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以前農村插秧時經常能見到的泥鰍、鯽魚為什麼會沒的嗎?

2020-12-19 陌上花開且緩歸

相信80後的孩子都聽過一首《捉泥鰍》的歌曲,正如歌裡所唱的,以前農村泥田裡、水塘裡、溝渠裡到處可見泥鰍的身影。

生活在那個年代的農村孩子誰沒抓過泥鰍,有時候是特意和小夥伴們拿了工具去抓,有時候跟著父母去田裡插秧的時候,就能看見有許多泥鰍或小鯽魚在腳邊躥來躥去,於是大人幹活,小孩抓魚,等到活幹完了,魚也抓了一碗了。

但是現在,如果不是刻意養在田裡,和水稻共生的,怕是很難在水田裡見到泥鰍、鯽魚這些了。原因是多方面的。

1、環境的汙染

以前種田,農藥用的少,除草基本靠人力。但是現在,除草劑,殺蟲劑之類頻頻使用,泥鰍、鯽魚等賴以生存的環境受到了汙染,它們或者死亡,或者另尋它處可以生存的環境。存活下來的因為受農藥的影響,在繁殖能力上也大大降低。

2、被大量捕捉

以前人們去野外捉泥鰍、黃鱔、野鯽魚等,無非是給家中添一碗菜,很少有拿到集市上去賣的,所以捕捉的量也不大。原因是:

一來農村人想吃泥鰍了,自己都會去抓,這泥鰍之類的在農村沒市場;

二來早先交通不便,如果要去城裡售賣,很可能會大費周折,又費時間又費錢,不合算;

三是那會兒,在老百姓的心目中,莊戶人就該安安份份的種田,幹農活,那種不事農耕,今天幹點這個明天幹點那個的都是屬於混子,不是長久之計,所以很少會有人把捕野魚當成件專門的事去做。

但今時不同往日了,這些年,但凡是野生的東西,價格被越炒越高,泥鰍、黃鱔之類的也不例外。有些捕捉野生泥鰍、黃鱔的農村人,每年能賺上好幾萬,比大多數種莊稼的賺的都多。

於是,在利益的驅使下,農村突然湧現出一大批捕野魚的人,這些人是白天捉,晚上也捉,除了用釣的,用網的,還用電魚機電魚,用藥毒魚,管你大大小小全都一網打盡。

過度頻繁的捕捉,使得野生的泥鰍、黃鱔越來越少。而且,用電機電魚,用藥毒魚,即使魚能夠僥倖死裡逃生,它們的生殖功能也已被破壞了,無法正常繁殖後代。

3、生存空間減少

泥鰍的生存能力本是極強的,它既能生活在水下,也能在水面上呼吸。即使水田或池塘等棲息之處的水分乾涸,它們也會鑽入土中,只要土壤中保持溼潤就能活下來。

但是現在,因為只種水稻這類莊稼經濟效益並不高,很多水田都被用來種植果樹、苗木花卉等經濟作物,農村裡的很多池塘也都乾涸了或者被抽水填土用來造房,還有很多河道、溝渠的水量也在逐漸減少甚至消失。總之,泥鰍之類的野魚的棲息空間越來越小。

原本,一場大雨之後,河裡、水塘裡的水量一滿,一些野魚就會順著溝渠遊到田裡,而田與田之間因為經常要開埂派水,所以野魚們就會相通於各處田間。但現在,這些條件都在逐漸喪失,水田裡泥鰍等野魚的身影自然就少見了。

