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已經很苦了,為什麼我們還要自討「苦」吃?

2020-12-20 網易旅遊


就在昨日(7月6日)的23時14分,剛剛迎來小暑節氣。小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1個節氣,時間點在每年公曆7月6日-8日之間。小暑的到來,標誌著「三伏」即將啟幕,天氣開始逐漸炎熱。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但民間也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

對於中國人來說,每一個節氣都會有相應的養生食譜,小暑也不例外。此時應該多吃清淡的食物,例如南方一些地區有吃藕片、鴨湯、冬瓜、荷葉等涼性食物的習慣。

同時,小暑還應該吃一些「苦」。苦味的食物在日常生活中較少出現在餐桌上,因為人們大多覺得苦味和酸甜鹹辣比起來,難以下咽。更何況,人生已經那麼苦了,為什麼還要自討「苦」吃呢?那麼,小暑為什麼要吃「苦」?中國都有哪些苦味美食?苦味食物對身體究竟有沒有好處?網易旅遊【鄉野人間】在小暑節氣來臨之際,為你的生活加點「苦」,希望你最終能夠苦盡甘來!

為什麼人們不喜歡苦味?

苦味是中國傳統五味(酸、甜、鹹、苦、辣)之一,屬於基本味。但所有人都不喜歡濃重的苦味、酸味和澀味,這是人類基本生存技能的一部分。

生物對味道的偏好和進化往往有密切的關係,食物與人類的生存繁衍則息息相關。不光人類,所有動物在長期的進化中都會形成一套對食物和味道的偏好。苦味是大部分人最不喜歡的一個味道,這是因為自然界中的苦味往往是些有毒成分,我們的身體為了保護自己,特意「告訴」味蕾要排斥苦味食物。這種對「苦」味的厭惡感,成為了一種躲避選擇,慢慢融進人的基因中傳給下一代。所以,即使是嬰兒,天生也不喜歡苦味。

總的來說,對苦味的抗拒其實是進化來的一種保護機制,存在於我們的身體記憶中。

心煩意亂?苦味或許能讓你在夏季平靜下來

小暑時節氣溫高,溼度大,天氣悶熱,氣壓低,人容易感到心煩不安、疲倦乏力、食欲不振...仿佛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精神。

現代營養學研究表明,苦味食物中含有胺基酸、生物鹼、維生素、苦味素、微量元素等成分。在炎熱的夏季食用,可以解熱除溼、幫助消化、增進食慾、促進血液循環、清心除煩等。所以自古以來,就有「小暑宜養心健脾,吃苦嘗酸之說」。

最著名的苦味食物都有哪些?沒有最苦只有更苦!

苦瓜:很多人兒時的味蕾噩夢

苦瓜源於非洲,多種植於東印度及東南亞一帶,歐美也有移植,不過主要是作為觀賞植物。據說是鄭和下西洋時,把苦瓜帶入國內。

中國人或許是世界上最能吃「苦」的國家,也只有在中國,苦瓜從南到北都受到最廣泛歡迎,並且大多數人小時候都有被家長逼著吃苦瓜的經歷。據統計,廣東、廣西、海南、福建、湖南、四川等省份的人們尤為愛吃苦瓜。

長江,是中國地理的重要劃分線,也是中國苦瓜品類的分界線。長江以南,氣候潮溼悶熱,苦瓜的顏色以綠、濃綠為主,苦味較濃;長江以北,氣候相對乾燥溫和,苦瓜顏色則以淡綠、綠白為主,苦味較淡。在不同地區,苦瓜也有著不一樣的名稱,譬如涼瓜、癩瓜、癩葡萄、錦荔枝、金鈴子、紅娘等等。

