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分娩姿勢,大家習以為常的是傳統姿勢:平躺。如今,水中分娩也很受歡迎。
明星謝依霖曾微博分享分娩心得,曬圖稱:水中分娩很「潮」。
SHE組合的Ella(陳嘉樺)也試過水中分娩。
水中分娩,顧名思義,就是在水裡生孩子,是順產的一種方式。水中分娩的目的就是讓產婦能夠自由去選擇,感覺舒適的體位或方法,促進自然分娩的成功。
水中分娩,就是新生兒頭部完全浸沒在水中直到身體全部在水下娩出,隨後立即將新生兒抱出水面。
更多孕媽青睞水中分娩,是為什麼呢?
在水中能使宮縮更加協調有效,宮縮間歇期也能可以得到更好的放鬆;
水的浮力有助於支撐身體,避免肌肉緊張、過度消耗;
溫熱的水還有助於孕婦保持鎮靜,放鬆心情,減輕疼痛;
分娩時,水的浮力還能夠減輕產道裂傷的程度;
美國助產士協會也曾指出:浸泡在溫水中分娩,給產婦提供了舒適和放鬆的環境,是一種安全有效的非藥物性鎮痛、促進自然分娩的方式。
解鎖分娩新姿勢——水中分娩
哪些孕媽可以選擇水中分娩呢?哪些又不適宜水中分娩?
胎兒足月、體重預估在5斤半到6斤半之間;
胎位正常;
羊水正常;
孕媽沒有內科疾病和併發症;
孕媽會陰條件良好;
滿足上述條件的孕媽都可以自願選擇水中分娩。
如果寶寶大於8斤;孕媽有B肝、梅毒等傳染性疾病;已經打了無痛的孕媽;以及胎兒有缺氧的可能,這些都不適宜選擇水中分娩。
水中分娩,聽起來很複雜,其實也比較簡單。
當孕媽意願和醫生的建議達成一致後,孕媽籤署一份知情同意書。
孕媽規律宮縮後,宮口擴張至四、五公分的時候,醫生安排孕媽進入水池。
在水中分娩的過程中,醫生、助產士會監護孕媽和胎兒的一般情況。
直到寶寶在水中完全娩出,醫生會立即把胎兒抱出水面做進一步的處理。
如果孕媽在水中呆了兩小時左右,仍然沒有分娩,一般情況下,醫生會安排孕媽離開水池,休息一會,並做內檢檢查分娩進程。
對於水中分娩,孕媽還有不少疑慮,最常見的是:寶寶不會嗆水嗎?
寶寶一直生活在羊水包圍的環境中,在胎兒時期,寶寶的肺沒有張開,所以還沒有自主呼吸。
在水中分娩後,新生兒仍然在水中,沒有接觸到空氣,所以還是沒有自主呼吸,這樣寶寶就不會有嗆水這麼一說。
只有當寶寶抱出水面後,接觸到空氣以及斷臍後刺激時,才會反射性建立呼吸。
所以在水下的幾秒鐘時間,寶寶一般是不會因為呼吸而嗆水的,這一點孕媽不用擔心。
如果孕媽產檢醫院開展了水中分娩,有條件的孕媽可以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