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窮人越窮、富人越富?流行的觀點認為思維差距是關鍵,那麼,具體而言,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相比,到底差在哪?以下就分享窮人與富人的四大思維差距,來看看你是窮人思維還是富人思維?
一、窮人思維欠缺思考、草率行事;富人思維深謀遠慮、促進成功
生活中,有這樣一種悖論,窮人的功利心越強,越是著急想要致富,結果反倒是越來越難以致富。這是因為,窮人的功利和急躁會使其在很大程度上喪失頭腦的清醒,導致他們在致富過程過程中屢屢為自己的草率買單,甚至誤入歧途,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
窮人應該明白,如果你的行動時總是欠缺思考、草率魯莽,那麼通往致富的道路必將是極其艱難的,甚至當你在走到一半的時候,就會徹底迷失方向。而與此相反,深思熟慮、從容自若才是富人最大的一條成功經驗。
人最大的敵人往往是自己,只要能控制住自身的草率行為,凡事多動動腦子,才不至於被外在的各種誘惑迷失心智,腳踏實地,走在致富路上。
二、窮人思維耽於幻想,富人思維勤於行動
窮人也想發財,也想成為富人,但總是耽於幻想,比如,「如果我去做這個事情, 說不定很快也能成為百萬富翁、千萬富翁」,這是他們常想的問題,但也就是想想而已,一覺起來,還是渾渾噩噩地度日。
富人卻不同,他們對於行動力的有著很深的感悟,更加崇尚「不行動就不會成功」的理念,認為不管是什麼樣夢想和目標,假如不付諸行動,那就沒有任何意義,同時,也只有行動,才能孕育出財富的種子。
日本「四大經營之聖」之一稻盛和夫曾說過:「計劃好不如思考好,思考好不如行動好。而窮人往往在行動環節敗於富人。」在稻盛和夫看來,強大的行動力在關鍵時刻遠比縝密的思考以及周密計劃更加重要。所以,窮人如果想要改變自身的面貌,就不要一味耽於幻想,而是應該立刻、現在、馬上行動起來。
三、窮人思維貪圖安逸,富人思維勇於挑戰
安逸的生活總是令人舒服的,窮人只想追求和貪圖安逸,沉溺於所謂「歲月靜好」的日子裡,只要生活能過得去,就索性止步不前,無所作為,被窮人思維禁錮住了自己手腳,不知道貪圖眼前安逸,將來必然受罪,就像一句名言所說:「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當然,窮人也不是不想過更好的的日子,也不是完全不考慮未來,只是他們要麼懶於改變,要麼害怕改變,害怕因為改變而失去現有的生活,所以,即便當挑戰的機會出現的時候,他們也不會努力地抓住,最終錯失良機。
在這一點上,富人是明顯不同的,他們總是敢於挑戰自我,超越自我,勇敢地走出舒適區。窮人想真的富起來,就應該像富人學習,一旦機會到來,就應該像狼看到獵物那樣迅速而果斷地予以出擊,如果稍有猶豫,獵物即使自己不跑,也會被別的人搶佔了先機。
四、窮人思維為失敗找藉口,富人思維為成功找方法
很多窮人都有致富的夢想,付出過行動,也得到過很好的機遇,但問題在於不能堅持到底,一遇到困難或失敗就會選擇性逃避,將眼前的困難和失敗的原因無限擴大化,找出眾多足以讓自己滿意的藉口。
面對困難或失敗,富人在態度和行動上都是積極的,會為了成功,竭盡全力找到應對的方法,而窮人所謂的各種藉口,在富人看來,都只不過是成功路上的紙老虎,只要下定決心,就一定能找到方法「戳破」它們。
窮人為失敗找藉口,富人為成功找方法,這是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的一個本質差距。所以,窮人想過上富有的生活,就必須摒棄一切藉口,用你的決心、熱心和責任心去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為成功找到方法。(百家號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