其中杜阮涼瓜較為出名,又名杜阮苦瓜,在江門市乃至廣東省、香港、澳門地區都很有名。瓜型肥大、色綠如翡、肉厚脆口、甘而不苦、爽脆無渣。但其實杜阮涼瓜之優,並不是因為品種有什麼獨特之處,而是因為杜阮這個產地,地處江門西郊,三山環抱,泥土是透氣性強,加上清涼山坑水的天然灌溉,十分適宜喜溫耐熱的涼瓜的生長。6、7月份也正是杜阮涼瓜集中上市的時候。

橄欖:飽含鄉愁的苦澀

提起橄欖,人們可能最先想到的可能是來自地中海的橄欖油,但其實中國就是橄欖的原產地,這種先苦後甜的果子現今廣泛分布在福建、臺灣、廣東、廣西、雲南等地區,其中福建橄欖種植面積和產量均佔全國的70%以上。福建閩侯縣被譽為「中國橄欖之鄉」,種植橄欖歷史悠久,早在唐朝就已盛行。據《新唐書》及《八閩通志》記載,唐朝時福州府在土特產貢品中就有橄欖,閩侯等地還有一種「青果船」,專門運載橄欖,分赴蘇杭京廣各地販賣。閩侯橄欖品種繁多,丁香、檀香、蜜果、長營等都是良種,採摘時間在秋季,當地人稱橄欖為「福果」,既是「有福之州」的特產,又有「幸福」的吉祥寓意。

橄欖歷史上被稱為「諫果」,因為初嘗時苦澀,再品時清甜,就好像「忠言逆耳」一樣,許多古代詩人也寫過關於橄欖的詩。到了現代,橄欖被寫進了歌曲中,隱喻為一種濃濃的鄉愁。橄欖的苦澀到底是什麼滋味,誰也說不清。古人曾經感嘆道,「橄欖苦甜猶問天」

蓮子:出淤泥而不染的清苦

夏季是賞荷花的好時節,而蓮子也經常作為甜湯中的食材,出現在夏季人們的餐桌上。

蓮子的苦味,在於它的蓮子心,蓮子心是蓮子中間青綠色的胚芽,很多人吃蓮子時會把它取出來扔掉,但其實味道清苦的蓮子心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歷史上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古代美女西施與範蠡相戀,但範蠡無奈身負復國大業,為了協助越國滅吳,範蠡將西施獻給吳王。西施在途中思緒萬千,心悸失眠,心痛難忍,三個月病情都不見好轉。巧遇一丫鬟手捧蓮蓬前來探望,「聽說蓮子有養心安神之功,特意採一些過來給西施姑娘」。西施在吃了煮食的蓮心羹後,漸漸恢復了往日的氣色,病情也逐漸好轉。

荷花是一種古老的植物,在中國的種植歷史也十分悠久。目前我國有幾大蓮子產地:江西廣昌白蓮、福建建寧通心白蓮、湖北汈汊湖蓮子等。其中廣昌縣自古以來就被稱為「中國白蓮之鄉」,白蓮的種植和加工歷史悠久,品質突出,歷來被稱為「貢蓮」,為「蓮中珍品」。

除了這三種苦味外,其實生活中我們常吃的一些東西也屬於苦味食物,例如芥菜、苦蕎麥、芹菜、蘆筍等。此外,人們常喝的啤酒、咖啡、茶,常吃的水果橘子、柚子等也是含有苦味的。

最能「吃苦」的地方,竟然是這裡!

涼茶可能很多北方人會喝不慣,總感覺有一種中藥的苦味。但如果你問一個廣東人涼茶苦不苦?他肯定會回答說:不苦不苦!在廣東還有一種熱,叫媽媽覺得你上火了,隨後就被拉去街邊喝一杯涼茶。

廣東被很多人稱為最能吃「苦」的地方,除了涼茶外,苦瓜也是當地人常吃的蔬菜之一。廣東人為什麼要「自討苦吃」?其實是與嶺南獨特的氣候和廣東人的飲食習慣有關。廣東地處嶺南,位於南海之濱又有南嶺山脈作屏障,形成了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氣候條件——天氣炎熱、潮溼多雨、自古多有瘴氣。此外,廣東人喜食海鮮山珍、吃煎炒燥熱的食物,並習慣晚睡,很容易生「熱氣」,即北方人所說的「上火」。所以為了清熱消暑、去溼解毒,當地人自古以來便形成了吃苦味的習慣。

苦味對身體究竟有沒有益處?

