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養老公、孩子一起分擔家務
家裡有個娃,足夠讓老母親變身專業保潔阿姨。
每天跟在娃的屁股後面收拾,還要不停地自我安慰,「親生的親生的,等娃長大就好了」。
而翔子足足有 3 個娃~
孩子同時在家的時候就是「災難」,到處散落著衣服、玩具、學校帶回來的書本、文具……翔子覺得自己有三頭六臂也收拾不過來。
怎麼辦?
培養孩子們的收納習慣,自己的東西自己管!
經過翔子的有意引導,現在三個娃已經非常能幹啦,基本不用媽媽操心,翔子也在網上分享了她的方法。
翔子的女兒有自己單獨的房間,倆兒子則共同住一間房。
翔子會明確告訴孩子你是這個房間的小主人,自己要為這裡負責,不能讓孩子覺得無論自己弄多亂,都有媽媽幫忙收拾。
孩子的房間也要留出收納櫃,自己保管衣物和書籍,也有助於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甚至連餐具都有自己的專屬位置哦。
翔子根據孩子的身高,調整餐櫃擱板,專門開闢出一塊地兒放娃的餐具,這樣孩子毫不費力就能自己取放。
自己的東西自己分類收納,像拼圖這樣容易丟失散落的玩具,統一用透明收納袋收起來,下次再找也方便。
試想若孩子在客廳玩耍,你要求 ta 玩完把玩具放回兒童房,娃肯定會很抗拒,因為來回搬東西太累了。
所以翔子也會刻意設計就近收納,減輕孩子的收納壓力。
孩子小時候在屋子裡看繪本,翔子直接在房間內擺放一個繪本收納架,每次取放十秒鐘就能搞定。
倆兄弟習慣在臥室搭積木,積木就收在床底下的箱子中。
並在收納箱外側貼上照片和標籤,內置積木種類一目了然,易於辨認。
孩子的學習用品也是這樣收納的,放假後分類收在箱子裡並貼上標籤,開學一一拿出,避免慌亂地臨時抱佛腳。
翔子偶爾也會發照片吐槽「倆兒子的破壞力」,這亂糟糟的房間仿佛被打劫。
但她不會要求孩子時時刻刻保持「樣板間」的狀態,因為愛動、愛玩就是孩子的天性。
玩耍的時候盡興,玩完把自己的東西物歸原位,這是翔子和孩子們的默契。
因為已經定好收納規則,再加上小孩子手腳快,整理是分分鐘的事,一會的功夫就收拾好啦。
想想平時孩子為什麼亂扔亂放?無非就是
沒人告訴孩子你也需要自己整理;
孩子不知道怎麼整理;
覺得自己整理太累。
翔子「對症下藥」,把這幾個問題一一破解,媽媽們可以學起來~
培養娃的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咱們家長做好榜樣以及耐心引導。
比如翔子會和孩子一起斷舍離,將用不到的書整理出來。
一起收衣服,這些家務對孩子來說綽綽有餘,不會累到娃。
現在孩子又長大了一些,自己下廚炒飯也不在話下哦。
最後一個秘訣就是表揚孩子,父母及時給出正向反饋,娃以後會更積極地做這件事。
現在家庭成員們已達成共識:做家務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任務」,所有人都應該參與進來,為我們這個溫馨的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老公也受到影響,不再是甩手掌柜,開始主動承擔自己的一份責任。
在臥室可以看到翔子和老公各有一個衣櫃,衣服分開放置。
翔子會幫助老公合理規劃衣櫃,比如衣服要怎麼掛、哪裡適合放收納箱,但日常的衣物整理都是老公自己負責。
平時也會主動做家務,不僅減輕了翔子的負擔,還能增進夫妻間的感情!
孩子和老公能有這份自覺,家務量直接減半都不誇張!
2
4 個收納原則,省心省力做家務
平時我們會向大家安利收納好物,這次咱們更想「授人以漁」。
牢記這個 4 個收納原則,家裡不僅會「變大」,家務也會更輕鬆。
動線合理的房子能大大提升居住幸福感,這也是日本人的房子都不大,但卻不顯擁擠的原因。
通常來說,廚房離入戶門越近越好,否則很不方便。
翔子家進門就是廚房,出去買菜回來,大包小包的食材可以直接放到廚房,胳膊和手瞬間解放。
有很多戶型要穿過玄關、走廊甚至客廳才能抵達廚房,拎著一堆食材還要走那麼遠,累暈~
翔子家的客廳、餐廳、廚房也是連在一起的,一來縮短動線,炒菜——端菜——吃完收拾餐桌,距離很近,不用來回跑;
二來沒有整面實體隔牆,會讓整個空間更顯大。
這種開放式設計也非常適合有娃的家庭,孩子在客餐廳玩耍寫作業,媽媽在廚房做飯也能很方便地照看孩子。
就近收納,是翔子的另一個收納習慣。
所謂就近收納,就是讓物品在使用的位置附近待命。
拿洗衣服舉例子,假設洗衣機在陽臺、衣架在衣櫃,那麼每次洗完衣服,你需要:先走一會去臥室衣櫃取衣架→再走回到陽臺→再晾衣服。
這一來一回,就浪費了體力和時間,每天重複 N 多個類似的動作,肯定會很累。
翔子則機智地在洗衣機上方安置了擱板,晾衣用的衣架收納在此,隨手取用很方便。
而且使用了專門的衣架收納盒,衣架整齊劃一排排站,不容易亂。
洗衣機和牆壁之間的夾縫也不放過,塞進一個可移動夾縫收納箱,洗衣液等用品瞬間有了容身之地,使用的時候超方便哦~
廚房同理,常用的烹飪工具垂直收納在灶臺右手邊的牆面,砧板、調味料都集中於此。
炒菜的時候鍋鏟、勺子伸手可取,也不用翻箱倒櫃找調料。
是不是很煩老公洗完手甩一地水?試試在洗漱臺旁放一條毛巾吧!
