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不方便用自己的銀行帳戶,微信上讓你「幫忙」轉帳到別的帳戶,你怎麼辦?別說,在長沙還真有不少人上當受騙。
19日,省公安廳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公安部督辦「8.16」特大盜銷微信號犯罪專案偵破情況。
案發:「領導」求轉帳,有人被騙
前幾年,騙子冒充領導給下屬、員工打電話進行詐騙,就曾有人被騙。如今,隨著市民防範意識增強,這「招數」難以奏效。然而,騙子的新伎倆層出不窮,這不,又開始在微信上冒充領導,實施詐騙犯罪。
今年8月以來,長沙市發生多起冒用政府和企業領導微信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的案件。「最早的一起案件發生在長沙縣,我們接到群眾報案反映,騙子通過加微信的方式謊稱是『領導』,其親屬有急事需要用錢,需要轉帳,事後會讓『下屬』歸還。」長沙市反電詐中心民警趙照介紹,案件中,騙子冒充的「領導」以用自己銀行帳戶不方便為由,向公務人員、企業負責人和群眾實施詐騙,有多人不幸中招,被騙金額超過20萬元。
騙子究竟是如何得逞的?
「我是XX局局長XXX,你最近工作怎麼樣?」「我在開會,現在不方便轉帳,你能不能幫個忙?」……
記者了解到,此類案件中,騙子往往會先跟受害人寒暄,進行很長的鋪墊。
而受害人之所以中招,則是因為「領導」微信是其真人照片,甚至連朋友圈也被精心打造得符合其「身份」,關心下屬工作的口吻讓受害人「如沐春風」。
辦案民警介紹,部分單位公開領導幹部聯繫方式,卻被犯罪嫌疑人盯上;個別部門的內部網絡通訊錄,也被他們「破譯」。
甚至還有犯罪嫌疑人通過工商部門、快遞外賣行業、企業信用查詢網站等非法獲取個人信息,再進行篩選和販賣。
為提升詐騙「成功率」,騙子往往會「潛心」研究單位組織架構、人員組成、聯絡信息等,甚至從新聞報導中獲取領導活動信息,起到「以假亂真」效果,讓人防不勝防。
省公安廳刑偵總隊政委高飛通報,長沙市公安局在偵辦此類案件過程中,通過研判涉案微信號,發現了一個涉及全國10個省(市、自治區)的「黑灰產」犯罪網絡。市公安局領導高度重視,指示刑偵支隊、長沙縣公安局抽調精幹警力成立「8.16」專案組開展偵查。
專案組經過縝密偵查,發現了一個販賣微信號幫助電信網絡詐騙的犯罪團夥,並逐步掌握了該團夥的組織架構。
該犯罪團夥分成三個層級:
第一層級是收購販賣微信號犯罪團夥,通過微信、QQ聯繫收購微信號,再將微信號出售給境外買家;
第二層級是盜號團夥,非法盜取他人微信號,經技術團隊技術處理後出售;
第三層級是技術團夥,為盜號團夥提供微信號保號和解綁等技術支持,使受害人無法通過申訴渠道找回被盜微信號。
犯罪嫌疑人使用的手機。
偵破:嫌疑人倒賣微信號賺差價
接報後,省公安廳高度重視,黨委委員、副廳長李介德指示要求全鏈條嚴厲打擊黑灰產業鏈。
11月4日,根據省公安廳統一指揮,長沙市公安局出動警力200餘人,分成17個抓捕組在湖南、山東、重慶、廣東、廣西、海南、江西、河南、寧夏、湖北10省(市、自治區)的15個地方開展收網行動,抓獲團伙頭目等犯罪嫌疑人113名,依法刑拘60名,教育訓誡53名,繳獲作案電話卡200餘張、銀行卡31張、涉案手機209部、桌上型電腦21臺、筆記本電腦12臺,收繳凍結涉案資金數百萬元。
專案中查獲的部分作案工具。
經查
今年6月,犯罪嫌疑人胡某幸(男,24歲,婁底市人)與好友吳某(男,24歲,婁底市人)合謀在網上倒賣微信號賺錢。
