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鵝,今兒跟哪兒貓著呢!」沿北二環,幾位大姐飯後遛彎,幾步道進了潭西勝境,沿著景點水系漫步,邊喚著大鵝,邊賞水面上正盛的荷花。園裡植被繁茂,魚鳥成群,野鴨三兩嬉戲,暫不見鵝的影子。
潭西勝境是二環城市綠廊中的一段,被譽為北二環的「江南水鄉」,周邊居民則近水樓臺,一早一晚,四面聽得都是左鄰右舍的家事。圍繞著一汪湖水,賞魚的、拍荷花的、餵貓的,居民們樂得其所,孩子們看來,這裡更像個小動物園。
「喲,大鵝,這兒吶,開飯咯!」踩過石臺、木橋,轉過小路,水岸邊的草叢裡突然探出個「長脖子」,接著晃動肥碩的身子,從草裡擠出來,讓人看了個明白,不少正路過的遊人也停下腳步,「嚯,還真是只鵝!」
大鵝長得有點怪,體型偏大,白棕兩色羽毛,嘴頭子漆黑,下巴上一塊肉贅。「這可是我們這的明星!」居民們把饅頭、白菜扔到大鵝面前,大鵝幾聲鳴叫致謝,接著大快朵頤。
大鵝的左翅有一塊舊傷,因何所致說法挺多,細問下居民們說起了往事。「這是一隻被人棄養的鵝,三年前被送到這裡時,已經奄奄一息了,大家都挺憐惜,就試著喂,吃著百家飯,愣活了。」
「長這麼怪,會不會是外來物種?」也有好奇的。對比圖鑑,記者看到這是一隻「獅頭鵝」,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站長李理證實,這並不是外來物種,是常見的家養鵝,屬雁鵝類,「祖先」是鴻雁,平時吃菜葉、剩飯都行,居民們的餵法無誤。「因為不是野生的,捕食能力很差,能長這麼好,肯定離不開居民們的照顧。」
「不光是鵝,這裡的一花一草都親人。」居民張阿姨告訴記者,在2014年以前,這裡野水伴荒草,不是個能納涼的地方,到現在能有這樣的變化,是意想不到的。無論是花草,還是動物,居民們打心眼裡愛惜,大鵝能起死回生就是最好的見證。
與大鵝一樣,從野水荒草到潭西勝境同樣是新生,記者從屬地新街口街道了解到,潭西勝境在原有綠化基礎上,藉助其靠近轉河水源的優勢,深挖池塘,增設跨河棧道,連通南北兩岸,以自然水景為核心,效仿自然式的構園手法,是環二環城市綠廊(北護城河西城段)景觀提升工程三大重要景觀節點之一。新街口街道河長制辦公室工作人員朱瑜告訴記者,潭西勝境整體風貌效仿過去的太平湖美景,街道職能部門長期以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汙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為主要任務。下一步,街道也在思考結合歷史、文化特點,加強宣傳,讓更多人認識這一片北二環的「江南水鄉」。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景一鳴 文並攝
流程編輯:TF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