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檢交出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成績單:20個月辦結案件1416417件1855113人

2020-10-17 貴州長安網


2019年1月至今年8月,在監察機關、人民法院、公安機關和司法行政機關支持配合下,全國檢察機關在依法嚴懲嚴重刑事犯罪的同時,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辦結案件1416417件1855113人,人數佔同期辦結刑事犯罪總數的61.3%。



這是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10月15日向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作關於人民檢察院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情況報告時交出的成績單。


完善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的一項重大改革部署。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試點方案。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16年9月作出決定,授權在北京等18個城市開展試點。2018年10月修改的刑訴法固定、發展試點成果,明確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願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認指控的犯罪事實,願意接受處罰的,可以依法從寬處理。


「實踐證明,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完全符合我國現階段刑事犯罪結構變化和刑事訴訟制度發展規律,有利於更好實現司法公正與效率的統一,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立法決定是完全正確的。」張軍說。


一審後被告人上訴率為3.9%


報告中提及了這樣一起案例:四川省檢察機關辦理的一起4人販毒案,主犯始終不認罪,經過耐心細緻釋法說理,另外3人自願認罰並當庭指證,促進案件得到依法處理。


「一些團夥案件,犯罪嫌疑人往往訂立攻守同盟、對抗司法,通過該制度可以有效分化瓦解犯罪分子,實現對案件的深挖、徹查。」張軍指出,這一制度更加及時有效懲治犯罪。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在推進國家治理中的優勢充分彰顯。」張軍介紹了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實施以來取得的多方面的實踐效果: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有效地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適用這一制度辦理的案件中,一審後被告人上訴率為3.9%,低於其他刑事案件11.5個百分點。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檢察機關對主觀惡性大、影響惡劣的案件從嚴追訴、從重懲治的同時,教育、鼓勵輕微刑事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如實供述、認真悔罪,涉疫案件適用率為86.6%。


刑事訴訟效率顯著提升。檢察機關適用該制度辦理的案件,起訴到法院後適用速裁程序審理的佔27.6%,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佔49.4%,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佔23%,比2018年下降20個百分點。


當事人權利得到更好保障。對33040名因犯罪侵害致生活陷入困境的被害人開展司法救助,發放救助金4.89億元。值班律師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幫助124.6萬人次。將是否認罪認罰作為判斷社會危險性的重要考量因素,認罪認罰案件不捕率高於整體刑事案件18.3個百分點,法院宣告緩刑案件佔36.2%,高出整體刑事案件6.9個百分點。


「不想用不願用」等情況仍然存在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全面實施以來,整體運行順暢,但由於尚處起步階段,工作中還存在不少突出問題和困難。」張軍具體介紹了四方面的問題:


首先,制度適用不平衡。部分檢察人員片面強調工作量和工作難度大大增加,因而不想用、不願用該制度,確定刑量刑建議提出率和法院採納率地區差異明顯,提出率高的省份達78.8%,低的只有27.7%;採納率高的省份達97.5%,低的只有69.9%。


其次,辦案質效待提升。有的審查把關不嚴;有的片面追求適用率,存在無原則遷就、超底線從寬的現象。該抗不抗、不該抗而抗問題都存在。


再次,銜接配合需加強。存在經驗不足、認識不夠統一等問題。與偵查機關溝通不夠,一些檢察官、法官對量刑建議認識還有較大差異。量刑建議協商機制仍不健全,值班律師資源緊缺和經費保障不足問題不同程度存在。


最後,能力素質不適應。檢察官辦理重大、複雜、疑難、新型案件能力不足,有的量刑建議提出程序不規範,不同檢察官對量刑標準把握和理解有不同,檢察官被圍獵、腐蝕的風險加大。


多措並舉進一步做實做好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把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進一步做實、做好。」張軍透露了下一步將要採取的多項工作措施。


一是要堅持依法該用盡用,讓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對嚴重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社會治安,嚴重影響人民群眾安全感的刑事犯罪,堅決依法從嚴打擊;對輕微刑事案件依法從寬處理,促進社會和諧。


二是狠抓準確規範適用,不斷提高辦理認罪認罰案件質量與效果。落實少捕慎訴慎押司法理念,對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的,依法能不逮捕的就不捕、能不起訴的就不訴。


