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服裝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來源於消費者和企業之間的共同責任。雖然各路設計師、藝術家、品牌都在積極地消除廢棄物,但要徹底杜絕時尚垃圾,還需要消費者思想的轉變。消費者能夠選擇購買更具可持續性的服裝,丟棄服裝時合理回收,那實現「循環時尚經濟」社會將變得不再遙遠。
服裝是生活必需品之一,但也是造成環境汙染的重大因素之一。據統計,服裝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佔全球廢水排放量的20%,碳排放量佔全球碳排放量的10%,超過所有航班和海上運輸所產生的汙染。
全球近60% 的服裝被生產出來後,一年內就會被當作垃圾扔掉,進入焚化爐或者填埋場。
另外除了服裝生產過程中,我們在衣服壽命期內使用也會造成廢棄物。加利福尼亞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滌綸搖粒絨外套每次洗滌時會釋放1.7克微塑料。
這些數據加劇了將可持續性融入時尚服裝業的緊迫性。2006 年末,英國 AnOther 雜誌邀請多位設計師和藝術家合作,進行了一次瘋狂的垃圾再造行動。
設計師和藝術家兩兩分組,從垃圾堆裡撿回衣夾、廢紙片、舊輪胎、水洗布、膠合板等廢棄物進行改造,創造出輪胎披風大衣、衣夾子拖地長裙、膠合板圓筒禮服等一系列讓人腦洞大開的創意服飾。
2007 年 2 月,時任 Levi's 歐洲創意總監的設計師 Gary Harvey 在倫敦時裝周上發布了用廢舊報紙和牛仔褲製成的禮服,在當時引起轟動。
與以上設計師對垃圾進行實驗性改造相比,一些長期堅持用垃圾製造實用單品的品牌更加值得讚賞。創立於 1993 年的瑞士品牌Freitag組建了專門團隊在歐洲各地收集已經使用 5 年以上的卡車篷布,然後對其進行清洗處理,再根據質感、厚度、圖案等進行分類,並去掉多餘的配件。處理好的篷布會被送到設計部門進行切割,由專業縫紉師縫加工成獨一無二的包袋。
芬蘭的 Pure Waste 環保面料公司創立於 2013 年,一直致力於用 100% 回收材料生產紡織品。這家公司從服裝工廠流水線收集切割廢料和紗線廢料,按照質量和顏色對廢料進行分類,加工過程中不再染色,廢料的顏色決定成品的顏色。收集整理好的紡織廢料,被機器重新變回纖維狀態,再紡成紗線,製成面料,最後製作基本款服飾。新加坡金鷹集團(RGE)加入了包含H&M Group、Virara和Fortum在內的投資團隊,以幫助Infinited Fiber Company Oy(IFC)開發技術,從而將紡織廢料和其他紙漿基材料轉變為新的紡織纖維。這是一種全新的循環紡織纖維生產方法,可以為該行業指明前進的方向。
全球知名品牌隊伍當中,Nike、Adidas等品牌已經開始用回收材料製造運動鞋,Uniqlo、H&M、Zara 等快時尚品牌先後在全球推行舊衣回收計劃,義大利時尚品牌 Prada 也在最近加入垃圾回收改造的隊伍,推出全新的再生尼龍系列手袋。
服裝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來源於消費者和企業之間的共同責任。雖然各路設計師、藝術家、品牌都在積極地消除廢棄物,但要徹底杜絕時尚垃圾,還需要消費者思想的轉變。消費者能夠選擇購買更具可持續性的服裝,丟棄服裝時合理回收,那實現「循環時尚經濟」社會將變得不再遙遠。當你丟棄舊衣服時,請善待每一件「老相好」。以下邏輯圖表,可以幫助你判斷一件衣服是否真的應該被回收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