞻。特別是在土地資源緊張的前提下,它需要判斷綠地的必需性和有效性,特別是將綠地與人的需求本身相連接。儘管在許多人看來,只強調「人工」綠地將使新加坡淪為一座「沒有靈魂」的花園城市,但反過來,只用整體上的植被覆蓋率來衡量一座城市,則會進入另一個誤區。

正如《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一書作者簡·雅各布斯所強調的那樣,類似公園這樣的城市開敞空間,綠化功能實際上遠小於社會經濟功能,脫離了人們對其的具體使用就不具有任何意義,也就是說,實現公園價值的基礎是吸引人流。

事實上,在這種多方博弈和競爭中,新加坡也在不斷更新其對於「花園城市」的認定。1996年,時任國家公園局執行長陳偉傑博士提出「花園中的城市」(A City In A Garden)概念,並最終成為新加坡「花園城市」的升級版。

「花園城市到花園中的城市,是城市規劃理念的徹底轉變,從原先的工業建設為城市主體,轉變為花園是主體、人為建築是配套。」顧清揚指出。具體而言,就是將目前矩陣式的公園綠地系統、綠化系統和擴大的水域空間相互連接,形成網絡化、一體化回歸自然的生態空間。通過發展生機盎然的城市生態系統,使公園、花園、自然保護區和空中綠化無縫連接,該定位的最終目標是,讓人們對高品質的生活環境和社區有歸屬感和擁有感。

尋找新空間

在新的發展需求下,新加坡也在尋求新的發展空間。

作為「花園城市」標杆,新加坡仍然是全球城市取經的對象。在回答取經者問題時,新加坡企業發展局中國西部司副司長陳鈺鑫曾有感而發,「新加坡是資源缺乏的國家,總是從危機中找生機,從生機中找機遇。」

擁擠不堪,是人們對新加坡建國初期的共同回憶。上世紀50年代末,新加坡正處於城市問題最為嚴重的時期——四分之一的居民擠在島上百分之一的區域內,常常是五十多個人擠在一個二、三層的商鋪房間、或臨時搭設的下水道小屋內。

對於現在的新加坡而言,儘管人口可能還將繼續增長,城市的人口密度繼續爬升,但終究,沒有人願意再回到過去的那種情況。

新加坡絞盡腦汁讓每一寸土地都「物盡其用」。一個例子是,新加坡在加強保護歷史建築的同時,也在尋找開發利用之法,將過去的郵局改造成酒店、最高法院和市政廳搖身一變成為國家美術館。據一個改造項目的負責人介紹,新加坡對開發商的改造方式、維護程度都有嚴格的標準,並實行定期檢查,確保開發與保護的平衡。

為了繼續守住花園城市的「紅線」,新加坡已經開始向天空索要資源。據《海峽時報》報導,到去年底,新加坡全島的高層綠地面積已達到約100公頃,這相當於超過100個足球場的大小。而到2030年,這個面積還將翻倍。

去年,新加坡國家發展部主導啟動了一項1.5億新元的「未來城市」科研計劃,其中就包括維持城市進一步綠化的項目。

現如今,無論是高層建築的屋頂、還是富有特色的空中連廊,綠意在新加坡已無處不在。但對於一個習慣於未雨綢繆的城市,這顯然是不夠的。在劉太格看來,新加坡必須要啟動一個1000萬人口城市的規劃。對於新加坡未來的發展,人口將是最核心的要素,基於此,需要繼續推進保持城市綠化的措施,以打造對商業、人才有更大吸引力的城市環境。