三是強化與相關機關協作配合,共同推進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穩健運行。


四是強化自身建設,解決能力素質不適應問題。堅決防止徇私枉法、權錢交易、權權交易,堅決防止人情案、關係案、金錢案。


來源:法治日報

相關焦點

  • 2019年1月至今年8月檢察機關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辦結案件1416417件1855113人
    報告指出,2019年1月至今年8月,檢察機關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辦結案件1416417件1855113人。新時代,人民群眾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有內涵更豐富、水平更高的需求,希望司法政策與時俱進,期盼社會長治久安;司法機關案多人少矛盾日益突出,必須遵循司法規律,優化司法資源配置,推動案件繁簡分流。
  • 最高檢回應涉黑惡案件如何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中新社北京12月8日電 (記者 張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願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認指控的犯罪事實,願意接受處罰的,可以依法從寬處理。這是中國司法機關近年來推動落地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今年1月至10月,檢方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辦結人數佔同期刑事案件辦結人數的83.27%。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廳廳長苗生明8日答記者問時說,兩年多來,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率、量刑建議採納率不斷提升並保持在較高水平。儘管司法機關辦理認罪認罰案件不受罪名或法定刑的限制,但外界對於一些重大疑難複雜、社會影響惡劣的共同犯罪、有組織犯罪案件如何適用這項制度,存在不同看法。
  • 京師實務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立法沿革和適用現狀
    2019年10月24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3起檢察機關適用認罪認罰典型案例;2020年10月13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4起認罪認罰案件適用速裁程序典型案例;2020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印發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二十二批指導性案例的通知,4個認罪認罰的案例。
  • 兩年多來甘肅省檢察機關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辦結各類案件19798件
    兩年多來全省檢察機關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辦結各類案件19798件每日甘肅網12月31日訊(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張秀芸)12月30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兩年多來,截至2020年12月15日,全省檢察機關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辦結各類案件19798件26021
  • 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要該寬則寬當嚴則嚴
    最高檢發布4件「檢察機關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指導性案例「檢察機關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為主題發布第二十二批指導性案例,這4件指導性案例分別為無錫F警用器材公司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錢某故意傷害案,琚某忠盜竊案,林某彬等人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案。
  • 最高檢發布4件檢察機關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指導性案例
    中新網12月8日電 據最高檢網站消息,最高人民檢察院近日以「檢察機關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為主題發布第二十二批指導性案例,這4件指導性案例分別為無錫F警用器材公司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錢某故意傷害案,琚某忠盜竊案,林某彬等人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案。  兩年多來,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率、量刑建議採納率不斷提升,並保持在較高水平。
  • 最高檢專門就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發布指導性案例(附...
    最高檢發布4件「檢察機關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指導性案例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要該寬則寬、當嚴則嚴最高人民檢察院近日以「檢察機關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為主題發布第二十二批指導性案例
  • 最高檢專門就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發布指導性案例
    最高檢發布4件「檢察機關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指導性案例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要該寬則寬、當嚴則嚴最高人民檢察院近日以「檢察機關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為主題發布第二十二批指導性案例,這4件指導性案例分別為無錫F警用器材公司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
  • 最高檢專門就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發布指導性案例
    最高檢發布4件 「檢察機關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指導性案例 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要該寬則寬、當嚴則嚴
  • ...認罪認罰工作「雲模式」 落實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雲南...
    「今年1月至6月,全省檢察機關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辦理案件,總體上保持了最高檢提出的70%適用率,我省適用工作呈現出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7月23日,雲南省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沈曙昆在全省認罪認罰工作推進會上表示。
  •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可適用所有刑事案件
    新華社北京10月24日電(記者陳菲)最高人民檢察院日前聯合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共同發布意見,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適用作出具體規定,確保這一制度正確有效實施。
  • 最高檢為何專門就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發布指導案例?權威回應來了!
    提升辦案質效 彰顯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價值 ——最高檢第一檢察廳負責人就第二十二批指導性案例答記者問 精準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確保嚴格公正司法、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項重要舉措
  • 最高檢:不能為提高認罪認罰從寬適用率 脅迫嫌疑人認罪認罰
    新京報快訊(記者 王俊)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作為一項重要的訴訟制度和程序,記者了解到,實踐中不少專家、實務工作者強調避免適用過程中為追求適用率而脅迫、誘導犯罪嫌疑人的情況。今天(12月10日),最高檢就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對人民檢察院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情況報告的審議意見提出28條貫徹落實意見,其中強調不能片面追求適用率。並提出探索控辯協商同步錄音錄像制度。遵循司法規律 避免層層加碼最高檢表示,既要依法適用、應用盡用,又要更加注重提升案件質效,不能片面追求適用率。
  • 共同犯罪案件如何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分案適用制度是為了解決共同犯罪案件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而進行的機制創新,但在目前尚未有明確制度依據的情況下應當審慎運用。在分案的主體上,筆者認為,可以將刑檢部門作為分案主體;在分案時間上,建議在受理案件後的3至5日內確定較為合適;在分案程序上,建議由主辦檢察官提出申請,報分管副檢察長審批,最終交由案管部門備案,具體分案操作由案管部門負責。
  • 最高檢專門就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發布指導性案例
    最高檢發布4件「檢察機關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指導性案例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要該寬則寬、當嚴則嚴據介紹,兩年多來,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率、量刑建議採納率不斷提升,並保持在較高水平。今年1月至10月,全國檢察機關在依法嚴懲嚴重刑事犯罪的同時,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辦結人數佔同期刑事案件辦結人數的83.27%。2019年1月至今年10月,法院審結的檢察機關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辦理的案件中,量刑建議採納率達到89.52%。
  • 最高人民檢察院就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發布第二十二批指導性案例
    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最高檢發布4件「檢察機關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指導性案例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要該寬則寬、當嚴則嚴最高人民檢察院近日以「檢察機關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為主題發布第二十二批指導性案例
  • 【認罪認罰從寬】最高法: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適用
    2014年6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決定,授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北京等18個地區開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工作。2016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試點方案》(以下簡稱《試點方案》)。
  • 蘇州市近九成刑案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2020年1至6月,蘇州檢察機關在辦理刑事案件過程中,已有86.69%的案件適用了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通過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訴訟程序繁簡分流,審查效率大幅提高,也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有效量刑預期,進而提高服判率。「記得2018年10月底,新刑訴法剛出臺,市院立即派各院刑檢部門負責人動身赴南京市江寧區檢察院取經。」
  •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實現公正高效司法的「中國方案」
    2016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試點方案》。2016年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授權最高法、最高檢在北京等18個城市開展試點,試點期限兩年。  試點情況怎樣?社會各界十分關注。2017年12月2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審議了最高法、最高檢關於在部分地區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情況的中期報告。
  • 阿爾山市檢察院集中對6件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危險駕駛案提起訴訟
    制度,推動「四個集中」工作模式,切實提高訴訟效率,7月15日,阿爾山市檢察院集中對6件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危險駕駛案提起訴訟,在保證案件質量的同時,大幅度提高辦案效率,有效縮短了辦案時間,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