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0年教育行業發展現狀及行業高新認定痛點解析)
1、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對教育行業有何影響? 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教育部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聯合印發《關於中小學延期開學期間「停課不停學」有關工作安排的通知》 ,對「停課不停學」工作提出明確意見,並將開通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和中國教育電視臺空中課堂,提供優質教學資源。華財會計諮詢專家認為,疫情讓整個教育行業信息化和在線化提速,提供基礎技術架構以及提供教育系統集成和綜合服務的教育信息化企業明顯受益。
2、2020年疫情蔓延,全民上線,在線教育走到風口之上,那麼教育行業現有技術基礎設施條件情況怎麼樣呢? 根據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全國中小學網際網路接入率達97.9%,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普通教室348萬間,93.6%的學校已擁有多媒體教室,其中74.2%的學校實現多媒體教學設備全覆蓋;學校統一配備的教師終端、學生終端數量分別為995萬臺和1469萬臺,開通網絡學習空間的學生、教師分別佔全體學生和教師數量的48.5%、66.7%。華財會計諮詢專家認為,目前教育行業技術基礎設施較為完善,仍有提升空間,並為後續教育信息化、在線教育、網際網路+教育、AI+教育等行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3、在線教育走到風口之上,資本蜂擁而至,目前行業融資情況怎樣? 據公開數據統計, 2019年教育行業股權投融資數量達到300起以上,位列全行第4;融資金額約199億人民幣,位列全行業第12。另據公開資料整理,2019年共有16家教育公司上市,總募資額超過137億人民幣。其中港股上市10家,美股上市4家、A股上市2家(中公教育借殼亞夏汽車成功登陸主板市場)。華財會計諮詢專家認為,隨著教育行業融資額不斷增加,有利於行業增加研發投入,用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以及人工智慧等技術武裝教育行業,提升教育行業的效率,讓更多人受益教育,提升整個國家的人才競爭力。
4、教育行業受到資本青睞,主要看中教育行業的未來潛力,而企業未來發展潛力有主要源自於現有研發投入力度,目前教育行業的研發投入情況如何? 據華財會計統計,截止2020年6月8日,教育行業A股上市公司8家,包括:中公教育、開元股份、紫光學大、東方時尚、文化長城、勤上股份、凱文教育、廣弘控股。8家上市公司2019年合計研發投入達到8.6億元,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比重平均值達到6%。其中:中公教育研發費用最大,達到7億元,佔收入比重為8%。
中公教育主營業務橫跨招錄考試培訓、學歷提升和職業能力培訓等3大板塊,提供超過100個品類的綜合職業就業培訓服務。2017年,中公教育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2019年減按15%計繳企業所得稅。2019年中公教育營業總收入92億元,利潤總額21億元。若中公教育不是高新技術企業,那麼他的所得稅納稅額將達到5.2億元。而由於中公教育是高新技術企業,因此獲得所得稅優惠2.1億元。華財會計諮詢專家認為,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不僅是對企業研發能力的認可,幫助衡量企業未來發展潛力,還能夠為企業帶來真正的稅收優惠。
5、對於教育企業來說,在申請高新認定時候面臨哪些疑難點呢? 基於華財會計十餘年高新技術認定諮詢經驗,華財會計諮詢認為教育行業申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時核心痛點主要在於對於架構和智慧財產權方面。具體來看,教育企業在申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時普遍面臨以下五個方面的疑難點,並給出基本解決思路供大家參考。
①有連鎖、加盟性質的教育行業,如何在架構設計和業務模式上進行涉稅策劃?收取加盟費合適還是收取技術使用費合適?
單純的連鎖無法享受涉稅優惠。通過架構調整,總部通過技術研發掌握核心智慧財產權,對外輸出技術和教育理念,收取技術使用費,享受技術轉讓增值稅免稅和企業所得稅減免稅優惠。
②教育行業公司申請高新技術企業時,應選擇什麼類型的智慧財產權比較適合?
軟體著作權、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可能的情況下,能申請到發明專利更好。
③教育行業公司的從業人員中,哪些人員按科技人員界定比較適合?
軟體開發、教學科研的人員都可以。
④教育行業從業人員流動比較頻繁,如何合理操作,才能最大限度降低人工成本的消耗?
直接從事教學的人員,可考慮靈活用工解決;收入特別高的個人,可考慮通過個獨解決。
⑤教育行業各類支出,如何區分哪些屬於研發支出,如何正確進行會計處理?
主要是科技人員的人工支出,其次是分攤的房租,其他支出一般偏少。
日常會計處理時,首先界定出科技人員,對該類人員發生的所有支出,均計入研發費用。
華財會計在服務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方面擁有超過10年的實戰經驗,服務客戶超3000家,涉及到各行各業。2008年國高新認定改革後,華財會計深度研究政策文件,不僅讓公司服務的很多客戶通過第一批百家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後續還與科委一起開展近百場宣講活動涉及萬家企業,並出版專業書籍《19天拿下高新——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全程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