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The Australian》發表的2篇關於國際留學生在澳洲大學的報導,引起了澳洲網友的廣泛討論和爭議,想拿出來和大家分享。
其中一篇報導聲稱,留學生「威脅」講師,以此來通過課程。
來源:The Australian
文中聲稱,由於澳洲大學講師經常受到留學生「高度有組織的攻擊」,他們不得不降低自己的學術標準,好讓留學生達到作業要求,通過考試。在這樣的「威脅」下,這些高等教育學者不得不「降低課程標準」,好讓英語水平不太高的留學生完成學位——否則他們就可能面臨這些留學生聯名籤署的投訴文件。
來源:The Australian
因此,他們擔心因為留學生而降低學術標準,會影響到local學生的教育。雪梨大學表示學校去年就收到了135封來自留學生的正式投訴文件,投訴內容是關於講師的課程設置或評分存在問題。
一位匿名接受媒體採訪的某八大教授表示:「留學生學習策略通常是死記硬背,他們總是希望記住上一年的考題答案,然後企圖背下來,再希望今年的考試和去年相似。如果你的考題有點難,或者形式和以往不同,他們就會抱怨。然後就會寫聯名投訴信,我們就會陷入麻煩。這些情況在我和我的同事身上都發生過。」
「大學不關心如何教育這些學生,他們需要留學生的錢。」
來源:The Australian
另一位同樣希望匿名的教授表示:「我見過的大多數中國學生,連最基本的英語技能都沒有,也無法構建一個完整清晰的句子。這些學生還是碩士候選人。」同時她認為,這個情況同樣導致作弊現象的激增。
雪梨大學教授Salvatore Babones表示:由於巨額的經濟收入,許多大學都會設置預備課程,以確保即使留學生的英語水平達不到本校標準,也可以通過這些課程被錄取。
雪梨大學對留學生的語言錄取標準是雅思7分,但是通過和泰勒語言班合作,即使雅思5分的學生也可以被接受。
來源:The Australian
她還提到,95%的留學生都通過語言班進入到了大學。這種程序已經被濫用了。
來源:The Australian
看到這裡萌主眉頭一皺,且不說這個數據怎麼得來的,通過語言班進入大學的留學生不全是語言成績不達標準的。語言班對於一個外國留學生來說是一個過渡的橋梁,多數學生選擇語言班是因為
1. 英語的確不過關,通過語言班加強;
2. 提前適應澳洲大學生活,這對於第一次獨自出國的外國學生來說非常人性化;
3.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語言班會教寫論文啊,沒上過語言班的學生表示只能靠摸索自學寫論文。
把語言班純粹總結為「讓英語不達標的學生也可以入學交學費」,太片面了吧。
NSW One Nation領導人Mark Latham也表示:「學校降低學術標準,就是在對留學生們說:只要你付得起學費,就能拿到我們大學提供的一張紙。」
在這篇報導的評論區,有一條高贊評論:「這種現象已經有好一陣了。那些國際學生比例很高的大學,只是在為了錢出賣他們的學術靈魂。」
這真的非常搞笑了,大學不是烏託邦,沒有留學生帶來的足夠經費,用什麼來給大學這些學者做研究?一邊享受著留學生巨額學費帶來的硬體設施,一邊抱怨留學生過多影響了軟體環境。
再說每年所有大學爭相報導的QS世界大學排名等等排行榜,國際化指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評分項目啊。這時候又不嫌留學生太多了?
2020QS排行榜國際化指標悉大滿分
沒錢沒名的時候你要留學生,有錢有名的時候你要靈魂,真是馳名老雙標了。
在另一篇報導中,The Australian採訪了一位中國留學生Amy和幾位local學生,他們表示,很多留學生並不想要學好英語,經常逃課,因為他們聽不懂教授在說什麼。
Amy表示:「我有一些朋友總是在開始做閱讀材料或作業之前把它們翻譯成中文。我有朋友從不去聽講座,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無論如何也聽不懂。」
另兩位被採訪的local學生Mia D』Agostino和Alice Morgan分別在UNSW和UTS就讀,他們表示:小組作業評分存在問題,local學生需要承擔大部分工作,以確保小組得到一個合格的分數。有時候你感覺很糟糕,因為你問(留學生)要了作業,然後不得不重新編輯,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沒有得到很多幫助。
來源:The Australian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贊成這2篇報導的內容,UTS一名教審計的老師在twitter發表了看法,她認為The Australian的報導「具有煽動性」,並沒有詢問高等教育專家的意見,她本人的確經過被學生威脅改成績,但不只是留學生,local學生和留學生都有過。
並且,當她因為抓住學生作弊而被指控種族歧視時,學校站在她這邊,並沒有像報導中所說的「看重留學生的錢而不看重學術」。
- 最後 -
萬惡之源留學生,我們已經是老背鍋俠了。雙標土澳,別把所有的鍋推給留學生,別用少數現象代表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