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和廣州深圳的距離,不在於高學歷人口,而是沒三和大神打地基?一種觀點認為,南京和廣深的距離,不在高學歷人口上,而是在吸附低學歷人口的能力上,沒有呼之則來揮之則去的廉價勞動力三和大神打地基,金字塔想往上蓋難之又難。
廣東有大把非珠地區窮窮的學歷低的人聚集到廣深做夢,江蘇則太重視教育導致勞動力過於理性,「南京夢」做著做著就醒了。應當看到,不是只有高學歷人才,才能為城市創造價值,低學歷甚至沒有學歷的人在城市中衣食住行消費,也是在為城市創造價值。
人人都坐辦公室,還是得有人給坐辦公室的送快遞、送外賣、水電裝修烹飪餐飲等等的,假如這部分人的收入無法覆蓋支出,就自然會離開這塊地方,還想維繫之前便利的生活方式,那就得在辦公室裡再開除幾個人來做這些粗活了。
金字塔墊高了一層,每一層的人數都會增加,但最下面一層不增加,就想建上面的,無異於空中樓閣,現在南京缺的是下面的……
對此觀點不敢苟同,高中沒考上的那一半人,確實只能來做這些事,但廣東那樣的方式未必適合江蘇,宏觀也在找突破口,即使是江蘇這樣的發展方式也是一種出口,至於如何調整,我想廣東如此資源集中的方式,是不會被允許全國效仿的,兩極分化嚴重,這種結果更偏向資本。
南京和廣州深圳的距離,不在於高學歷人口,而是沒有三和大神打地基?我認為,南京人口增長太慢,根源還是在於產業發展不足,無法大規模提供足夠優質的崗位。南京的基礎教育在江蘇居然排不上中上遊水平(諷刺的是,南京周邊的句容儀徵溧陽一本率比南京高,南京吞併這些地方可以提升一本率)。
發展南京首先需要改變當地的教育模式,讓南京高考一本率至少達到省內前三。轉移耕地紅線,增加可供應土地,降低江寧浦口的房產價格,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南京的產業結構調整需要動蘇州無錫的蛋糕,說白了就是要否定過去的蘇南模式。
以上觀點你有異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