我國傳統中醫認為五色五味各自進入五臟,比如辣入肺、酸入肝、甘入脾、鹹入腎,而苦入心。心火過旺,苦味消之。而夏季在五行中屬火,對應的臟腑為心。因此,夏季養生的一大關鍵是養心。

苦味食物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能夠起到清心健腦、洩熱排毒、清熱解暑的功效,但凡事都講求適度,過量食用苦味也會對健康不利。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苦瓜、萵筍、油麥菜、苦菊等食物,是可以放心食用的。但是杏仁、絲瓜、葫蘆等在一定條件下會產生毒素,食用過量可能會有中毒風險。

年輕人,你吃得了苦嗎?

本文來源:網易旅遊綜合 責任編輯:方圓_NAB7873

相關焦點

  • 那些生活很苦的人,為什麼還要活著
    飯吃到後面,兩人就聊得暢快了。她問我:」你覺得難不?「我聽懵了,什麼難不?沒等我問出來,她就紅著眼眶對我說:」難啊,難啊。你別看我現在,工作也有了,家庭也有了,別人看著我的生活各種羨慕,其實你知道不,我已經有過無數次輕生的念頭了。他們只看到了我表面的風光,但是沒人能實實在在體驗過我目前的生活。
  • 為什麼大多數人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吃學習的苦? | 蘿蔔心理精選
    苦的是那個不知苦也不知如何避免吃苦的人生。一、為什麼大多數人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吃學習的苦? 曾經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問的是: 為什麼大多數人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吃學習的苦? 後來我才明白為什麼那些城裡孩子在窮鄉僻壤裡轉了一圈回來就會變了一個人? 不想讀書,覺得讀書辛苦?現實的生活會誠實地告訴他們,不讀書的人生會更苦。 窮則思變,真正苦到一定程度了,人自然會自發地掙紮起來改變現狀,對於有些背負著沉重生活的人來講,學習才是脫離生活苦難又輕鬆又有用的途徑。
  • 抱怨讀書苦,媽媽罰孩子泔水桶撈麵:不吃學習的苦,就吃生活的苦
    媽媽聽聞此言,便讓他去泔水桶裡把剩下的麵條撈起來,拿到奶奶家裡給雞吃。孩子一邊撈,一邊被噁心得連連乾嘔,累得不得了。媽媽看到孩子的這個樣子,雖然也心疼,但還是讓他堅持了下來,她表示:「其實我們比較辛苦,所以不想讓孩子以後走我們的路。想想那時候父母讓我們念書,我們也不念。
  • 你只有吃夠了讀書的苦,才能少吃生活的苦
    多年後你會發現,比起生活的磨難,那些苦讀的歲月,只是你此生承受的最輕的苦。只有吃過讀書的苦,熬過讀書的難,你才會擁抱更加遼闊的人生。剛上學不久的兒子問當農民的父親,為什麼要讀書。當你有更多的選擇,面對人生的岔路口,你就會從容很多。不用明知道走得是一條不合適的路,還要硬著頭皮走下去。你學會東西的越多,選擇餘地就越大。你的學歷越高,收入高的可能性越大。
  • 孩子:你只有吃夠了讀書的苦,將來才能少吃生活的苦
    你只有吃夠了讀書的苦,將來才能少吃生活的苦。多年後你會發現,比起生活的磨難,那些苦讀的歲月,只是你此生承受的最輕的苦。只有吃過讀書的苦,熬過讀書的難,你才會擁抱更加遼闊的人生。讀書多少,並不能完全決定一個人的未來,卻決定了人生選擇的多少。人生最無奈的時候,莫過於面對選擇時,你沒有能力抓住它,只能眼睜睜看著它溜走。當你有更多的選擇,面對人生的岔路口,你就會從容很多。不用明知道走的是一條不合適的路,還要硬著頭皮走下去。