相關焦點

  • 獅城美景|花園城市新加坡的「未來感」
    英國作家簡·莫裡斯曾這樣形容新加坡。半個世紀後,這裡的氣候依舊潮溼,沼澤卻已變成乾淨整潔的街道,再由林立的摩天大樓樓頂俯瞰新加坡,繁華現代且綠意盎然。半個世紀以來,新加坡大刀闊斧,甚至為了維持整潔的城市形象,做出很多努力,比如直接在全國範圍內禁止了口香糖。
  • 花園城市新加坡高尚住宅 The Interlace公寓與自然和諧一體
    作為聞名世界的東南亞海濱花園城市,新加坡的綠化不是一般城市可以匹敵的。新加坡不僅享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其魅力舒適的城市生活環境亦令無數人嚮往。在這個現代城市裡,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清新自然的氣息無處不在。
  • 被譽為花園城市和園林國家的新加坡
    6月10日下午抵達新加坡樟宜機場。接機導遊是漂亮和氣的宋胖胖。新加坡人稱美女為胖胖,稱男士叫短短。宋胖胖跟新加坡城市一樣鮮亮美麗,這讓團友們的心情也一下子變得陽光燦爛。看來P龍的水平代表了泰國的水平,宋胖胖正是新加坡形象的化身。我們看到的宋胖胖有三十多歲,她拿出自己的身份證,證明自己已經45歲了。當然,她的自我亮相也有自己的目的。坐在旅遊大巴上,憑窗四下觀望:300多萬人口的新加坡,顯得是那麼寧靜、溫馨。整潔美觀的市容市貌,公民良好的社會風尚,讓人羨慕,令人讚嘆!
  • 花園城市新加坡旅遊景點介紹
    新加坡速來有一個美稱"花園城市",新加坡這座城市相信大家也是經常聽人提起,只是很多的人因為時間和距離的原因還沒有真正的去遊玩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為以後的新加坡之旅提前準備吧!新加坡不僅有"花園城市"的稱謂,而且也是一個規矩多的城市。
  • 花園城市新加坡,遇見理想中的城市!
    拋開傳說不談,如今的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發達的城市國家,也是一個海島國家,位於馬來半島的南端,臨近馬六甲海峽,全年氣候溫暖,是所有年齡段的朋友們都鍾愛的旅行目的地。
  • 遊記:閒逛在我的花園城市
    商場外面,是高樓,是花園。新加坡有著花園城市之稱,整個國家,整個城市就是一個大花園。花園裡生長著茂密的亞熱帶植物,也生長著現代化的高樓大廈。這麼漂亮的一個島國,在近兩百年前,它還只是一個漁村。萊佛士以極低微的代價租下這塊土地,插上英國國旗、駐紮軍隊,招募勞工開荒山填沼澤、築路道修碼頭,從事城市和港口建設。1824年起,新加坡全境均歸屬英國管轄,成為英國在遠東進行轉口貿易的商埠和在東南亞主要軍事基地。
  • 新加坡植物園,花園城市裡的花園
    新加坡的娛樂節目豐富多彩,既有迷人的藝術表演,也有精彩的體育活動。一到夜幕降臨,各種夜間娛樂場所也就活躍了起來,眾多的夜總會、歌舞表演和迪斯科使整個夜晚都充滿了動感和魅力,而夜間去逛逛動物園和碼頭更是一種新奇的體驗。 園中的熱帶叢林、繁花似錦的小花園和溫室,佔地約四公頃,分外清新迷人。
  • 新加坡城市治理:火雞如何變成天堂鳥
    新加坡城市治理:火雞如何變成天堂鳥過去半個多世紀裡,新加坡從一個髒亂落後之地發展成為宜居的「花園城市」,並被譽為「亞洲生活品質最高的城市」,其在城市規劃和治理上的艱辛探索和取得的成就可為中國城市提供諸多借鑑之處文/曹然1819年1月29日,當萊佛士率領一隊孟加拉士兵在這座無名小島上搭建第一頂帳篷時,精通東南亞地理的他就斷言新加坡將成為東印度公司最重要的港口
  • 新加坡:花園城市中野生動物出沒(組圖)
    這是7月7日拍攝的一隻長尾獼猴在新加坡麥裡芝蓄水池公園覓食。新加坡是一個高密度城市化的島國。自獨立以來,新加坡政府將滿足人民衣食住行需求作為首要目標,加速發展經濟、積極推動城市化進程,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自然環境,並導致生物多樣性的減少。但即便如此,新加坡城市周邊及市區內還是可以找到許多野生動物的蹤跡。
  • 新加坡,從破敗小漁村到令人羨慕的花園城市
    新加坡地標之一:蓮花藝術科學博物館錯落有致的高樓大廈,乾淨整潔的街面與林蔭道,還有數不清的夜市美食,不愧被譽為花園城市,然而在幾十年前,新加坡卻不是今日這般光景,不僅破屋遍地是,而且汙染也很嚴重幾經波折的新加坡新加坡,地處熱帶區域,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國土除新加坡島(佔全國面積的88.5%)之外,還包括周圍63個小島。
  • 花園城市新加坡,申請個人旅遊籤證,需要達到這5個要求
