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二眼科專家千裡送醫,雲南老伯40年後重見光明

2020-12-23 騰訊網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曹露婷

「第一次參加援助邊疆白內障公益行動,榮幸之至,」儘管已回到杭州,浙二眼科中心白內障組許哲醫生仍舊非常興奮。

今年是浙二眼科中心參加韓紅愛心慈善基金會復明項目的第十年,十年來,團隊跑遍了西藏,內蒙古,新疆,青海,貴州等,自帶檢查及手術器械,援助邊疆,義診三萬餘人次,免費實施白內障手術5000餘例,給貧困山區百姓帶去光明。

2020年10月17日清晨,浙二眼科中心副主任徐雯帶領十二位隊員從杭州出發,來到千裡之外的雲南麻慄坡,開啟了為期兩周的韓紅愛心慈善基金會復明項目行動,『這是一場令人振奮的「戰鬥』,我們全員鬥志昂揚,準備迎接一切困難」。

百人援滇啟動儀式浙二眼科中心團隊合影

百人援滇醫護合影

麻慄坡是一個靜謐安逸的小縣城,生活在大城市的他們來不及感受這裡別樣的新鮮,立刻投入到了高強度的復明工作中。

「當時正值醫院等級評審,院方人手不足的情況下,科主任親力親為,與我們團隊積極配合,僅僅一天的磨合,就走順了整個流程。團隊分為手術組和義診組,熟悉後大家全力開工。」民風樸實是志願者醫護們一致的感受,不論患者還是當地醫生,都充滿感恩接待他們的到來。

語言障礙是遇到的第一個困難,當地少數民族眾多,有苗族,壯族,彝族,瑤族等,方言均不同,志願者醫生在問診時基本都要靠當地醫護的翻譯。緊接著是第二個困難,當地許多患者的關節,脊椎問題突出,查房時要求患者擺正頭位、眼睛注視各方位這些簡單的動作,實施起來卻也異常困難;此外,不少老人病情複雜,存在因貧困導致的營養不良、全身情況等問題。

「我們來做白內障手術的,但當地的白內障發病狀態跟我們東南沿海卻不太一樣,可能是受紫外線影響。」第四次參加韓紅公益的倪爽副主任醫師發現,江浙地帶白內障患者以晶體皮質、核混濁為主,而麻慄坡患者則以後囊混濁為主,相對而言視力就會比較差,因此做好術前篩查非常重要,同時在手術處理上面與平時相比也會有一些不同。

嚴密的術前檢查

徐雯主任的一位手術患者,57歲張大伯令人印象深刻。他年輕時經歷過戰爭,一次給前線運送子彈時不慎被受驚的馬踢傷左眼,視力只剩光感。

得知浙二眼科中心團隊要來,張大伯提前幾天就到麻慄坡縣醫院打聽,希望能重見光明。經團隊醫生周密檢查後,張大伯被確診為外傷性白內障,並伴有晶狀體半脫位。病情複雜,手術存在一定風險,但張大伯相當信任團隊的技術,「這是個難得的機會,你們是最好的眼科專家,我肯定要手術。」

最後,徐雯主任嫻熟地開展手術,過程非常順利,被遮蔽「一半光明」的他終於結束了三十餘年的半盲生活,第二天,他的視力已恢復到了0.5。此次援滇,手術組共計完成百餘例白內障手術。

徐雯主任手術中

「當地的複雜性白內障患者很多,而麻慄坡縣醫院的超聲乳化手術還處於入門階段,」徐雯主任醫師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基層人才培養,醫療隊梯隊建設非常重要,對年輕醫生的系統教育和規範培養必不可少。」

十年來,韓紅公益攜手浙二眼科中心姚克教授、徐雯教授為代表的醫療專家團隊共同建立了15所復明中心,不少經過浙二眼科中心團隊的幫傳帶,以及邀請眼科人才進修後,已取得非常大的進步,在當地越來越有影響力。今年,浙二眼科中心團隊的徐佳、倪爽、許哲、呂丹旎四位醫生充分利用手術以外時間對縣醫院的眼科醫生進行培訓,開展系列科普講座。吳涵,劉野醫生在內的義診組則會跟隨韓紅公益團隊在雲南多地繼續開展義診,同時進行經驗分享。

