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和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曾傑教授課題組、南開大學胡振芃教授和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司銳教授合作,基於單原子催化劑,從電子最高佔據態角度定量研究了金屬-載體相互作用。該成果以「The Highest Occupied State of Rh Single Atoms Controls the Catalytic Properties towards Ammonia Borane Hydrolysis」 為題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雜誌上(Angew. Chem. Int. Ed. 2017, 56, 4712-4718)。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是博士生王梁炳和碩士生李洪良。
氧化釩負載銠單原子催化劑的結構表徵及其催化性能
負載型金屬納米催化劑在產氫反應中有著優異的催化性能,影響其性能的關鍵因素甚至是決定性因素便是襯底的選擇。因此,深入研究催化劑中金屬-載體相互作用與其催化性能之間的關係至關重要。然而,由於缺乏在原子尺度上對多相催化產氫反應過程的詳盡理解以及對活性位點的明確標識,定量理解金屬-載體相互作用的本質仍是一項巨大的挑戰。基於單原子催化劑研究金屬-載體相互作用能夠排除金屬顆粒在金屬-載體界面上尺寸、形貌和取向的影響,因此,單原子催化劑被視為理想的研究平臺。此外,氧化物相變材料被認為是研究該相互作用理想的載體材料,因為它可以在調控能帶結構的同時,保持單原子或活性位點的空間分布不改變。
基於此,研究人員將Rh單原子負載在相變材料VO2納米棒上,構築出Rh1/VO2單原子催化劑。在氨硼烷產氫反應中,載體VO2納米棒的金屬-絕緣體相變引起了催化反應活化能的改變。通過實驗和理論分析,研究人員發現載體的金屬-絕緣體相變誘導了Rh單原子中電子最高佔據態的能量變化,其能量變化值大致相當於催化反應活化能的改變量。因此,研究人員認為Rh1/VO2的催化性能與Rh單原子的電子最高佔據態直接相關,Rh單原子的電子最高佔據態取決於載體的能帶結構。基於此機理,研究人員還通過調控單原子中電子最高佔據態,進一步設計出高效非貴金屬單原子催化劑。該項研究從最高佔據態角度為定量研究金屬-載體相互作用給出了簡潔、清晰的圖像,為進一步設計構築高效、廉價的產氫催化劑提供了理論基礎。
該項研究得到了科技部青年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附論文連結: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1701089/full
(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科研部)