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隻土雞裝好車了,路上慢一點。」1月12日晚7時,68歲的林梅香站在雞舍門口,叮囑司機小心下山。這幾天,她的心裡只裝著一件事,把養殖場的上萬隻土雞都賣出去,越快越好。這些土雞是兒子的救命錢。
(顧客預訂的土雞正在裝車,準備運下山)
兒子住院 萬餘只「寶貝雞」待售
林梅香住在溫嶺市松門鎮長興村,這些雞是她兒子莫康增的寶貝,生態放養在「潘家裡」山,儘快出售也是迫不得已。
元旦前,49歲的莫康增在家突感腹痛,當地醫生檢查後,發現膽囊部位有問題,建議其趕緊去大醫院治療。莫康增隨即趕往上海醫治。目前正在等待CT檢查結果。
(位於山頂的養雞場一景)
「兒子生病住院,家裡這些雞沒人照顧。看著一些小雞死掉很心疼。」老伴莫賢林說,夫妻倆不懂養雞,前段時間寒潮接連而至,每天都有四五十隻雛雞被凍死。更讓她們擔心的是,未來幾天又有一波降溫要來。
由於養雞場建在山上,林梅香和老伴每天都要往返六七趟,餵食、餵水、保暖......所有的活都落在了他們的肩上。山路不好走,平均坡度接近50度,成年人都有些吃力。林梅香腿部有殘疾,頸部動過大手術,加上腰間盤突出,只能一步步往前挪,每次上山都是一次考驗。
「不去不行,這養雞場就是我兒子的命。」林梅香說,養雞場都是兒子一步一步建起裡的,為了照顧好雛雞,莫康增直接把床安在了雞舍裡,盯著溫度計,跟雞同睡。
(養雞棚內景)
二次創業 要讓家人過上好日子
這是莫康增的第二次創業。經歷養殖南美對蝦失敗後,莫康增把希望都放在了養殖生態土雞上。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下,他包下山頭,大幹一番。可惜,命運弄人。前年,雞舍在颱風中損毀,損失二十多萬元;去年,疫情暴發,飼料運不進,雞賣不出。養雞三年,虧損兩年,莫康增心裡一直憋著一股勁,他要讓父母妻兒過上好日子。
如今,莫康增患病住院治療,情況不明,未來的醫藥費沒有著落。另一方面,養雞場每天的飼料支出也讓這個家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林梅香粗算了一下,僅每天的飼料支出就在1600元左右。
首批5000隻 暫定每斤十元
「第一批出欄的雞有5000隻左右,大多在三斤左右。目前每斤十元。」林梅香說,她對兒子養的溫嶺土雞品質有信心。隨著年關臨近,今後價格會根據市場需求稍作浮動。
記者離開前,溫嶺市慈善義工松門服務隊、溫嶺火速志願隊紛紛趕到現場,發動身邊的人幫忙找銷路。有意向的市民可以聯繫林梅香:15990659112。
臺報融媒體實驗室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