  • 人生得意須盡歡,先甜後苦又如何
    做人要先苦後甜,苦盡才能甘來,這話聽得夠多了吧! 真的會是這樣嗎?一定要按照這樣的順序嗎。身處順境之時,周身都是甜,何必要去找苦吃呢,所謂的先苦後甜,苦的目的不就是為了以後能吃到甜的嗎? 吃苦未必是吃甜的必經過程吧,有時恐怕還要耽誤了吃甜。很多老人,經歷過物資短缺的年代,不說老人,就是我小時候,很多東西也是吃不到,更多的東西更是見都沒見過。那時,有東西吃總是很高興,喜歡把好吃的先留下,先吃那些不好吃的,很自然的這麼做了,說不出理由。 現在想來,這樣的做法未免糟蹋的美食。
  • 哈工大大四學生找替考被開除:你不吃學習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校規上明明寫著替考開除,你還要以身試法,就別怪哈工大按章辦事。這些年,高校嚴進嚴出已經成為常態,尤其是哈工大這樣的一流高校,更是高標準嚴要求。這既是對學生負責,也是對社會負責。畢竟一個在學校裡都不安分守己遵守規則的人,到了更加複雜的社會上,可能一時不慎會犯下更大的錯。人生從來沒有後悔藥,每個人都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全部責任。
  • 學生被開除,痛失騰訊30萬年薪:你不吃學習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校規上明明寫著替考開除,你還要以身試法,就別怪哈工大按章辦事。這些年,高校嚴進嚴出已經成為常態,尤其是哈工大這樣的一流高校,更是高標準嚴要求。這既是對學生負責,也是對社會負責。換句話說,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登上頂峰,但人生該吃的苦,一點都不會少。你今天貪圖安逸不想複習不想麻煩找人替考,明天可能就要承受多得多的苦痛。給自己挖坑的事,明明不值卻總有人去做。
  • 不想吃學習的苦,那就只能吃生活的苦
    但學習的苦,卻是必須吃的苦。吃不了學習的苦就得吃生活的苦。 剛看一個帖子,樓主說自己在機場安檢工作,經常被各種乘客嫌棄,當時去的時候覺得啥都能忍,但越往後越後悔自己當初沒有好好學習,還能多給自己一個選擇的機會。 之前有大學同學寒假去工地體驗生活,回來說再也不去了,問為什麼,說太辛苦了太累了。
  • 民間俗語:「人生有三苦」,都有哪三種苦?聽聽老祖宗怎麼說
    今天,我們分享的俗語話題是:「人生有三苦」,都有哪三種苦?聽聽老祖宗怎麼說!如今社會高度分工,只要你把一門專業掌握的非常熟練,那麼找工作的難度將會大大降低。即便是這麼全能、這麼能吃苦的老農看來:「人生有三苦」,你都有哪三種苦嗎?聽聽老祖宗怎麼說!這句民間俗語是:「人生三苦,打鐵、撐船、磨豆腐。」為什麼老農要將這三種人生,稱之為「三苦」呢?原因其實很簡單!
  • 人生苦短的苦,是什麼意思?
    人生苦短的苦,是什麼意思?先看看「苦」有幾種意思:1、像膽汁或黃連的滋味,與「甘」相對;2、覺得難受的,原為佛教用語,後喻很苦的環境;3、為某種事所苦(a.對某種情況感到苦惱;b.表示相比之下更苦些)。
  • 你不主動去吃學習的苦,生活的苦便會自動找上門來給你吃
    我們常說一句話,「別在吃苦的年紀選擇安逸」,在最需要吃苦的時候,選擇安逸,那麼,你就要準備好吃一輩子的苦。為什麼要這麼拼,要急於自己找苦頭吃呢?昆凌說:「因為覺得擁有了幸運,要努力,才能配得上這份幸運。」越幸運的人,越知道吃苦。
