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媽有點歪,育兒非常正!(文|歪媽)
當家裡的餐桌上只有一隻雞腿時,那隻雞腿絕對不會被放在父母的碗中,這幾乎成了中國家庭的共識,父母習慣性的為孩子付出著、退讓著,犧牲自己應得的部分也要給孩子最好的,但是前幾天,一張母女下館子吃飯的照片卻引起了爭議。
有人在外用餐時拍到了一對母女吃飯的照片,圖片裡,小女孩眼前堆著琳琅滿目的食物,但她卻忙著玩手機,需要媽媽一口一口餵才肯張嘴,而年輕的媽媽面前只放了一碗簡簡單單的泡麵,我們可以聯想到背後的故事:餐廳價格不菲,但為了孩子,母親寧可委屈自己也要把好食物都給孩子。
圖片因為爭議而廣泛傳播,有人認為,這樣的母愛太偉大了,自己小時候媽媽也是如此,肉全撿到我的碗裡,自己吃全家上頓的剩飯。但也有人認為,這樣的愛未必能夠讓孩子領情,長此以往可能會養出不懂感恩自私自利的孩子,也有可能讓孩子從小就有負罪感,認為是有了自己才讓媽媽受苦的。
看到這樣的熱議,歪媽意識到,這樣自我犧牲式的父母在中國不在少數,很多父母都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事情,自己摳搜一點委屈一點沒什麼,有了孩子就給予孩子最好的,哪怕超出了能力範圍也要從自己身上割肉,可這樣的自我犧牲式的教育真的對嗎?
男演員朱雨辰,前兩年上綜藝紅了一段時間,但大家對他的關注點卻頗為尷尬——他和母親的親子關係實在是太令人窒息了!
在節目裡,年近四十的朱雨辰大哭,訴說母親對自己的愛太過沉重,方方面面都要幹涉,並且為了照顧自己完全失去了自我,不工作、不在意丈夫、也沒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可是更令自己崩潰的是,他也習慣了這種畸形的母子關係,很難擺脫出來實現人格獨立,導致這麼多年連伴侶都沒有找到。
的確,我們很難想像一個四十歲的成年男性,母親卻要連每天喝幾杯果汁都嚴格控制,確實令人很想逃離,雖然朱雨辰的母親驕傲的在節目上說:「我是用整個生命去對待我的兒子的,我沒有自我,我完全沒有自我。」歪媽卻感受不到一絲感動,而是滿滿的無奈和悲哀。
1、父母是獨立的個體,不要為了孩子活著
我們常說的一句話是,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不是父母的附屬品,應該自己決定自己的人生和方向。其實反之也是一樣的,很多人都把孩子當成了自己全部的寄託,忘了自己也是一個獨立的人,孩子長大以後,需要逐漸脫離原生家庭,自己步入社會,建立自己的人際關係。而父母在成功撫育孩子長大以後也應該繼續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後半生都圍著孩子轉。
2、犧牲自我的愛成為孩子的束縛
為孩子犧牲太多,對雙方都是不好的,很多父母說付出不求回報,可是當過多的付出得不到想看到的結果,難免會將情緒轉移到孩子身上,導致給孩子過大的壓力。孩子看到父母對自己的犧牲,會有愧疚感和負重感,如果看到父母犧牲過大,卻礙於個人能力和外部條件限制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會產生更大的挫敗感,從而對自己徹底失去信心,時間長了心理也會出現問題。
歪媽結語:
中國傳統的親情觀,其實一直有著「自我犧牲」的情懷,我們從小給孩子講述著推棗讓梨的故事,教導他們要以家人為先,然而也時常會把自己對於家庭的犧牲奉獻掛在嘴邊,無形中成為了別人的一道鎖鏈,例如很多孩子都在家裡聽過那句:「我付出了這麼多還不全是為了你好!」現在,健康成長的理念和獨立人格的觀點越來越被重視,我們也應該改掉之前的一些壞毛病,不要以愛之名,為孩子和自己的人生套上一道枷鎖。
今日話題:你家會把家裡最好的菜留給孩子自己吃剩的嗎?孩子的反應如何呢?
我是@歪媽,家有4歲萌寶一枚,專注於孕期、育兒方面的知識研究,更多的乾貨內容,請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