相關焦點

  • 兒時的你捉過泥鰍嗎?曾經田邊稀泥裡到處都是的泥鰍去哪了?
    在南方,一年通常會種兩季水稻,就是早稻和晚稻。早稻大致在七月成熟、收割,之後片刻都不能耽擱,須得立即翻田插秧種晚稻。因為晚稻成熟得兩個月,八月插秧十月收穫,如果錯過了時間,收成就不好。所以農家在七到八月這不足一個月的時間裡得抓緊搶收稻穀,抓緊搶著插秧,這就是「雙搶」。為了不耽誤時間,那會兒家中的大小勞力全都得頂上。
  • 鯽魚湯雖好喝!但是以下「鯽魚」是不能吃的?為啥,釣友們知道嗎
    「鯽魚湯雖好喝!但是以下「鯽魚」是不能吃的?為啥,釣友們知道嗎?」本身鯽魚就是我國經常見的一種魚類,而且鯽魚也能經常端上我們的餐桌,而且鯽魚也能做出很美味的鯽魚湯,一般鯽魚湯非常適合產後婦女,但是現在市面上常見的鯽魚多數是人工養殖的鯽魚,這種鯽魚肉質也沒有野生的好吃,口味也非常淡。
  • 這種魚以前翻開石頭就撿到,如今「一金難求」,最貴時一斤700元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魚這種食物被做成各種各樣的樣式端上了我們的餐桌,經常買菜做飯的人都知道,野生魚相比養殖魚不僅味道更鮮美還有更好的價值,因此過去農村河裡過去沒人稀罕的黃辣丁,鯽魚,泥鰍等野生魚在市場上成了搶手貨,因為野生魚資源少,其價格也越來越貴。
  • 客家人農村舊時的生活,你經歷過嗎?
    我的生活很普通爸媽都是農民種著那一畝三分地春耕、夏忙、秋收、冬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沒車、沒存款、沒鑽戒不懂所謂那些的浪漫只知道朋友用心交,爸媽拿命孝流自家的汗,吃自家的飯>80後、90後有幹過的不多牛嘴籠與犁耙和其他耕耘田地的農具編織牛嘴籠看似簡單現在沒幾個人會編了拔秧,很辛苦的一個活
  • 農村田裡螞蟥多,要怎樣才能把螞蟥殺死?
    現在農田裡的螞蟥沒有以前多吧!不只螞蟥,就連以前最喜歡捉的泥鰍、黃鱔、青螃蟹、小鯽魚都沒有多少了。螞蟥,又叫水蛭,軟體動物,專吸動物血而存活。很多人見到這軟不拉幾玩意,都有點害怕,農村人很少把它當回事。
  • 農村的深井水可以養鯉魚和鯽魚嗎,看完漲知識了!你知道嗎?
    農村的深井水可以養鯉魚和鯽魚嗎,看完漲知識了!你知道嗎?關於農村深井水可不可以養鯉魚和鯽魚的問題,看了不少朋友的回答,都有一點誤解。題目是深井水養魚,而不是深水井養魚,這裡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我們知道 ,農村深水井,一般是過去用來人們吃水的水井,井口都比較小,水井內容積也較小,加之井水溫度較低,太過整潔,沒有養分,是不適合大量養魚的。但是如果養幾條小魚為了檢測水質不否中毒品,那倒未嘗不可。但是深水井裡養魚,魚是長不大的,因為水溫太低魚不吃食物,何況井裡也沒啥營養攝入。
  • 泥鰍真的會鑽豆腐嗎?一位做了幾十年泥鰍的大廚說出了驚人真相!
    不知道大家們有沒有聽過「泥鰍鑽豆腐」這個名字,這是一道菜的名字,你知道它的正確做法是怎樣的嗎?泥鰍真的會鑽到豆腐裡面嗎?相信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會好奇吧?其實,相傳,以前的時候,在周口圈神廟街那邊,有一位常年以捕魚蝦為生的漁民。
  • 吃了多年的大米,你可知道米樹子是什麼?
    閒得無聊問同事,你知道米樹子有多高嗎?同事一臉懵,還反問我是不是傻了,米怎麼可能長在樹上?結稻穀的稻草不就是米樹子嗎?只是換了一種說法,他們不知道也不足為怪。米樹子是農村人沒事拿來逗小孩玩的,就是想考下孩子的反應能力,當然米不可能長在樹上。稻穀對於農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農活,這個糧食作物可是保證一年的口糧的,所以農民們種植也格外的上心。
  • 瓶子也能用來捉魚?礦泉水瓶子捉麥穗,酒瓶子捉鯽魚!你試過嗎?
    說到農村的小魚,那真是很多人心心念念的東西,因為之前寫過很多的關於農村野味的東西,很多朋友都說這是他們的童年,其實在農村,以前的生活可以說是一成不變的,父親小時候玩什麼,我小時候還在玩什麼,爺爺小時候玩過的東西,拿到我小時候來一點也不過時!就像老家旁邊的那座小山坡一樣,一成不變!
