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條「張韶涵檀健次光之翼」的熱搜引起了小歌的注意,懷著滿滿的疑惑點進去,瞬間被驚到,不是被張韶涵,而是檀健次。
據小歌所知,檀健次是實實在在的演員,什麼時候搞起副業唱歌了呢?從《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虎嘯龍吟》中的司馬昭、《帶著爸爸去留學》中的陳凱文到最近熱播的《鬢邊不是海棠紅》中的陳韌香。檀健次雖不是主演,卻每一次都能把角色演到最出彩,讓人對他印象深刻。
加上檀健次長著一張痞帥痞帥的惡魔男友臉,真的是想不記得他都難。
記得看《帶著爸爸去留學》時,原本少年老成又懂事的陳凱文卻因為沒控制住自己,被綠茶朱露莎算計成了「渣男」,那時候小歌並不認識他,只是覺得這個演員演得挺好,把那種屬於20歲的叛逆、來自家庭的壓抑以及獨自承受青春傷痛的內心很顯現的表達了出來。
所以,當小歌看到他和張韶涵搭檔唱《光之翼》的時候,真的一臉問號,以為《天賜的聲音》開始走跨界的路子了。經過網友普及以及小歌上網搜索才終於知道:檀健次曾經是個歌手,還是偶像男團MIC的成員。
自吹對娛樂圈了如指掌的小歌,居然是第一次聽說這個男團。
滿以為是已經解散的無數菜鳥男團之一罷了,結果一查驚呆了。這個男團不僅沒有解散,2017年還出過專輯,履歷獎項也是滿滿當當,資源好到完全是一線男團的配置。
2006年,由王一浩、趙泳鑫、檀健次、池約翰、肖順堯組成的MIC男團,被所屬公司太合麥田要求進行封閉訓練,並於2010年正式出道。訓練主要針對包括唱、跳、演等綜合能力的鍛鍊,算是國內較早一批的「偶像練習生」。
區別於當時火爆的「韓流」男團,MIC的音樂主打Hip Hop風格,偏美式流行路線,舞蹈方面也是由美國教師定時培訓,造型也避開「花美男」,走的是美式肌肉前衛風。
據資料顯示,太合麥田公司當時為了改變「內地音樂市場長期被日韓港臺偶像團體所佔領」的現狀,決定啟動「麻團」計劃,從全國各高校3萬名少年中,選出近20位培訓生,於2007年進入北京郊外訓練基地,實行半軍事化、全封閉、淘汰制培訓。組合名字MIC也是Made in China的縮寫,可見當時太合麥田的野心。
很多人可能不熟悉太合麥田音樂公司,這家公司成立於2004年,旗下不僅有樸樹、李宇春、沙寶亮等一線歌手,還擁有包括音樂顧問李宗盛、張亞東等業內頂級的音樂製作團隊。無論在市場佔比還是歌手包裝,當時的太合麥田都有能力和信心實現他們所期望的。
所以當16歲檀健次和其他四位年齡相仿的男孩組成MIC男團,並帶著首支單曲《要命的煩惱》去錄製了《快樂大本營》時,這個國產男團一時間受到眾多妙齡少女的追捧。
同年底,MIC男團不僅接連登上五家衛視的跨年晚會,還動用了布蘭妮御用舞蹈老師JESSE LEE SANTOS為其進行編排。
出道第二年,MIC男團發行首張專輯《V》,專輯包括10首歌曲和2首特別附送,MIC男團的創作覆蓋80%。專輯首發就空降FAB實體銷售排行榜冠軍,榮獲音樂風雲榜新人盛典最佳組合、中國歌曲排行榜最受歡迎組合兩個獎項。
2012年,MIC男團作為中國當代年輕人的新銳勢力代表,入選央視春晚,但因時長遺憾與春晚失之交臂,後被點名參加元宵晚會。
2012年8月,MIC男團發行第二張專輯《色·COLOR》,實體專輯包括11首歌曲,其中MIC男團的創作覆蓋90%,成員一手包辦詞曲,編曲配樂再延伸到製作混音,嘗試了歌手到製作人身份的轉變。並在11月在工體舉辦了演唱會「X Party」。