    今天給大家的介紹的是新加坡,一個擁有美麗的風景,舒適環境的花園城市。新加坡這個國家只有新加坡這一個城市,也就是新加坡城,新加坡也是亞洲乃至世界的航運中心,也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最大的港口城市之一。新加坡是一個花園城市,也是一個花園國家。
  • 花園城市新加坡 難抵全球最大摩天輪誘惑
    花園城市新加坡 難抵全球最大摩天輪誘惑時間: 2010-08-18責任編輯: 策馬踏雪旅遊_中國網    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也是一個城市國家。該國位於馬來半島南端,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峽與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相隔,並以長堤相連於新馬兩岸之間。
  • 新加坡天空樹,夜景浪漫,一腳踏入阿凡達電影世界
    雖然只去過新加坡一次,濱海灣花園(Gardens by the Bay)已被筆者列入新加坡必去景點之一,強烈建議大家一定要把它排入你的旅遊清單內。為什麼呢?不管是令人嘆為觀止的玻璃植物冷室,或是百萬夜景天空樹搭配金沙酒店,都非常值得一遊啊!
  • 這個花園城市國家,淡水都要進口的新加坡,為何這麼多人都想去?
    新加坡位於馬來西亞半島的南端,與之只有一水之隔,靠近它東邊的是菲律賓,靠近它西邊的則是印度尼西亞。而主最要的是,新加坡位於馬六甲海峽一側,本身又擁有優良的天然巷口,是個最適合發展海上貿易的城市。當然,雖然這樣的地理位置使得新加坡經濟繁榮,但是也正是因為四面環海,新加坡本身並沒有太多的淡水資源,完全是靠從自己的鄰國進口。
  • 行走在花園中的城市……新加坡精華二日遊
    新加坡一直是令人嚮往的城市,繁華,潔整,友好又充滿熱情。初次入境新加坡時,就被這座花園城市所吸引,各種奇形怪狀的摩天大樓遍布全城,被稱為「有錢人的國家、東方的杜拜」。我們的房間位於72樓,私人陽臺面向海濱灣,可盡情飽覽新加坡繁華都市美景。史丹佛飯店共有15家餐廳與酒吧,底層又是百貨商城,美食、購物從大堂搭手扶梯就能到達,非常方便!中午check in之後,便開始步行深入這座城市。
  • 新加坡旅遊不去環球影城,我要去濱海灣花園看植物看阿凡達燈光秀
    說到新加坡的旅遊,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環球影城,其實環球影城確實很精彩,我在之前也介紹過很多次,那麼今天我們看看,如果不去環球影城,我們還有別的地方嗎,或許被稱為花園城市的新加坡,植物更加的有樂趣。在這裡首先推薦給大家的就是新加坡的濱海灣花園了,新加坡一直被稱為花園城市,而新加坡的濱海灣花園可以說是這個花園城市的精華版本,花園有兩個部分組成,室外部分和室內部分。室外部分是由18顆天空樹組成的垂直花園,這個地方更建議你在晚上的時候去,晚上的時候周圍的燈光都亮了起來,走在廊橋上,就像是進入了阿凡達的奇幻世界。
  • 新加坡——花園城市國家,來一次獨特的親子遊!
    這個在亞洲科技第一、教育資源第一、人才第一的國家,英語、中文都適用,且距離不算太遠,其實很適合親子旅行!我們一家四口於去年的國慶假期,開啟了在這個面積不大但絕對值得體驗的國家的旅程!新加坡國家的面積不到廣州1/5的大小,卻有一個如此恢弘的大學,由此可見新加坡對於教育的重視程度。我覺得每次去一個地方,當地的大學都能把這座城市的風貌、氣質展現出來。
  • 地理小常識:新加坡—花園式城市
    新加坡—「花園式城市」⑴ 城市島國:馬來半島南面的城市島國,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相望。地狹人稠,華人很多,位於馬六甲海峽東口,處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運要道上,港口條件好,糧食進口、淡水靠鄰國(馬來西亞)供給。
  • 近400種鳥類棲息花園城市新加坡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 新加坡觀鳥        本報訊 根據新加坡自然學會鳥類研究組統計,新加坡有392種鳥類。新加坡以「花園城市」著稱,有花香,自然會有鳥語伴隨,觀鳥者一天的觀鳥活動就可輕易看到超過40種鳥。        不同鳥類有特定的棲息環境,因此有經驗的觀鳥者會為了特定鳥類而前往不同的生態地點觀鳥。
  • 花園城市新加坡,美麗卓錦萬代蘭,他們之間有著什麼樣的淵源呢
    大家好,前段時間剛跟我的一個好朋友聯繫過,他目前在新加坡工作,感覺他的生活還是比較愜意的,時常能夠在朋友圈看到他去旅遊或者品嘗美食的一些圖片,其實小編對新加坡不是很了解,只不過從朋友那裡得知,新加坡的溫度一般都挺高的,並且城市內植物繁盛,有各種各樣的的鮮花,聽說新加坡的國花是萬代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