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作家起跑線
在這個資訊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變得快捷容易。同樣,科技的進步,信息的發達,也給教育帶來了便捷與一定程度上的公平。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信息的四通八達,網絡的普遍使用,讓教育信息、教育資源的獲取變得更容易,不管你是身處北上廣深,還是十八線的小縣城,甚至是稍微偏遠的農村,只要是有教育意識的家長,願意關注孩子教育的家長,就可以很方便地從網絡上搜索定位到自己需要的教育資源。
這在以往是不可想像的。就拿我小時候來說吧,那個時候,我生活在經濟比較落後的山區農村,作為一個愛讀書的孩子,那時候哪有那麼多的書可讀啊,甚至借都找不到地方借,因為左鄰右舍、同學親戚家,也統共沒有幾本藏書。但是,與我同齡的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就不一樣了,他們可以去圖書館借書,可以去書店買書,學校裡也有圖書館,而我,直到上了高中,學校才有了圖書館。
除了書,還有師資力量、拓展資源,農村學生都無法與城市相比,小城市與大城市又無法相比。所以,一樣的頭腦,一樣的年齡,農村孩子就因為外界學習環境的差異,輸在了起點上。
但現在,身處農村,也可以買到北京名師的錄播課,也可以在網上報名名師的直播課堂,可以請大城市的好老師給自己一對一上課。
記得我們那時候的高中,能有個錄音機放磁帶學英語,就很高級了,現在的孩子,有的是學習英語的APP應用,可以優中選優,挑選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免費的收費的,應有盡有。
以前的學生,如果做作業時,有幾道題不會,家長也做不了,就只好去求鄰居家比自己年級高的孩子幫忙解答,或者離老師家近的,乾脆跑到老師家去求教。現在呢,家長不會可以悄悄上網搜答案,之後再講給孩子聽,或者在家長群、朋友圈、朋友群求助,自有各學科的高手自發解答,還會給出一二三四種不同的解法。
但在科技和網絡給學生們帶來教育便捷的同時,也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弊端。
比如說,家長們深惡痛絕的孩子沉迷上網,甚至是沉迷於電腦或手機遊戲,耽誤學習的問題。
再比如,學校老師以用PPT課件上課為自豪與常態,從而導致學生用眼過度的問題。現在,除了一些年齡大的老師,還以一手漂亮的板書為自豪,多數年輕的教師,幾乎離開PPT就上不了課了,因為長期用PPT上課,很多老師已經寫不出好看的板書了。
除了英語,其實別的科目沒必要多用PPT講課。PPT的字與圖都是彩色的,字又小又密,長期看下來,正在生長發育期的孩子,眼睛怎會不近視呢。記得我上學的時候,高中生才出現好多近視的,到現在,小學生就出現好多了。除了孩子們戶外活動少,看手機電腦多之外,學校裡的多媒體課,對孩子的視力也是一種不容忽視的傷害。
孩子如果長期沉浸在手機、網絡世界中,會變得對這個世界不敏感,對人際交往遲鈍,與父母關係緊張,這也是網絡科技帶來的新問題。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可以改變生活,提升生活質量,可以改變教育,擴大教育的空間範疇,讓城鄉差異、地區差異而造成的教育不平等逐漸消失。但同時,我們也要重視科技在帶來教育便利的同時,給孩子們帶來的負面影響與傷害。
只要我們時刻記住,人,才是科技的主宰,科技要為我們人類的進步服務,要為教育的進步服務。作為老師和家長,在自己不被科技主宰的同時,幫助孩子正確認識網絡科技的作用,認識到科技帶來的網絡教育便捷只是一種工具,而不能成為主宰生活的魔力。
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充分利用好科技帶來的教育便利,讓科技成為促進孩子進步的最好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