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14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全年國內生產總值636463億元,比上一年增長了7.4%——這是1990年以來最低的增長率(見圖一),甚至低於發生大洪水的1998年以及遭受地震和金融危機雙重衝擊的2008年。該數值低於官方預期的7.5%,但高過坊間預測的7.3%。
圖一中國曆年GDP增長率
三大產業方面,全年農業形勢較好、工業受到結構調整及外部需求不振的影響,增長承壓(見圖二)。第三產業不但增速超過一二產業,其增加值佔GDP比重,繼2013年首次超過第二產業之後,繼續增長到48.2%。
圖二三大產業增長率
四個季度的增長率分別為7.4%、7.5%、7.3%及7.3%(見圖三)。第四季度有針對性的信貸寬鬆或許起到了提振經濟的作用,阻止了GDP增速進一步下跌。
圖三各季度經濟增長率
三駕馬車(消費、投資、進出口)在2014年均不同程度放緩。消費方面,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2394億元,同比增長10.9%。城鄉消費差距巨大,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26368億元,佔總額86.3%,增長11.8%;鄉村零售額36027億元,13.7%,增長12.9%。此外,還值得注意的是,網上零售額27898億元,雖然只佔總額10.6%,但比上年增長了49.7%。
投資方面,2014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502005億元,同比增長15.1%,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161629億元,同比增長13%,民間投資321576億元,增長18.1%。地區分布上,西部地區投資增長17.5%,超過東部(14.6%)及中部(17.2%)地區。從產業方面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最快,為33.9%,然而佔投資總額僅為2%(見圖四)。第二、第三產業分別增長13.2%及16.8%。
圖四三大產業投資額
進出口增速回落,比上年增長2.3%。出口143912億元,增長4.9%,進口120423億元,下降0.6%。12月出口獲得提振,為13973億元,增長9.9%。
2014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是 2009年以來最低的。在GDP和CPI均創新低的背景下,收入穩步增長,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實際增長8%。此外,同時基尼係數持續六年下降,至於0.469(見圖五)。這或許顯示了官方經濟改革的某種成果:著眼更加公平的分配製度。
圖五歷年基尼係數
這份報告結果基本符合此前輿論的預期,即如習近平所說,中國經濟將呈現出新常態。所謂新常態,即中國過去靠投資拉動增長的發展模式積累了太多問題,例如環境汙染、社會矛盾尖銳化,已經到了無以為繼的地步。以後,中國經濟將呈現出新的特點,即增長速度由高速轉為中高速,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經濟驅動力由要素、投資轉向創新。
中國增速放緩無可避免地影響到大宗商品價格出口國,但即使如此,由於總量規模大,中國經濟對於世界的作用仍不會降低。IMF測算得出,2014年,中國為世界經濟貢獻了27.8%的增長率,中國經濟增長1%,將同時帶動亞洲經濟增長0.3%。
2015年,由於進一步的結構調整以及不甚樂觀的全球經濟局勢,中國經濟增速仍承受下行壓力。諸大行預測此增速為7.2%左右,甚至有說法認為中國經濟將首次破六。因此,新的一年內,中國政府有望進行幾次降息及降準,以注入流動性推動經濟。
黃湛銘,金道集團高級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