  • 看古詩詞描述農村孩子兒時回憶——插秧勞動
    每年三四月是農忙時節,這時候家家戶戶都出來,到田間拔秧插秧。人們在田間或閒聊,或唱著歌,或專注埋頭幹活。「種田辛苦要唱歌」是電影《劉三姐》裡的臺詞,耕田勞作非常辛苦,而歌聲能讓人產生愉悅的心情,暫時忘記勞苦,另外歌聲還有鼓舞的力量,讓農活幹起來更有勁兒。
  • 農村這種野草人稱「一支箭」,非常的珍貴,見到請珍惜,你見過沒
    農村這種野草人稱「一支箭」,非常的珍貴,見到請珍惜,你見過沒在農村野外,我們總是可以看到很多很多奇特的野生植物,這些野生植物很多都是我們沒有見到過的,正是因為有這些野生植物的存在,才能使得農村到處呈現勃勃生機的景象。
  • 以前農村電費1.5元一度,現在不到5角,您知道為什麼嗎?
    以前我們農村老家用電有幾大難題:不間斷停電、經常短路造成用電設備燒壞、電費太貴用不起。直到前幾年國家的電網改造工程整改到位,現在基本和城市裡一樣能享受穩定的供電,電費也降了不少。以前農村電費1.5元一度,現在不到5角,您知道是為什麼嗎?
  • 滿滿的回憶,有沒有一個觸動你的內心,兒時的夥伴
    悄悄離我們而去,當看到這些照片時,才明白我們在慢慢的失去時間,還有那些人只能存在記憶裡,某一刻突然出現在腦海。原來小時候美好的東西還真的不少。下面來一組插秧到曬穀的圖插秧插秧:農村孩子的必修課,最討厭螞蟥了,可它偏偏喜歡你,總喜歡悄悄親你一口,深入皮膚的那種。
  • 農村趣事《捉泥鰍》
    隨著時間變遷,村外那條河已經乾燥了,可是在我小時這條河可從來沒斷過水。回憶起小時在河裡捕魚的趣事至今難忘,那時河裡的魚分好幾種有白條、鯽魚、泥鰍、…等。要說最好玩的就是捉泥鰍了,因為泥鰍這種魚比較好捉,每當到春天河水小時,那些來不級會到河主道裡的泥鰍就全都鑽到淺水淤泥裡。
  • 在現在的農村稻田裡,是白天捉泥鰍好還是晚上捉好?有好方法沒?
    很多的人都是想著泥鰍的美味,農田裡的野生泥鰍真的不多了,想要捉到一點都要靠運氣。您去看看,野外直接捉黃鱔的人很多,為什麼沒有直播捉泥鰍的。在農田裡的野生泥鰍還真的不多了,別看市場上有很多賣的泥鰍,大部分的都是飼養的,野生泥鰍真的不多。
  • 農村有點像蒜苗的野草?在以前的兒歌裡經常聽到?價值珍貴
    其實在我們的農村裡面生活過的一些人,應該都知道我們的農村裡面一般都會生長著非常多的野生植物,可能我們有很多的人應該都聽說過它們的名字吧,但是我們有很多的人雖然聽說過它的名字,但是應該很少見到過它,但是還是有很多的人都不認識它,就像是我們的七葉一枝花,還有鐵皮石斛,這種名氣比較大的一點的野草
  • 泥鰍有幾種養殖方式,如何進行繁育,你都知道嗎
    說起泥鰍許多人都會不願去想像,雖然很好吃,但是因為它「不受待見」的外形以及滑膩的皮膚而使一部分人望而卻步。泥鰍廣泛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地區,在中國多見於南方地區。因此小編作為一個北方人,初見泥鰍時也被嚇了一跳。泥鰍作為一種魚類,還是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的。
  • 以前的農村為什麼沒有垃圾桶?
    以前的農村為什麼沒有垃圾桶?2020年夏天的時候把老頭子從醫院接回家裡,住在我們家那個從來沒住過人的農村院子裡。這個區域以前都是農田,現在屬於縣城的城鄉結合部,於是父女兩個回到了田園生活。說是田園生活,也不對,總覺得哪裡和我小時候呆的農村不一樣,多了一些東西,又少了點東西。想來想去,後來想明白了,小時候的農村,根本不用操心丟垃圾這個事啊!更不要說垃圾分類了。
  • 農村人常說的:「天上的斑鳩,地上的泥鰍」,總算明白什麼意思了
    對於農村人來說,一般有兩種野味十分的鮮美,現在就算是花錢都不見得能買得到。那就是農村口中常說的一句話「天上的斑鳩,地上的泥鰍」。而這兩種東西不僅是農村人的最愛,也是餐桌上的稀罕物。而農村的孩子一般都會認準這兩個東西,平時想吃野味的時候都會拿著鐵鍬去沒有水的小溝旁挖泥鰍,往往一會就能挖上一大盆。而閒來無事的時候小夥伴之間比誰的弓法好,就專門認準斑鳩這隻鳥,然後拿回家煮著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