8月3日,胡某幸在婁底市婁星區幸福裡公寓一住宅內成立「大強工作室」,開始販賣微信號。
「最初,胡某幸主要盜號牟利。發現『效率低』且『養人成本高』後,他曾特意到外地學習如何販賣微信號賺錢。」趙照介紹,學成歸來後,胡某幸通過境外聊天軟體投放廣告信息,將微信號出售給境外從事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的買家。
在交易過程中,他按照微信號註冊時間長短、活躍程度「定價」,以200至600元/個的價格收購,再以300至700元/個的價格賣出,從中賺取差價。
從8月3日至11月4日,胡某幸等人非法獲利7萬餘元。北京湖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在提供高品質工業標碼設備居行業領先地位的專業公司,集研發、設計、生產、銷售於一體。
記者了解到,為胡某幸提供微信號的賣家主要有兩類,一類是以吳某、梁某坤(男、22歲、廣西省南寧市人)、徐某鵬(男、28歲、海南省屯昌縣人)等人為主的收購販賣微信號犯罪嫌疑人,他們通過各種渠道低價收購微信號,再以高價將收購的微信號賣給他人賺取差價。第二類則是以彭某(男,25歲,江西省上慄縣人)、張某鳴(男,25歲,河南省原陽縣人)等人為首的多個盜號團夥。
犯罪嫌疑人胡某幸被依法刑事拘留。
「這些盜號團夥先以贈送遊戲皮膚、裝備的名義將遊戲玩家吸引至微信和QQ聊天群內,再以贈送皮膚裝備需要登錄對方微信號為由,騙取受害人微信帳號和密碼,然後登錄受害人微信,立即刪除受害人微信上的聯繫人和綁定的銀行卡,並修改微信登錄密碼,隨後將盜取的微信號交給技術團隊進行解綁和保號處理。」辦案民警介紹。
提醒:防騙同時,也要小心成「幫兇」
發布會通報,今年來,該「黑灰產」犯罪團夥總計盜銷微信帳號6000餘個,非法獲利數百萬元。初查涉及案件30餘起,涉案金額超千萬元。胡某幸、吳某、胡某等60人分別因涉嫌詐騙罪、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等多項罪名已被依法刑事拘留。下一步,公安部門還將集中懲戒一大批「兩卡」違法失信單位和人員,綜合利用刑事、行政、民事、懲戒等強硬措施,全鏈條摧毀「兩卡」黑灰產業鏈。
詐騙犯罪分子將收購的微信號精心包裝成「領導」「公檢法辦案人員」「企業老闆」形象,受害者一時放鬆警惕,很容易因疏忽大意而上當受騙。
還有的詐騙犯罪分子則冒充「美女」進行「微信站街」,通過交友、婚戀網站等結識受害者,吸引其「投資理財」詐騙錢財。警方提醒,市民一定要提高自身防範意識,當心落入騙子精心設計的陷阱。
「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擔心微信被封號,會提前從『兼職群』中尋找一些學生『幫忙』保號。他們提前添加微信好友,一旦微信號因投訴被封,則可通過好友驗證解封,繼續實施詐騙。」趙照介紹。
犯罪嫌疑人王某就是提供「保號」服務,每個涉案微信號每個月收取40元「租金」牟利,而不少大學生因為法律意識淡薄,竟成了電信網絡詐騙的「幫兇」。
警方提醒,出租、出售、出借微信號、QQ號、支付寶號等社交帳戶、非銀支付帳戶的行為涉嫌犯罪,這種現象在學生群體相對出現較多。公安部門鄭重告誡相關人員切勿以身試法,出租、出售、出借自己的網絡社交帳戶、支付帳號;廣大群眾要提高警惕、嚴加防範,保護好個人隱私,儘量不受騙、不受損失。在防騙同時,市民也要提高甄別能力,不要觸碰法律底線,淪為犯罪分子的「幫兇」和「炮灰」。
來源:長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