2013年,MIC男團參加《第三屆香港亞洲流行音樂節》。作為中國內地代表選手,憑藉舞曲《Get it hot》及《宿醉Part.2》獲得了微信人氣大獎、最佳舞臺演繹獎,憑藉無伴奏和聲《American Pie》 ,以最高分獲得亞洲超級新星大獎。
2014年,MIC男團專輯《SOLO》發行,成員們依次以「單飛」的形式發布個人單曲,專輯包括10首歌曲,將不同音樂風格包攬其中,將個人優勢發揮到最大化。包括趙泳鑫的《super daddy》《不想見你》《Future》《那個他》,王一浩的《I Can Say》《Don’t Touch My Jordan》、檀健次的《Fly Away》、池約翰的《Wonderful Life》、肖順堯的《我和我自己》以及趙泳鑫檀健次合唱歌曲《閨蜜》。
到此,MIC男團正式實行「人散團不散」的發展模式,開始了單人、組合雙業務接單。
從2006年蟄伏訓練到2010年高調出道,再到2014年默默轉型,這兩個四年中變化的太多,不可逾越的阻礙也很多。同比當時很多的男團,MIC什麼也不差,顏值、才華、資源,都是當年人氣歐巴的標配。那為什麼沒火呢?
小歌覺得還是差了人氣這個主要因素。
當時不管是韓國男團還是臺灣男團,也或者是中韓合作男團,都有他們的相似性。換句話說,就是太像了。不了解的人根本分不清誰是誰,也不會知道韓庚是SJ的成員還是東方神起的兄弟。MIC男團在這種時候出道,雖然嘴上說與眾不同,但實際還是差不多的套路,沒有明顯個性特徵。這是直接導致MIC男團出道幾年都沒有人氣在的直接原因。
更為直觀的原因是當時韓流的衰敗,國內類似TFboys這樣的偶像練習生的崛起,使得他們成了尷尬的存在。卡在「韓流」和真「國產」之間的MIC男團難以區分屬性。即便自詡是「國產」,卻依然被懷疑是「韓流」的遭遇應該是那些年MIC最無望的時候吧。
但好在太合麥田膽大心細,想出「人散團不散」的高招,以此應對多變的偶像市場。
其實在MIC出道的第二年,也就是2011年,MIC以同名漫畫《M.I.C.男團》在《知音漫客》上連載。漫畫以M.I.C.男團本人為原型,記錄他們的生活。這本《M.I.C.男團》是首個以中國內地團體形象亮相的漫畫,對於中國原創動漫具有時代意義。該漫畫不僅榮獲中國國際動漫產業交易會「我最喜歡的十大動漫圖書獎」,還開始發行漫畫《M.I.C.男團》單行本,連載完成共十冊。
當時很多歌迷轉成他們的書迷,也有很多漫畫迷轉成他們的歌迷。小歌覺得,這種方式應該是當時僅屬於他們的個性特色,只是在後期便不再做了。
雖然MIC最終發展的結果不盡如人意,但MIC男團的出道在內地男團是具有標誌意義的,被很多內業界大佬寄予厚望,高曉松、宋柯都曾力捧MIC男團,羽泉更稱MIC男團有望成為內地下一站天團。可以說,當時MIC男團就是是業內和媒體的寵兒,領跑內地男團。
當檀健次在《天賜的聲音》火力全開時,我們可以知道當年MIC男團不是浪得虛名,是真刀真槍真功夫的實力加持。哪怕當時只差一點點就可以登上寶座,也不能否認他們曾經的一枝獨秀。
如今,MIC男團如同一顆石子靜靜地沉在湖底,靜待時機的巨浪,將他們再次翻滾。
在一段被問到是否會解散的採訪裡,檀健次說:「其實我們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沒有解散也可以發展個人,但是團體的魂是永遠會在的!」
從2010年出道至今的這10年,MIC男團始終都在,在追夢,在堅持,在等待。等一個屬於他們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