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更多科技資訊盡在「圈聊科技」。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兩條關於鴻蒙的傳言是假的!歐洲專家的假設被推翻,華為底氣源於哪裡?
2020年華為承受住了巨大的壓力,熬過了最為艱難的一年,面對美國的輪番施壓,不僅在5G的市場份額上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就連晶片的供應渠道也被切斷了,導致華為在很多業務的開展上,都面臨著一定的困境。
而受影響最大的就是華為的手機業務了,在相關限制之下谷歌的GSM服務,對華為手機實行了斷供,沒有了谷歌的GSM服務提供的技術支持,這也讓華為在海外銷售的手機變成了一塊「磚頭」。
此前餘承東就表示,谷歌不讓華為預裝GSM服務,華為至少少出售了6000萬部手機,就在這樣萬分危急的情況之下,華為提前上線了HMS服務,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完善之後,已經足以取代谷歌的GSM服務了,但華為明白這只是起步,因為目前華為使用的還是谷歌的安卓系統,因此華為就開始加速對於鴻蒙手機作業系統的研發。
目前華為已經正式推出了鴻蒙手機系統的開發者版本,然而在市面上卻出現了不少對於鴻蒙系統的傳言,很多人都認為鴻蒙系統只是一個緩兵之計,並沒有實質性的東西,那事實究竟是怎麼樣的呢?
兩條關於鴻蒙的傳言是假的
自從鴻蒙系統發布以來,一直存在著很多的爭議,而此前傳得沸沸揚揚的關於鴻蒙的兩個傳言,目前也已經被證實是假消息。
其一就是鴻蒙系統是套殼的安卓系統,他們給出的理由是:「鴻蒙系統既然是一個全新的系統,為什麼能夠兼容安卓的app呢?」
其二就是鴻蒙系統是假的,三個月的時間不可能開發出一個手機作業系統。因為谷歌對華為實行斷供是在19年的5月份,而鴻蒙發布的時間僅僅在三個月之後的8月份。
針對這兩個傳言華為總裁王成錄正式回應,他表示鴻蒙系統並非安卓系統的拷貝,而是針對制裁而開發出來的,研發鴻蒙的立項是在2016年,也就意味著就算谷歌沒有對華為實行斷供,華為也早就在暗中研發國產的作業系統了。而開發一套完整的作業系統,需要的原始碼就超過了一億行,就算華為也不可能三個月搞定,而且所有的技術都需要自己去摸索,這顯然並不符合邏輯。
而這樣的事情同樣發生在華為海思身上,我們都知道華為海思的麒麟晶片,是在高通的晶片正式斷供之後,實現的一夜轉正,當時誰又敢相信呢?但眾人不知道的是,華為的晶片替代計劃早就在十年前就開始布局了,任正非的高瞻遠矚,是沒有任何一個企業家能夠比得上的。
歐洲專家的假設被推翻
在美國開始打壓華為之後,歐洲的專家紛紛做出了假設:「如果愛立信或者諾基亞被美國打壓,他們會怎麼做?」大部分的專家都認為他們會選擇無條件投降,接受所有的安排。而這其中的言外之意想必大家也都明白,他們提前預測了華為了華為最終的結局。
然而最終的結局卻推翻了他們的所有假設,華為的「硬氣」也讓他們徹底折服,缺少什麼華為就研發什麼,從5G技術開始,到後面麒麟晶片的誕生,再到最後鴻蒙系統的出世,無不體現了華為堅決不屈服的精神。面對美國的技術封鎖,雖然目前麒麟晶片已經停產了,但華為還在不斷進行晶片全產業鏈技術的攻克,把創造出完全國產化的晶片當成了自己的使命。
這就是中國企業和歐洲企業的不同,此前中興也遭受到了一樣的對待,目前已經頑強地站了起來,華為也是如此,始終保持著對不公平待遇的抗爭,華為也得到了歐洲專家給的「硬骨頭」稱號。
華為的底氣來源於哪裡
一直以來華為都把自主創新當成企業的願景,他們每年所投入的研發經費排在了全球科技企業前三,超過了蘋果以及三星,對於人才的招募也肯下血本,正因為如此才換來了超過三千多項的5G專利,跟那些保守的中國企業相比,華為的地位能夠如此高不是沒有原因的。
華為的精神也感動到了國人,目前舉國上下都開始支持華為,雖然華為5G在國外的布局並不順,但在市場份額上仍然是全球第一,在華為的幫助之下,目前國內已經建設的5G基站超過了58萬個,距離全民5G時代也僅有一步之遙,科技才是強國的根本,如果能多幾個任正非這樣的企業家,中國何愁在科技領域發展不起來呢,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