24日,麻慄坡韓紅愛心復明揭牌儀式上,徐雯主任動情地說到,「我們將儘自己所能,努力將光明帶到祖國的每一個角落。」

一張張布滿了斑駁皺紋的黝黑面孔,一聲聲淳樸的謝謝,一次次欣喜的微笑,是浙二眼科中心團隊繼續公益行動的源泉和動力,您的光明我的心願,公益一直在路上。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浙二眼科中心和錢報聯合編寫,眼科日曆打開全新視界
    這是一本沉甸甸的知識處方,眼科醫生們厚積薄發,傾囊奉獻對患者們的關愛。浙二眼科中心主任姚克教授領銜、浙二眼科中心11個學組近60位專家參與編寫眼科日曆。專家們各自分享「護眼秘笈」,白內障、眼屈光、角膜眼表、青光眼、斜弱視、眼底眼眶等領域,你想到的想不到的關於眼科的種種疑問,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這是一本讓人「不舍撕不舍扔」的日曆。
  • 市二醫院眼科復明工程 讓白內障老人重見光明
    株洲市二醫院 唐奕欣「經歷了多年的兩眼朦朧,今天總算又重見光明,整個人的心情都愉快了很多,現在我覺得更加精神抖擻。」提起市二醫院的「復明工程」,70多歲的倪娭毑讚不絕口。退休在家的倪娭毑4年前開始出現視力下降,起初她以為自己是老花眼,但佩戴老花鏡後依舊效果不佳,隨著時間推移,倪娭毑眼前的世界越來越模糊,日常生活極不方便。偶然的機會,倪娭毑從朋友口中得知市二醫院正在社區開展義診,其中也有眼科醫生坐診,得到消息的倪娭毑立刻前來問診。
  • 「讓患者重見光明,是我最大的幸福」——記乳山市人民醫院眼科主任...
    齊魯網訊(通訊員:李敏 王欣)「醫者仁心、德藝雙馨」「百姓健康的守護神」……提起乳山市人民醫院眼科主任王新喬,患者及家屬毫不吝嗇讚美之詞。從醫18年來,他不忘初心,全心全意服務百姓健康,為無數眼疾患者帶來了光明和希望。
  • 浙醫二院眼科專家教你怎樣愛眼護眼
    ■愛眼日特別報導  今天愛眼日  浙醫二院眼科專家教你怎樣愛眼護眼體重小於4斤的早產兒要做眼底病變篩查  孩子上眼皮耷拉要特別注意  孩子弱視最好在上小學前治療  浙醫二院眼科專家教你怎樣愛眼護眼  體重小於4斤的早產兒要做眼底病變篩查  孩子上眼皮耷拉要特別注意
  • 浙二眼科專家倪海龍:預防孩子近視 陪伴與信任缺一不可
    近日,浙二眼科中心視光部倪海龍主任在2020視覺健康創新發展國際論壇上特別作了以下分享:大家下午好,我是浙江大學附屬二院眼科中心倪海龍,今年能繼續來到VC這特殊演講場合,首先是感謝,但也很糾結,如何能繼續打動在場的各位,如何能助力我們大眾家長們,遠離近視防控的認識誤區與重重迷霧。
  • 昨成功移植角膜的兩眼疾患者將重見光明 - 今日早報
    劉吉波走了  但他還能「看見」我們  昨成功移植角膜的兩眼疾患者將重見光明  ●《遇害的哥捐獻角膜了卻心願》後續                   □通訊員 餘寧寧 實習生 李敏 本報記者 丁原波    早報訊 在鄭美花的心裡,只要丈夫劉吉波的心臟還在跳動,她就能感受到他還活著
  • 雙眼先後發生網脫,患者打飛的回杭治療,浙二眼科中心開通視網膜...
    最怕患者病急亂投醫,有些病人覺得有限的手術等待時間都會影響視力恢復,直接找了不具備完善手術設備以及臨床經驗的醫生,容易造成手術失敗及術後併發症。「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上天卻給我關上了這扇窗。」王女士焦急找到浙二眼科中心醫生的時候,視力已經錯過最佳搶救時間,無法再恢復了,她懊悔萬分。
  • 眼科手術在社區裡就能做!汕頭將更多優質服務下沉到社區
    龍湖區新溪社區醫院眼科醫生謝樹浩告訴記者,自幫扶工作開展以來,令他印象深刻的患者是一名80多歲老伯和一名70多歲的阿姨。老伯第一次到新溪社區醫院眼科就診時還需要家屬攙扶,視力只剩一點點光感,被診斷為老年核性白內障,需進行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術後隔天,醫生為他拆除紗布,老伯興奮地說,「醫生,我能看見了!很亮很亮!」
  • 22歲女大學生捐獻眼角膜,幫助兩名患者重見光明
    生前心願:當我離開把愛留下 2016年陳琦上高三時因雙下肢發現腫塊被診斷為骨肉瘤,2017年她考上了湖南民族職業學院,成為美術設計專業的大學生。上大學期間,家人帶著她四處問診,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做了雙側下肢截肢手術及化療,她也因此不得不放棄學業。
  • 浙醫二院姚克:中國眼科的領路人
    姚克的書櫥裡,珍藏著一張與導師Flammer教授的合影,照片拍攝於1990年,地點在瑞士巴塞爾大學,是當時國際上最好的眼科院校之一。彼時的他,意氣風發,頂著「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第一位自主培養的眼科博士」的光環,獲得眼科醫生首批出國留學的機會,並一舉拿下瑞士眼科最高獎Alfred-vogt獎,成為該獎設立51年來唯一的亞洲得主。
