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80後的孩子都聽過一首《捉泥鰍》的歌曲,正如歌裡所唱的,以前農村泥田裡、水塘裡、溝渠裡到處可見泥鰍的身影。
生活在那個年代的農村孩子誰沒抓過泥鰍,有時候是特意和小夥伴們拿了工具去抓,有時候跟著父母去田裡插秧的時候,就能看見有許多泥鰍或小鯽魚在腳邊躥來躥去,於是大人幹活,小孩抓魚,等到活幹完了,魚也抓了一碗了。
但是現在,如果不是刻意養在田裡,和水稻共生的,怕是很難在水田裡見到泥鰍、鯽魚這些了。原因是多方面的。
1、環境的汙染
以前種田,農藥用的少,除草基本靠人力。但是現在,除草劑,殺蟲劑之類頻頻使用,泥鰍、鯽魚等賴以生存的環境受到了汙染,它們或者死亡,或者另尋它處可以生存的環境。存活下來的因為受農藥的影響,在繁殖能力上也大大降低。
2、被大量捕捉
以前人們去野外捉泥鰍、黃鱔、野鯽魚等,無非是給家中添一碗菜,很少有拿到集市上去賣的,所以捕捉的量也不大。原因是:
一來農村人想吃泥鰍了,自己都會去抓,這泥鰍之類的在農村沒市場;
二來早先交通不便,如果要去城裡售賣,很可能會大費周折,又費時間又費錢,不合算;
三是那會兒,在老百姓的心目中,莊戶人就該安安份份的種田,幹農活,那種不事農耕,今天幹點這個明天幹點那個的都是屬於混子,不是長久之計,所以很少會有人把捕野魚當成件專門的事去做。
但今時不同往日了,這些年,但凡是野生的東西,價格被越炒越高,泥鰍、黃鱔之類的也不例外。有些捕捉野生泥鰍、黃鱔的農村人,每年能賺上好幾萬,比大多數種莊稼的賺的都多。
於是,在利益的驅使下,農村突然湧現出一大批捕野魚的人,這些人是白天捉,晚上也捉,除了用釣的,用網的,還用電魚機電魚,用藥毒魚,管你大大小小全都一網打盡。
過度頻繁的捕捉,使得野生的泥鰍、黃鱔越來越少。而且,用電機電魚,用藥毒魚,即使魚能夠僥倖死裡逃生,它們的生殖功能也已被破壞了,無法正常繁殖後代。
3、生存空間減少
泥鰍的生存能力本是極強的,它既能生活在水下,也能在水面上呼吸。即使水田或池塘等棲息之處的水分乾涸,它們也會鑽入土中,只要土壤中保持溼潤就能活下來。
但是現在,因為只種水稻這類莊稼經濟效益並不高,很多水田都被用來種植果樹、苗木花卉等經濟作物,農村裡的很多池塘也都乾涸了或者被抽水填土用來造房,還有很多河道、溝渠的水量也在逐漸減少甚至消失。總之,泥鰍之類的野魚的棲息空間越來越小。
原本,一場大雨之後,河裡、水塘裡的水量一滿,一些野魚就會順著溝渠遊到田裡,而田與田之間因為經常要開埂派水,所以野魚們就會相通於各處田間。但現在,這些條件都在逐漸喪失,水田裡泥鰍等野魚的身影自然就少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