廚房這面嵌入式餐具櫃,也是就近收納的體現,洗完的盤子和碗,一個轉身就收好啦,不需要來回走好幾步。
仔細看餐櫃,內部不是固定死的,裡面的擱板可以靈活調整間距,此處劃重點:擱板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靈活越好。
靈活收納這招幾乎被翔子應用在各種柜子裡,好處是若日後收納習慣和家裡物品有變化,也可以隨意調整不受限。
鞋櫃也是如此,根據帆布鞋、短靴、長靴的高度自定義間距,不存在空間浪費。
有些衣櫃、鞋櫃內部有大量的擱板,看起來好像能收納很多種類的衣物鞋子,但其實根本不實用、很雞肋。
精細化分類收納,是將收納空間利用率最大化的妙招,也是大家最愛看的環節,因為太整齊啦,治癒強迫症系列。
你家的抽屜裡都有啥?
數據線、充電頭、電池、遙控器,各種零碎的小物件混在一起?扒半天才能找到想要的東西?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翔子用分隔板和收納盒將它們分開收納,內物整整齊齊,頻繁開關抽屜也不會亂哦。
還有廚房抽屜,清潔工具和烹飪工具形狀各異,用板子隔開、分類收納再合適不過了。
翔子甚至把帽子也安排得明明白白,這樣單獨掛起來,娃找的時候很方便,而且也不會壓變形。
這些精細化的收納方法,能大大緩解中小戶型的收納壓力!
除了研究整理收納,翔子也很重視打造「親子共處空間」,畢竟家裡有三個娃。
翔子家的客餐廳留出很大一塊空地,三個娃兩個大人一起在這裡吃飯、看電視、看書,享受親子時光。
客廳裡有個網格吊床,孩子們非常喜歡躺在裡面。
公婆來做客,一家人其樂融融地聊天,容納五六個人都不顯擁擠。
陽臺也被翔子規劃得很好,一張桌子+兩把椅子,一個戶外小吧檯就成了。
其餘地方大面積留白,只種一些綠植點綴,大人在這裡喝茶,孩子在這裡看書、玩水,太愜意了。
翔子不是那種極致的「收納狂魔」,該收的地方收,該空的地方空,收納整理也是為了家人生活得更好,不能本末倒置。
3
藉助好用的清潔工具,解放自己
日本媽媽/主婦的家裡大多乾淨整潔,也要歸功於強大的清潔工具。
她們非常善於藉助「清潔幫手」,小到好用的清潔噴劑、去黴膏,大到高效的掃地機、吸塵器。
吶,家裡有兩隻狗狗,掉毛可不是說著玩的。
翔子除了日常給狗狗梳毛,還要用吸塵器吸沙發地毯,以及啟動掃地機清掃全屋地面。
這比用掃帚掃地,來得省力、省時間多了。
而且還比人肉勞作更乾淨哦,一塵不染的地面,娃可以隨意在上面玩耍、小憩。
記得小時候看《櫻桃小丸子》,動畫片裡小丸子的媽媽就已經開始用吸塵器做日常清潔了,要知道那可是 1970 年代呀。
這些好用的家務工具幾乎家家都有,極大地解放了媽媽們、提升了生活品質。
除了吸塵器、掃地機,翔子家裡還有一件得力助手——洗碗機!
很多家庭矛盾都源於:今天誰洗碗?碗都在廚房堆一天了,你能不能去洗一下?
有了洗碗機,這個問題直接消失,翔子多次在 ins 上誇讚洗碗機,對它滿意得不得了。
以前飯後要在廚房洗刷半天,現在有萬能洗碗機幫自己幹活,盤子、碗、杯子、各種瓶瓶罐罐丟進去就好,再也不用為洗碗發愁。
洗完後的餐具乾淨得像新的一樣,並且自己又多出 1 個小時的空閒時間。
這些智能工具現在已經有很多媽媽在用啦,不少用過的媽媽都表示「後悔了,後悔沒早點買」。
以前辛辛苦苦半小時,累得腰酸背痛,現在只要 10 分鐘,甚至只需按個啟動按鈕。
省出來的大把時間可以陪娃玩、看綜藝、學技能、做瑜伽、為考證充電……
所以呀,日本主婦並不是每天撲在家務上忙不停,她們更會巧妙地「偷懶」,家裡打理得井井頭條,日子過得幸福感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