  • 「光明世家」百年傳承 183年出了38名眼科醫生
    這個紀念館裡,有這樣一組令人驚呆的數據——一個家族七代行醫,183年間出了38名眼科醫務工作者,至今仍有11人活躍在溫州乃至海外的各醫院診所,年診療眼疾病人達10萬多人次。溫州醫科大學原校長、著名眼科專家瞿佳是其同宗之親,他為紀念館題詞——眼科醫生是人類心靈之窗的衛士。
  • 南安市僑聯攜手泉州愛爾眼科醫院共建共創「僑愛心·光明行」惠民路
    由中國僑聯發起、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主辦、愛爾眼科醫院集團承辦的「僑愛心·光明行」公益項目,是「僑愛心工程」醫療助困項目的重要內容,旨在為貧困人群中的白內障患者公益實施復明手術。2017年,中國僑聯還聯合愛爾眼科等啟動「視覺健康精準脫貧行動」,3年計劃救治50萬名貧困眼病患者,使他們恢復健康、重見光明。
  • 中國流動眼科手術車為柳州抗美援朝老戰士送光明
    日前,87歲的吳爺爺在柳州市紅十字會醫院(柳州市眼科醫院)眼科四病區副主任雷蔚副主任醫師的主刀下,順利完成白內障手術,成功復明。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中國流動眼科手術車「復明18號」為柳州市魚峰區雒容鎮、柳城縣東泉鎮的兩位抗美援朝老戰士送去光明,藉此向抗美援朝老兵致以崇高敬意。
  • 浙醫二院姚克醫生獲世界眼科最高榮譽,全球名額僅70人
    姚克教授出席世界眼科大會。 「浙醫二院」微信公眾公號 圖6月25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獲悉,該院眼科中心姚克教授近日在第36屆世界眼科大會上獲得「世界眼科最高榮譽」—— 高票當選國際眼科科學院院士。
  • 八年義診助七百名邊疆群眾重見光明 哈醫大一院眼科醫療隊第八次赴...
    6月27日,由哈醫大一院眼科醫院院長劉平教授、眼科一病房主任張紅教授、眼科四病房主任於永斌教授等18名醫護人員組成的眼科志願醫療隊,前往中俄邊境嘉蔭縣開展第八次白內障扶貧義診、手術、健康講座等活動,共為108名符合條件的白內障患者進行免費手術。
  • 錢報聯合浙二眼科中心,送出價值...
    29歲女孩成功摘鏡後,忍不住發圈炫耀:再也不怕一流汗,眼鏡就掉下來了!2020年暑期,錢江晚報聯合浙二眼科中心、蔡司公司共同推出「相聚同學會,相約SMILE」活動,首次放送全飛秒近視雷射手術價值百萬元的福利,受到眾多讀者的熱捧和認可。活動結束後,還不時有讀者留言諮詢:上次沒趕上,還會有第二波嗎?2021年的春節將至,被大家心心念的第二波活動來了!
  • 96歲婦產科教授重見光明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四川在線消息(宋旻洋 記者 楊丹)5月31日,華西第二醫院96歲的婦產科老教授張光玗教授離開成都愛迪眼科醫院,28號老人入院時,眼睛幾乎失明,29日,愛迪眼科集團白內障首席專家
  • 「復明12號」流動眼科手術車幫179名患者重見光明
    一輛「復明12號」流動眼科手術車開進了平泉市,臺頭山鎮裁縫溝村76歲老人國志安作為接受復明手術的受益者之一,在揭開紗布後非常激動,他的左眼終於重見光明了。9月11日,記者從市婦聯獲悉,8月15日起,一輛「復明12號」流動眼科手術車先後駛入豐寧、隆化、承德縣、平泉市、寬城等5地開展救治,進行了為期10天的承德復明之行,讓承德市179名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據了解,「復明12號」流動眼科手術車是由亞洲防盲基金會主辦,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協辦,河北省婦女聯合會承辦的「中國母親援助」項目。
  • 家門口就能看浙一、浙二、市一專家門診!下城每周都有機會,時間表...
    家門口就能看浙一、浙二、市一專家門診!下城每周都有機會,時間表收好!此外,江幹區衛生健康局依託健康服務聯合體、緊密型醫聯體、城市醫共體建設,已協調開設省市級專家門診50餘個,讓大家在家門口即可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完整版的專家坐診時間表來啦,平時想約約不到的專家,趕緊對著表格排起來。
  • 明天至周五到浙二濱江院區可預約免費看病
    為此,浙醫二院濱江院區聯合都市快報,推出「2014名醫義診年」,12000多個免費名醫號專送快報讀者,每個季度推出一次大型義診活動。第一季春季大型義診活動安排在3月12日(周三)、13日(周四)和14日(周五)三天,共推出3900個免費名醫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