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姨媽表面嘻嘻哈哈、和藹慈祥,其實心裡是有數的。她否定寶釵關於薛蟠與黛玉婚姻的提議,這樣回答:「連邢女兒我還怕你哥哥糟蹋了他,所以給你兄弟說了,別說這孩子,我也斷不肯給他。」
一般而言,作母親的,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就是知道孩子不好,也不願公開承認。即使承認孩子有缺點短處,也不會否定整個人。但是薛姨媽非常坦誠,直接說如果岫煙、黛玉嫁給薛蟠,就是「糟蹋」了女孩子。雖然這也是事實,讀者也是這樣認為的,但作為母親,這樣說未免有點不合情理。
會不會有這種可能,薛姨媽說「糟蹋」,只是一個謙遜的姿態,實際上是不願黛玉作自己的兒媳婦?說白了,自謙的背後,是對黛玉的不滿意。
這話一說,可能有些讀者會拍案而起、戟指大罵了:什麼?天仙一樣的黛玉,薛姨媽居然還不滿意?太褻瀆心中的女神了!
消消氣,消消氣,聽我慢慢說來。當初的時候,薛姨媽雖然對兒子不滿意,但也還是想把最好的給他。比如香菱,是薛蟠打死人命搶來的,但搶來之後、進京之初,是服侍薛姨媽的。直到經過一年的考察,看到香菱「溫柔安靜,差不多的主子姑娘也跟他不上呢」,才答應給薛蟠作妾。這時候的薛姨媽,可沒擔心兒子會「糟蹋」比一般主子姑娘還好的香菱啊。
問題出在香菱收房之後,「過了沒半月,也看的馬棚風一般了」。香菱雖好,薛蟠並不珍惜。而以香菱的性格,也不可能像夏金桂一樣,通過撒潑鬧事,貫徹自己的意志。也就是說,香菱對薛蟠的影響力是很微弱的,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在那樣的男權社會,女子再出色,也不得不依仗丈夫才能發揮作用。王熙鳳能幹吧?到幹涉司法的時候,不也得「假託賈璉所囑,修書一封」,不能自己出面去找長安節度使吧?
薛家母女,都比較實際。不是她們不愛浪漫,是日益凋敝的家事,不容她們不實際。再好的女孩子,再漂亮的姑娘,再溫柔多情的小姐,如果不能對薛蟠施以正面影響,就不會進入薛姨媽的視界。
在薛姨媽試圖對兒子「規引入道」的努力中,香菱是一個失敗的案例。好在在薛姨媽心中,香菱僅是一個花錢買來的奴才,不好還可以賣掉,損失並不算慘重。可是要娶一個兒媳婦回來,就沒那麼容易打發的了。事關重大,一定要娶一個能夠正面影響薛蟠、至少是有這樣可能的兒媳婦回來。
岫煙是薛姨媽看中的,看中她的,除了「端雅穩重」(除了王熙鳳,大部分女孩都當得起這四個字),關鍵是「家道貧寒,是個釵荊裙布的女兒」。薛家在薛蟠的肆意揮霍之下,已經漸漸敗落,很需要這樣一個媳婦。所以薛姨媽是一定要把岫煙娶回自己家的。
但是「濃淡由他冰雪中」的岫煙,顯然不可能引起薛蟠持久的興趣,也不可能對薛蟠施加更大的影響。黛玉的風流超逸,也是一樣的結果。所以娶這樣的媳婦,都不可能達到對兒子「規引入道」的作用,薛姨媽當然不會滿意。
說「糟蹋」,是薛姨媽自謙。不過自謙不是妄自菲薄,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薛蟠固然配不上黛玉,黛玉可也不是薛姨媽理想的兒媳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