  • 苦累,才是人生!
    文/飛魚人生,沒有誰是不苦的,也沒有誰是不累的,正是因為苦和累,才成就了人生。或許你是因為出生貧困的家庭中而受到了很多苦,也或許你是因為追逐夢想而受過很多的累,你的人生為了家庭,為了你愛的人,再累再苦,也不抱怨,默默地扛起責任,做一個堅強的人。
  • 媽媽再愛孩子,苦還要讓她們吃,沒吃過苦的孩子可能一敗塗地
    眼見著來到驗票的時間,小支又將硬包小裹的物件拿了起來,兒子卻壓根不清楚幫助,進了站裡邊以後兒子看到了一個女生手上拿著漢堡包的包裝袋,因此就跟小支說自身要想吃漢堡。小支手上全是東西,並且車也立刻就需要來啦,因此就跟兒子說下次再吃,但兒子卻一些不開心,吵著要吃,兒子跟小支磨嘰了許多 ,見到媽媽沒有買的意思,居然立即跳下了火車軌道。
  • 哈工大大四學生被開除,痛失30萬年薪:你不吃學習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他父母聽到這個,也是喜笑顏開,覺得自己兒子爭氣,將來可以去大城市發展了,會有出息。可是現在,一張冰冷的開除通知擺在面前,之前所有的光榮和願望都化為灰燼。更可怕的是,開除以後他就沒本科文憑了,現在哪有好工作會給高中文憑呢?人生履歷上有了汙點,以後的路恐怕會越走越窄。
  • 華為201萬招聘畢業生:只有吃夠了讀書的苦,才能少吃生活的苦
    你只有吃夠了讀書的苦,將來才能少吃生活的苦。01前兩天,很多媒體都在爭相報導一個叫魏凱倫的大學畢業生。多年後你會發現,比起生活的磨難,那些苦讀的歲月,只是你此生承受的最輕的苦。只有吃過讀書的苦,熬過讀書的難,你才會擁抱更加遼闊的人生。03《網易新聞》裡有句話說得好:「學歷就像一張車票,它決定了你坐什麼樣的交通工具。」
  • 兩位清華大學博士生被開除:你不肯吃學習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最後學校根據學籍管理規定,兩位博士生被取消了學籍,一個在讀6年,已經超過了正常4年學制,另外一位入學才兩年,整日沉迷遊戲,完全沒有認真學習,對此廣大網友表示,太悲哀了,放著大好機會不珍惜。被高校勸退的是什麼樣的學生?1.
  • 兩位清華大學博士生被開除:你不肯吃學習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最後學校根據學籍管理規定,兩位博士生被取消了學籍,一個在讀6年,已經超過了正常4年學制,另外一位入學才兩年,整日沉迷遊戲不肯吃學習苦,就要吃生活的苦這個世界是公平的,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穫,如果你墮落不上進,總是偷懶,不肯吃學習的苦
  • 人生當苦無妨,隨遇而安即可
    酸甜苦辣鹹,苦為人生五味,仿佛在哪裡也逃脫不了苦對我們的考驗。在《立場》中,海清接受採訪時,說她大學剛畢業那會兒,感覺人生處於生活在別處。她每天就是在家做飯、看電影、跑步,甚至會一早跑到公園和大爺大媽們一起練劍。
  • 人生苦短,靈魂需要修行
    各位書友,晚上好,今晚我們將繼續閱讀《走到人生邊上》這本書。建議晚讀讀完第八章和第九章。第八章的標題為人需要鍛鍊,第九章的標題為修身之道,建議這兩章可以結合在一起讀。 關於人生實苦這個話題,楊絳先生有段話寫得真是極好:「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的。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