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從這雙鞋的主人開始在中線投三分
他的鞋也平添了一份神奇色彩
到底有沒有三分加成我不敢說
反正穿上它的人三分出手自信了不少
欲知詳情,點開視頻。
ULSUM 之前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一直沒太涉及關於球鞋評測方面的專題。今天就給大家帶來關於 Under Armour Curry 2 Low 的一篇評測。希望有興趣購買或者正在猶豫的你,可以通過我們的一些介紹,來做一些參考。
關於評測我想最重要的一定是客觀,所以我們會抱著對大家負責的態度來聊聊真實的感受。
外觀
上面「第一眼」的視頻裡講的很多啦。勇士「73-9」的常規賽戰績讓 Under Armour Curry 2 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曝光,豐富的配色和大面積的鋪貨也讓鞋子不像第一代那麼難以購買。Curry 2 Low 的外觀中規中矩,不是一眼會愛上的那種特立獨行,但更容易被大眾所接受。
改變了鞋幫的高度後,Under Armour 的標誌移到了鞋面中部的位置,鞋面材料的改變讓鞋子不再那麼神秘,倒是多了一份踏實。除了以上,整個外觀基本無明顯變化。
個人還是期待矮幫的設計在將來可以有更實際性的變動。
包裹
一般矮幫版本的籤名鞋,不用多說最大的變化一定是鞋幫的靈活度。但 Under Armour Curry 2 Low 的鞋面感受,在我覺得有著大幅度的提升。雖然還是同樣的「SpeedForm」,但材料視覺上有明顯的變化,從類似皮革的材質改成了大面積網眼,面料也更加厚實。
以我個人的穿著感受,矮幫版本的包裹性提升相當多,相比高幫版本貼合的更緊密。
緩震
Under Armour 在發布 Curry 系列的時候同樣也變相宣告了「Charged」技術在籃球產品上的應用。矮幫版本在中底的技術上沒有任何縮水。但由於包裹更緊,腳底(尤其是前掌)的感受(相比高幫版本)格外明顯。可是,如果你期待超強的反饋,Under Armour Curry 2 Low 可能會讓你失望。
一句話形容「Charged」技術大概是:「舒不舒服?超級軟。彈不彈?一般般。」我個人更加喜歡 Micro G 的彈性。不過這畢竟是一雙針對球星打造的籤名鞋,庫昊的打法你們都懂的。
穩定
作為一雙矮幫鞋,Under Armour Curry 2 Low 的穩定性可以說非常好了。如果你是一名後場球員,超級優秀的包裹和讓人放心的穩定性絕對讓你享受。但如果你是內線的話,關掉這個頁面吧。矮幫版本的 Curry 2 真的有夠矮,腳踝處的穩定性除了得益於後跟巨大的TPU,還有鞋跟裡側的設計。
講到這我不得不大誇特誇一下UA高超的製鞋工藝,你以為 「SpeedForm」只是表面功夫?如果你有機會摸到這雙 Curry 2 Low,伸手摸摸後跟裡面,仔細看看,你就知道我在說什麼了。
這個鞋跟內側凸起的設計,是鞋子優秀穩定性的另外一個重要緣由。
總結
Under Armour Curry 2 Low 在我眼裡更像是一雙中上等的試驗品。UA 在籃球籤名鞋的路還有很長要走。這雙鞋子一方面填充了矮幫鞋在產品線中的空缺,嘗試了新的面料,測驗了「Charged」在低幫鞋款中的感受。
就像他的外觀一樣,如果你是一名穩定低調的後場球員,Under Armour Curry 2 Low 是你踏踏實實的選擇。再說,穿著他還有三分技能加成呢~
最後說句關係不太大的話:
你們覺得很難看的 Curry 3 ,我覺得非常好看。諜照拍的不好而已,等著看吧~
···········································································
攝像/剪輯
評測/
猜你還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